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2021-11-11黄妙贤

图书馆界 2021年3期

黄妙贤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地方文献是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信息的重要文献资源,也是各地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及理念已经有了较大转变,但传统服务习惯和服务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地方文献工作多侧重文献信息服务以及历史文献整理出版方面,如专题目录索引编制、图书展示、特色数据库建设等,尚停留在提高文献知晓率和利用率的浅层面。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围绕地方文献开展的数量偏少,而且推广活动规模较小、形式单一、不成体系,甚至主题内容更偏向于地方文化而非凸显地方文献,未能有效激发人们阅读兴趣。城市公共图书馆身负地区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职能,深入挖掘地方文献价值,积极推广地方文献阅读既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也是谋求自身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广州图书馆多年来一直探索地方文献深度开发利用与阅读推广的有效路径,于2016年正式启动“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旨在围绕地方文献,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了解地方文献,实现公众与地方文献零障碍的入门与解读,进而激发人们对地方文献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

1 地方文献阅读推广路径的探索

4年来,广州图书馆“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持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拓展外延,2016年4月启动“阅读广州——‘广州文库’评选活动”,同年8月策划“悦读分享会”;2017年发起“广州人文沙龙”;2018年开展“阅读广州”图书深度导读与资源推介;2019年推出本土作家作品系列展,逐步将其发展为涵盖地方文献“荐、评、藏、赏、用”五方面的阅读推广综合体。该系列活动的各大主题板块动态穿插运作且彼此关联,通过丰富活动形式持续提高地方文献的吸引力、影响力,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1.1 引入专家力量构建长效支持机制

为保证权威性、专业性和可行性,广州图书馆“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各环节引入馆外专家力量。该项目前期由广州图书馆组建专业顾问团队,邀请6位来自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顾问,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审定,并提名引荐“广州文库”评选活动专家委员会候选人。项目启动后,成立由本土作家、研究专家、书评家、出版专家、市场专家等14位组成的评选专家委员会,为“广州文库”评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提升评选成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项目运行阶段,在专家顾问团队牵线搭桥下,广州图书馆在文献征集、品牌共建、活动举办等方面完成相关资源对接,促成与省市文联、作协、文艺评论家协会、社科院等组织的深度合作,加速“悦读分享会”“广州人文沙龙”等其他主题板块活动孵化。专家顾问团队的引入是项目运行的重要一环,他们对广州这座城市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深邃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和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无论是参与项目开发前期论证,还是项目运行过程提供包括荐书、评审等咨询服务,乃至项目后期的资源引进对接,专家顾问为广州图书馆提供丰沛的“圈内”资源,实现多方协同,共同推动地方文献阅读推广。

1.2 “五位一体”模式强化阅读推广体系

地方文献类型多样,涉及的学科范围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文献信息剧增、无序化的当下,更需开阔见闻、指示门径。区别于以往传统媒体图书评选、图书馆书单等传统机制,广州图书馆构建的是“荐、评、藏、赏、用”五位一体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体系。“荐”即荐书,以城市为原点分设历史、人物、文化、文学、综合五大主题,采取“公众荐书+专家推荐”的方式,广泛邀请读者、作者、出版社、媒体和书评家等多方主体推荐图书,搜集有效荐书表693张,均附有个人撰写100—250字推荐评语,为后期阅读推广提供珍贵素材。“评”即评选,通过公众投票以及专家评选,筛选出一批最能代表广州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的现当代出版物形成“广州文库”。“藏”即定向征集入藏,在地方文献征集方面发挥本项目“筑巢引凤”的作用。一方面,对入选图书作者及专家学者定向征集地方文献,特别是收集珍贵签名本;另一方面,向市民广泛宣传地方文献的历史人文价值,并鼓励其积极参与捐赠,截至2020年7月底,活动累计征集文献314种共821册,其中家谱19种共74册。“赏”即赏读分享,持续邀请候选及入选图书作者或相关专业人士举办讲座、沙龙,与读者分享、讨论创作或阅读心得,打造一个名家与公众零距离的交流平台,对地方文献阅读形成熏陶、带动作用。“用”即读者使用,将评选结果、推荐评语以及每期讲座沙龙内容分批汇集成册,为读者了解广州城市概貌、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提供便利,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多层次信息需求。“荐、评、藏、赏、用”五位一体,形成一个相对闭环,各个环节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1.3 以项目化管理提升阅读推广成效

