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黑人音乐文化在《波吉与贝丝》中的体现
2021-11-10于腾
于腾
摘要:《波吉与贝丝》被称为美国的民族歌剧,是一部以黑人音乐为主要音乐素材的作品,反映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底层黑人的生存状态。从这部作品中可以初步窥探那个特定时代的美国黑人文化特征。笔者着重从这部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剧本、谱例分析入手,浅析《波吉与贝丝》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美国黑人文化特征,通过分析让读者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及黑人音乐文化的精华所在。
关键词:《波及与贝丝》;黑人文化;音乐剧
每一部音乐剧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时代背景以及艺术家想表现的某一地域的文化特征,笔者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正是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波吉与贝丝》。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体现了很多美国黑人文化特征的因素。黑人文化在美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现象,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着突出的体现,在这部作品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因此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分析来提取这部作品所渗透的美国黑人文化特征。另外对其音乐本体以及剧本是构成这部作品的根基和灵魂之所在,从这两部分也能了解美国黑人音乐的魅力与特色,进而更加详尽地论述美国黑人文化特征在《波吉与贝丝》这部作品中的体现。
选择《波吉与贝丝》这部音乐剧是因为它表现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及精神状态,黑人这一题材表现出了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矛盾冲突以及种族歧视对美国社会乃至音乐的影响,无论从剧本内容还是从音乐角度分析都能清晰地看到黑人在当时美国的生存状况以及对美国本土音乐产生的巨大影响。这部作品被称为美国的民族歌剧,因此选此作品极具代表性。
一、美国社会大背景下的黑人化特征及其在剧本中的体现
有学者认为:美国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基督宗教为主流、以种族关系为基础、以多元化为特色、以大众文化为主宰的文化。美国作为一个殖民移居混杂居住的国家更多呈现给世人的是种族问题、独立解放以及包罗万象的文化特质,这其中黑人与白人的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文化层面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波吉与贝丝》这部优秀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诞生的。
二、《波吉与贝丝》的创作与当时美国文化背景的联系
首先从20世纪20、30年代整个美国的文化背景来看,虽然经济危机四伏、种族等政治问题多极化,但其文化确呈现出繁荣的状态,这正印证了“艺术与政治”这个论题中所得出的结论艺术文化的繁荣往往与社会的发展状况成反比,政治经济越是凋敝的时代文化却异常繁荣。很多研究美国文化的学者把《波吉》这部小说列为在美国20世纪20、30年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可见这部作品也是那个时代一个经典的缩影。
在《波吉与贝丝》这部黑人音乐剧上演之前已经有过很多经典的黑人音乐剧在百老汇上演如《演艺船》等,但它们都没有使用黑人演员对作品进行诠释,剧中的黑人角色也都由将面部涂黑的白人演员扮演,《波吉与贝丝》这部作品也是第一次全部由黑人演员来扮演黑人角色,这更彰显出这部作品的地位和文化意义。这部作品的成功上演也再一次证实了美国黑人在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地位产生了质的飞跃,黑人文化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美国的黑人们在一步一步用事实追求着平等的待遇。
三、从作品中的典型乐段分析美国黑人音乐文化特征
《波吉与贝丝》与其他歌剧不同,没有序曲,只是由木琴、三角鐵、钟、和铜管乐器演奏的带有爵士乐活泼节奏的引子来代替。它的三十余首歌曲并不具有戏剧性,都是基于具有深刻表现力的和声之上的。在这里选取几首较有特点的歌曲或音乐片段进行分析。主要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配器等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浅析《波吉与贝丝》中的几首经典作品的音乐特点。
(一)旋律
《波及与贝丝》运用了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滑音效果,第一首《夏日里》是一首摇篮曲。旋律优美动听、流畅自然,有“美国摇篮曲”的美誉,具有布鲁斯的特点。其中出现了下滑音,音区较高,旋律较平稳,较有特色的是出现了几次八度的大跳,使旋律出现了起伏,其中的音程除了二度运用最多的则是三度音程,其较有规律性,整个旋律线较为平稳、流畅,听来舒心悦耳、安详宁静,实为摇篮曲的优秀之作。
波吉上场时乐队奏出他的音乐主题,波吉的下行五度旋律带有原始而质朴的自尊,降三音又给人以残缺的感觉,伴奏三和弦在自然音阶上平行向上进行时却被色彩和声所打扰,这样刻画了主人公粗犷、身残而质朴的形象。《我一无所有》是一首五弦琴之歌,旋旋律较为单一,很多重复的成分,以叙事性为主的旋律抒情性较弱,但是充满动力,显得生动活泼极具生活气息,旋律为典型的爵士乐风格,以这种幽默讽刺的音乐为基调预示着悲剧的诞生,两个生活在阶级底层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再伟大也抵不过世俗悲凉处境的压迫。
二重唱《贝丝,你现在是我的女人了》是一首抒情的爱情歌曲。出现了很多连续的音程跳进,其中女声旋律部分仍有几个八度的大跳音程的出现,善用半音的级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男女两个旋律声部时而分别独立时而交相辉映并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女声旋律飘扬在上空,男声旋律则适当地进行衬托,与剧情很好得结合在一起。
总之这部作品的旋律具有鲜明的美国黑人音乐特色,音区较高,旋律走向较平稳、音程跨度不大。这部剧的旋律是整个作品最具特色的部分,深刻刻画了美国黑人的社会现状。
(二)节奏
黑人音乐最有特征的节奏型即切分音的使用,附点节奏型在这部作品的音乐中也经常出现,但切分音还是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多采用二、四拍子加强其节奏感,还有一些三连音的使用也别具特色。节奏动力性较强,符合黑人音乐的基本节奏规律。这部作品中节奏的特点都是比较有特色节奏型,而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有特色的节奏型,在节拍的变化、延长记号的使面的使用都着不同于其它音乐的节奏特点。
