基于“互联网+”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11洪荣达
洪荣达
(晋江市首峰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明确指出实现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1]微课教学是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微课是以文字、教学视频等为主要载体,它作为一种按照课程标准及地理教学实践要求的信息化模式,通过高中地理课堂过程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某知识要点展开教与学活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利用地理原理、地理实践与地理知识相融合,涉及教材中知识内容较多,然而课本所呈现的案例背景材料却很有限,一般高中生较难掌握与理解地理相关知识,存在极大的学习困惑与厌学心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将微课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穿越学生的表层思维,构架牢固的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逻辑的思维,挖掘地理知识的深层次的价值,构建网络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地理课堂学习环境。[2]
一、“互联网+”环境下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背景分析
1.微课教学顺应地理课改实施的需要
地理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融入“互联网+”教学思维方式,可以改变“教”与“学”方式,利用微课教学,进行无边界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开放程度。地理课堂教学需要考虑如何将课程改革重心转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思维空间,最终促进高中地理的深度学习。[3]
2.微课教学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地理微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平时课堂上,求得知识、探索奥秘、认识环境、掌握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最终提升核心素养。依据地理课程目标,微课教学要精选地理课程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满足学生高中升学考试需求,同时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因兴趣爱好、学业发展或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选课需要。
3.微课教学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由于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面临变革,教学教育方式也在改变。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高中生愿意接受有趣、有效地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微课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依托移动终端来接收或发布学习内容,并进行互动和交流。所以,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进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就是顺应时代的变迁,应运而生,也为教育信息化带来新变革。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的微课教学策略
1.激趣导读,自主预习
教师提前备课,利用网络搜集图片、音频、flash 动画等方式,整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归纳课本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系,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细化成小的知识清单,在设计“学习目标”,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力图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传递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知识点。同时将微课资源发布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在家自主预习,能更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让学生看教材与微课进行自我建构,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如图1)
图1
在学习教材《植被》这一节课,我们可以将设计好微视频《山河秋色,人间值得》发布在网络空间里,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自由下载观看进行学习,让学生有效预先了解课堂知识要点,分清学习重难点,提高听课的效率,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2.创设情境,释疑解惑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考虑在有限时间内,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体验?设计与课堂学习目标相关情景的微课小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情景中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地理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新的地理材料,适时点拨指导,适当拓展和补充知识点,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其他学生听。组内研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分享各种解题思路,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扫除问题盲点。利用微课创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链,在调动学生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深度学习地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2)
图2
利用微课,播报城市新闻《城市病》,让学生了解城市现状,发现城市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新德里拥塞的交通、伦敦的光化学烟雾、纽约的内城衰落等现象,发现我们的城市病了,归纳总结城市病的表现,并提出问题,我们要怎样做?让我们生活中的城市变得更加健康发展。深入思考,教师特地设计了“请给晋江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个畅想活动,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各抒己见,提出了大量有创造性的意见,通过这个活动增强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延伸拓展,提升思维
在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资源的边界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教学手段延伸拓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进行批判性、创造性学习。微课应用就能够帮助我们教学过程中解决了时间、空间等资源不足的问题。微课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地理高阶思维,微课和教材延伸结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和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4]
在学习《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利用微课视频展示,清代高鼎的《村居》和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询问学生从两首古诗能否发现同样二月份,各地自然景观有差异吗,尤其是自然植被的差异?通过诗句对比,我们可以生动地掌握我国南北春季来临的时间各有早晚,我国南北各地气候在同一时间互有差异,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在课堂上播放唐代张敬忠在《边词》微视频“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描述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有何变化规律呢?分析其地理原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将微课与拓展资料延伸结合,将案例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得出自然带分异规律和形成原因,提升思维能力。
图3
4.测评反馈,精准辅导
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和测评反馈,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领悟所学知识内容。采用微课教学,可以构建精准辅导新模式,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教师先拟好相关试题,依托学校研发的“小蜜蜂”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在线测评,获取测评相关信息,进行错误题目分类重组,生成个人学习报告,最后教师将对应的复习内容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辅导和巩固,实现高效精准的个性化学习。(如图4)
图4
教师设计好必修教材“土壤”试题,让学生登录互联网平台,独自完成答题,“小蜜蜂”平台自动生成测评统计表,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教师掌握学生答题状况,比如土壤剖面层名称易记乱、学生常常混淆土壤类型、分析土壤的成因等等,精准分析学习大数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录制课后视频,发表在班级讨论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采取针对性的精准辅导。
基于“互联网+”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对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对客观世界有了真实理解,适应新方式来获得知识,实现高中地理的个性化学习。基于“互联网+”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实现了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