“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采用项目制管理模式,设有专项工作团队,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统筹项目规划、资源整合以及品牌推广,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把握活动效果、质量和进度,实现项目既定目标并持续优化改进。各主题板块同时设立负责人,负责子项目各项工作,围绕项目目标进行活动策划、专家联络、现场执行、宣传推广等工作,团队分工合理,职责明确。除了整体项目组建专业顾问团队,个别项目还单独邀请馆外专家作为顾问,为活动选题、嘉宾邀请、沙龙主持等环节提供学术支持。项目实践过程严格按照立项、审批、执行、评估的程序进行,在立项阶段做到定主体、定目标、定进度,制订一系列工作方案、年度规划和各种工作计划,获得审批后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除了“广州文库”评选活动,“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还可拆分为“悦读分享会”“广州人文沙龙”“图书导读与资源推介”“本土作家作品系列展”等4个主题板块,对项目目标进行细化,层层分解到团队成员,确保定人、定时、定量、定责。在执行阶段,项目负责人统领整个项目并为各子项目提供指导帮助,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建立项目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及时修正预期设定目标的执行偏差。项目采取按月推进、季度督查、半年小结、年度考核方式,定期调查地方文献借阅情况、新媒体点击量、线上讲座观看量等数据,及时反思项目的成效与不足,为后续项目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2 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实践中的“广图经验”

“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累计举办讲座、沙龙及展览等活动线下59场、线上4场,参与阅读推广的本土文化名家学者达92人次,参与人数达36.83万人次,官网、微信等平台推送图书导读与电子资源54篇,阅读量逾5.65万人次,推广地方文献超过200种,内容涵盖多个主题,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文献阅读和推广。“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经评选获得“2018年全民阅读优秀案例”称号,主题板块之一的“广州文库”评选活动也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首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最佳创新奖。广州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工作在摸索中积累,在实践中沉淀,从个案应用开始慢慢形成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广图模式”。

2.1 挖掘馆藏优势,项目定位前置化

馆藏资源是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工作的基础及核心,关乎其利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但这不意味着馆藏资源要体量足够大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正如王波提出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是要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同样适用这一点。地方文献纵贯古今、横及社会各个门类,必须通过馆藏调查分析,发掘“人无我有”的某种文献或者“人有我全,人全我精”的结构较完备的某类文献资源。从时间维度来看,广州图书馆馆藏中现当代广州地方文献占比远高于古代和近代,馆藏近3万册,体系健全、类型丰富且特色鲜明,现当代地方文献内容与本地受众关联高,容易引发共鸣,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也更贴合时代和人们的需求,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在当前重历史文献轻现当代文献、重搜集整理轻推广利用的背景下,广州图书馆加强现当代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与阅读推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独具优势。“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立足于馆藏的现当代广州地方文献,结合馆员筛选、读者推荐以及专家评选等方式去挖掘更有推广价值、更有吸引力的主题藏书。以“广州文库”评选活动为起点,第一阶段围绕“代表性”“可读性”“传承价值”“图书质量”等要求,通过技术提取和人工甄别的方式对近3万条藏书数据进行罗列筛选,汇编 2 999 种图书信息形成基础参考书目公开发布;第二阶段按公众荐书、专家荐书、基础书目推荐、公众投票、专家审定的评选程序,历时一年,甄选出历史、人物、文学、文化、综合及典籍文集等六个类别共149种图书,最终形成《阅读广州——“广州文库”入选书目(1978—2016)》,为后续阅读推广活动提供重要支撑。“凡事预则立”,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首先要在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学科类别、类型基础上挖掘优势,综合考虑目标人群的信息需求和阅读偏好,选定馆藏中的特色文献或结构较丰富完备的系列文献资源作为基石,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前置工作。

