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2021-11-10侯娟王超洁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输液

侯娟 王超洁

【摘要】目的:分析留置针输液患者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研究纳入的是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间的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患者,选择8例,分析液体外渗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在本研究的8例液体外渗中,分析发生原因是:2例患者是穿刺部位、2例患者是输液时间、2例患者是药物性质、1例患者是仪器损伤、1例患者是操作不当。结论:在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液体外渗的非穿刺性损伤原因主要是穿刺部位、输液时间、药物性质、仪器损伤、操作不当,所以需针对上述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确保留置针输液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输液;留置针;液体外渗;非穿刺性损伤;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91

在患者输液治疗中,液体外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指输液中由于多种因素致使输入药液渗漏到软组织中,患者出现肿痛、肿胀、灼烧、疼痛、刺痛、皮肤暗紫、局部红肿等表现[1]。留置针是常用的输液方法,应用效果确切,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在长期输液患者中比较适用。在留置针的留置期间,易发生液体外渗,原因可分成穿刺性损伤、非穿刺性损伤,其中非穿刺性损伤原因比较常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的是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间的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患者,选择8例。年龄1-80岁/(44.35±10.58)岁。性别比是女:男=3:5。输液时间:2例患者是24h以内、2例患者是24-48h、2例患者是48-72h、2例患者是>72h。穿刺部位:1例患者是踝部大隐静脉、2例患者是腕部头静脉、3例患者是肘部贵要静脉、2例患者是颈外静脉穿。药物:5例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3例患者输注非刺激性药物。

1.2 方法

统计患者的输液时间、输液药物、置管部位等,分析液体外渗发生的原因,比如操作不当、仪器损伤、药物性质、输液时间、穿刺部位等。

2  结果

分析液体外渗发生的原因:在本研究的8例液体外渗中,2例患者是因为穿刺部位而发生,其占比是25.0%;2例患者是因为输液时间而发生,其占比是25.0%;2例患者是因为药物性质而发生,其占比是25.0%;1例患者是因为仪器损伤而发生,其占比是12.50%;1例患者是因为操作不当而发生,其占比是12.50%。

3  讨论

在本研究的8例液体外渗中,2例患者是因为穿刺部位而发生,其占比是25.0%;2例患者是因为输液时间而发生,其占比是25.0%;2例患者是因为药物性质而发生,其占比是25.0%;1例患者是因为仪器损伤而发生,其占比是12.50%;1例患者是因为操作不当而发生,其占比是12.50%。针对患者液体外渗的非穿刺性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穿刺部位原因和预防对策:(1)在本研究患者中,穿刺部位主要是踝部大隐静脉、肘部贵要静脉、腕部头静脉以及颈外静脉,液体外渗的原因可能是:血流经瓣膜时有涡流出现,导致瓣窦内聚集血小板,而逐渐凝聚成血小板聚合体,发生堆积,随着血小板沉积数量的增多,有血栓形成,损伤静脉壁、瓣膜功能,有炎性反应出现,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且导致液体外渗。(2)针对原因,应按照患者的症状为其选择合适穿刺部位,选择弹性好、粗直、血流速度快的血管进行穿刺,输液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输液时间原因和预防对策:(1)留置针留置后,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对血管内皮产生机械性损伤,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该损伤的发生率就越高。损伤出现后,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且释放组胺,局部出现疼痛、红肿等表现。(2)对输液时间较长患者来说,要尽量避免在有静脉瓣或关节附近的血管留置留置针,且密切观察留置针处的液体外渗情况,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3]。

药物性质原因和预防对策:(1)对于输注高渗透压、高浓度液体的患者来说,液体进行静脉后,会直接对血管壁产生作用,导致血管痉挛、收缩等,并且在高浓度液体或者高渗透压液体输注时,血浆和组织渗透压会逐渐的增高,导致血管内皮的细胞脱水、变性,前列腺素释放、血小板聚集。(2)应该为患者合理安排输液,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在患者输注高浓度液体、高刺激性液体后,经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且经肝素盐水进行封管,之后输非刺激性药物,从而降低药物对于血管产生的刺激作用,减少静脉炎风险[4]。

操作不当、仪器损伤和预防对策:(1)目前,微量注射泵、输液泵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作原理是经齿轮旋转压力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但是机械同人工存在明显的不同,微量注射泵、输液泵将液体均速的、均匀的注入到血管内,导致输液速度同血流速度存在差异。(2)在留置针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回流情况,且注意患者的输液速度,減少由于操作不当、仪器损伤导致的液体外渗。而且,也要重视穿刺部位、其他区域等观察,患者出现的血管损伤并不局限在穿刺部位附近,所以要强化输注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观察,且耐心询问患者是否自觉感觉异常,降低液体外渗的发生[5]。

总之,在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液体外渗的非穿刺性损伤原因主要是穿刺部位、输液时间、药物性质、仪器损伤、操作不当,所以需针对上述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确保留置针输液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高渗液体的应用及药物外渗的原因和处理[J].饮食保健,2019,6(6):172.

[2]王爽.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62.

[3]赵海霞.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渗出/外渗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特别健康,2020,25(30):255-256.

[4]宁晓云.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J]. 健康前沿,2019,28(7):90.

[5]杨红. 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25(5):61.

*通讯作者:王超洁,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输液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病了不要动不动就输液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