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探索

2021-11-10张有明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

张有明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及国家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与国家情怀的综合提升。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具体教学案例,从古诗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情感教学四个方面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路径

小学语文是以汉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育人学科,学生唯有高度认同我国汉语言文化、对国家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荣誉感,能够理解国家历史发展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为深入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品悟到语文学科内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情愫。不仅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围绕并依靠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思想观念特征等巧妙地弘扬爱国精神、国家情感,使学生在诗意语文中生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是达成语文育人目标、彰显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1.以古诗词教学强化学生国家自豪感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及精华,也是小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史、认同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文化载体,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与思想美,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高度自信、对国家产生强烈自豪感,对于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大有裨益。

以《春晓》古诗教学为例,笔者以介绍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为课堂导入,当介绍孟浩然生活在距今1300余年的唐代时,学生对“唐代是否属于中国?”“为什么好多诗人都是唐代的”产生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笔者顺势讲解唐代鼎盛繁荣的文化现象,介绍唐代是对古代中国的特定称呼,还讲解了“唐人街”之所以被称作“唐人街”是因为早在唐代时期我国便与其他国家进行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来,当时周边的很多国家也来我们国家学习。此种古诗词教学方法不仅自然而然地揭示了古诗创作的文化背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

2.以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是一种观念、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义并非局限在树立爱国观念之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意识、国家认同感等践行在实际生活之中,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导向与价值判断依据。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以生活化教学为媒介,为学生提供践行爱国观念的充足机会。

以《黄山奇石》课文教学为例,笔者首先以“黄山招聘导游”资料为引,请学生思考一名合格小导游应当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如了解黄山特色景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以简洁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并吸引游客驻足观光等。接下来,请学生跟随课文作者的脚步,在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的助力下体会其笔下的“黄山奇石”,以“小小导游”的身份,仿照课文语句为奇石起名字、探索体现奇石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等。最后,请学生扮演“小导游”进行1分钟演讲,请其余学生评价并说一说是否会被导游词吸引,结合学生表述提出问题等。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招聘导游”资料带给学生真实体验,多媒体视频及图片开启了展示祖国美好河山的“新窗口”,学生带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参与到语言表达活动之中,既可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以情境化教学升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切忌以说理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将爱国思想、道德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与情境进行交互中感受到爱国精神的可贵之处。

以《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教学为例,笔者以表演性朗读创设故事情境:首先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相关影视片段,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壮烈豪迈;其次,借助多媒体播放音频,体现出山路的崎岖、环境的恶劣及五位壮士躲避敌人追击时的紧迫与压力;最后,请学生分别扮演五位壮士、追击的敌人,在旁白及配音中还原故事情节、再现故事场景。尤其是在表演五位壮士毅然决然跳下山崖时,学生情感饱满,对表情、动作等进行了反复地雕琢,在高声呐喊时情绪高涨、振聋发聩,表明学生受到五位壮士爱国精神的感召,一股为国家牺牲生命的奉献之情油然而生,课堂上也激荡起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正能量。

4.以情感教学筑牢爱国主义核心观念

爱国主义情怀是根植于中华儿女头脑中、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之内的民族情愫、民族基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以情感教学营造氛围、充盈学生情感体验,将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笔者以语言进行情感教学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但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皇家园林,竟然三天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圆明园?为何毁灭圆明园?语言讲述后呈现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影像资料,使学生一方面感叹于中国智慧及文明成果,一方面惋惜于圆明园的毁灭,产生“勿忘国耻,砥砺前行”的理性爱国观点,可以通过情感教学浸润学生心灵,让爱国主义思想深入学生内心。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多种多样,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索出在古诗词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情感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可喜成就。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领会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深刻内涵,结合小学语文具体教学内容探寻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并围绕小学生学习特点、年龄特征等精心設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下、在爱国情感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爱国主义思想与情怀。

参考文献:

[1]刘玉玲.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对爱国主义的弘扬[J].教育艺术,2021(09):1.

[2]石钊.浅析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1(22):113-114.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