2.2 细分受众需求,打造差异化体验

“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广州文库”评选活动,采纳公众意见和汇聚专家力量形成推荐书目,可以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阅读指导,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关键还是要让阅读成为“悦读”,让人们愿意读、学会读、享受读、自觉读。因此,广州图书馆同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讲座,打造一个名家与公众零距离的交流平台,邀请图书作者、专家学者分享创作心路历程或阅读心得,通过权威选书、专家引领、深度解读、交流解疑,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人们对地方文献进行有效阅读。2018年,从受众差异性需求出发,“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中讲座细分为“悦读分享会”与“广州人文沙龙”两个子品牌。在主题上前者以书为媒,受众主要是对书有一定了解或曾经有过阅读经历的市民,后者以文化为引,受众主要是对本土文化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想深入了解的市民;在内容上前者一书一讲,主要挖掘书的文本内涵价值,促进深度阅读,后者围绕广州文化现象设计若干个专题,如城市记忆、报告文学、文化地标、书法、饮食、城市更新、广州音乐、文化创新等,以此为引向读者推荐专题图书,吸引潜在读者;在形式上前者主要是一人主讲,计划性更强,后者少则2人、多则7人进行现场对谈,气氛相对自由随性,营造不同的风格氛围与活动内容主题相匹配。受众的体验感、获得感才是评价阅读推广成效的立足点,公共图书馆必须予以重视,应建立多元化的渠道收集受众需求以及其对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的反馈建议,通过细分受众需求进行精准地发掘,并根据反馈调整和持续优化阅读推广形式、主题、内容、时间等,让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保持生命力。

2.3 构建推广矩阵,拓宽服务覆盖面

成熟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体系,必须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建立健全多平台、全覆盖的推广渠道。广州图书馆“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是分阶段、分层次、分梯度逐步构建完善推广矩阵:一是常设展区,在馆舍的9楼广州人文馆读者阅览区设专区常年对外展示“广州文库”入选图书,每年定期汇编“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讲座录、宣传册、宣传折页等在馆内派发,增进人们对项目的了解;二是常设展览,每年结合时事热点和地方文献推荐主题推出专题展览,4年来在馆内办展24场,外送展览2场,参与人数逾15.6万人次,其中“本土作家作品系列展”,以“一月一作家”的形式,甄选广州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著作,先后推出秦牧、欧阳山、陈残云、萧殷、陈国凯、黄谷柳、吴有恒、杜埃、于逢、黄秋耘等作家专题展览,推介文献184种共210册,提升本土文艺创作辨识度,有力推动优秀地方文献阅读;三是多形式推送,为适应人们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依托讲座内容及专家推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馆藏,由图书馆馆员执笔,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触电新闻等平台开设“阅读广州”专题页面或专栏,除了定期更新发布阅读推广活动信息及精彩回顾,还为公众提供地方文献的深度导读与电子书资源推介。自2018年7月活动启动以来,广州图书馆编写推送了《叶曙明“揭广东人的老底”,是不是也扎中了你的心》《从赤脚小子到香港土地爷,一个真实的霍英东》《大咖眼中的广东》《老广口中的“河南”,不简单》等为题的图书推荐文稿累计54期,打破了阅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在电脑或手机终端便能直接便捷地阅读地方文献。

2.4 强化品牌引领,项目化管理运营

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项目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以保证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成效。“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始终坚持品牌引领、项目运作模式,重视构建有效运行、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当前,各类机构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在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而品牌具有独特性、优质性和不可替代性,有助于提升认知度和建立传播形象,增加读者黏度,进行市场细分。以“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为例,为使品牌名称易读易记,便于识别,在对外宣传中突出“阅读广州”这一简化名称,各主题板块活动名称统一以“阅读广州”为前缀,既有助于利用已建立起来的品牌声誉带动新主题板块活动,也可以使品牌下的主题板块活动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更需要建立统一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从活动宣传物料、讲座录封面、微信推送文稿到网站专题页面,实行统一主题、统一形式、统一宣传、统一设计,每年适度更新设计元素,强化视觉传递以及推广效果,通过反复呈现固定品牌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品牌与活动潜意识的联系。在针对“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活动参与者对品牌认可度较高,逾九成受访者对活动感到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且对后续活动的关切度及参与意愿比较高。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运用项目管理模式有助于体现其创新性,促进项目总体协调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地方文献阅读推广还需要引进项目化管理的理念,依托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从全面立项、任务分解、过程控制到总结反馈等4个环节及关键节点进行科学管控,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项目实施,形成地方文献阅读推广高质量、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 结 语

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开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依托地方特色馆藏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现实需要。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知晓度和认知度普遍偏低,甚至存在将地方文献等同于工具书的刻板印象,阅读利用上普遍存在“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不自觉的“排斥感”。在大众文化信息需求增长、人们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深刻改变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理应担当起信息导航员和优秀文化倡导者的角色,亟须消除读者与地方文献的隔阂,积极探索和研究可行有效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模式,引导人们进一步认知与利用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促使地方文献的社会人文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