这部作品中体现出很多美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就节奏而言,民族音乐节奏节拍的自由发展等特点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短短的一段旋律之节拍就出现了多次变化,在3/4拍和4/4拍之间频繁转换,有利于表演者情感的自由发挥与尽情表达。
相同节奏型的连续使用也是其特色,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反复交替进行形成了切分等爵士乐的典型节奏型,如爵士乐基本的律动形态多为平直节奏和摇摆节奏。摇摆节奏三连音的使用,这种节奏型在黑人音乐中时常见的。平直节奏多为八分音符的连续使用,这是一种拉丁风格,由此可知黑人音乐也融合了各民族的曲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延长记号的使用也是这部作品节奏方面的典型特点,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自由性的特色,带领听众进入剧情的情境与剧情紧密结合,延长记号一般都出现在每个小节的重拍上。
总之此作品的节奏与欧洲传统音乐节奏不同,重音不规则,自由即兴性较强,有自己独特的节奏体系,有利于旋律的自由发展以及情感的充分表达,使听众从此作品的节奏中寻找到美国黑人音乐的灵魂。
(三)配器
这部作品在配器方面也别具一格,运用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乐器,如在波吉出场演唱《我一无所有》的时候运用了五弦琴,使音乐的色彩丰富了不少,为剧情增添了幽默气息。木管组主要有长笛、单簧管、大管、双簧管、等;铜管组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打击乐有定音鼓、大鼓、大锣、三角铁、钹;弦乐组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以及键盘乐器钢琴。其中钢琴所奏的爵士曲调是很有特色的黑人音乐,无论是爵士、布鲁斯还是蓝调都需要钢琴的衬托,在此作品中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
因此配器方面多为弦乐组和管乐组支撑起交响乐队伴奏的铺垫,特别是《贝丝,你是我的女人了》这首作品中充分发挥了弦乐与管乐抒情的优势,《夏日里》与《贝丝,你是我的女人了》相似也是以弦乐与管乐为主。《我一无所有》则运用了一支萨克斯在间奏部分奏出爵士旋律音阶,为整个作品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不一定是那样》中却使用了铜管乐器组和钢琴,其中钢琴作为伴奏声部偶尔的出现使歌曲更具黑人音乐的特色。
整部作品配器融入了黑人音乐的特色乐器以及配器方式,比较成功地与剧情结合到一起,虽然此作品配器不如欧洲传统音乐的配器精湛、细致,但它具有欧洲传统音乐配器所部具备的黑人民族特色,再者此作品的音乐形式较为自由趋于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所以在配器方面不够完善也在情理之中。
(四)和声
作品中多具有美国黑人音乐的民族特色,爵士乐的特征和弦在作品中运用最多。在美国黑人音乐的和声中基本的和弦构成同其它音乐作品的和弦构成是基本一致的,之所以会与其它音乐作品的风格大相径庭其关键原因是在于其特色音的变化,而这种和声效果就是爵士乐以及黑人音乐独有的和声效果。
此作品的和声以七和弦为基础,广泛使用替代和弦,在各种七和弦里大量使用延伸音,以和弦独特的方式序进。例如G7(5、7、2、4)再叠加一个9度成了G79(5、7、2、4、6),再叠加一个11度就成了G711(5、7、2、4、6、1),这些延伸音可为“自然延伸音”,也可为“变化延伸音”。
和声的基本走向都是常见的和声进行,例如I-V-I-V-VI-I的和声进行就经常出现,而其中特征和声中的特色音也比较有规律,例如六级音转化为五级音,九和弦缩减为三和弦以及四和弦等。其中和声中的五音或七音比较多变,特色音也是由此变来的,基本都为半音的变化,对于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推动剧情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波吉与贝丝》的和声具有非常典型的黑人音乐特点,和弦外音以及和弦变化音的附加使得其和声效果别具特色。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整部剧的作曲手法以及技巧都是围绕着美国黑人文化展开的。也许作品中也存在着曲作者讽刺美国黑人的情绪,但这些情绪都是鲜活的事实,都为更真实地塑造角色、表现剧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语:格什温说:因为《波吉与贝丝》写的是关于美国黑人的生活,这就是把过去从未出现过得题材和形式带到歌剧的领域中来了。而我以我的方式运用了这个民族的戏剧性、幽默感、迷信、宗教热情、他们的舞蹈和难于表达的高度的民族精神等诸多材料进行创作。如果在这过程中,我创作了一种新的形式,将歌剧与戏剧相结合了的话,那么,这种形式是直接自然地来源于上述的生活材料的。这充分证明这部作品的成功除了因为格什温具备扎实雄厚的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基础外,还因为他有着明确的创作思想和目的。
作为一部典型的“美国民族歌剧”,从《波吉与贝丝》中笔者真实体味到了美国黑人文化的点点滴滴在这部作品中的体现,这种黑人文化的基因深深根植于这部优秀的黑人音乐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为何是格什温最精心创作的一部作品,它凝聚了台前幕后所有主创人员的心血,也因此才会使这部黑人音乐剧作品在大舞台上大放异彩并收获了很多奖项和观众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格什温 波吉与贝丝——作曲:格什温、剧本:海沃德》,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2]汉斯彼得·克列尔曼《格什温》,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
[3]張旭、文硕《音乐剧导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
[4]慕羽《西方音乐剧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
[5]黄定宇《音乐剧概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月
[6]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7]吕艺生、文硕《美国音乐剧对欧洲说NO》,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年
[8]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7月
[9]王波《20世纪美国重要历史文献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10]刘绪贻《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史论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
[1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4月
[12]施袁喜《美国文化简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
[13]陈铭道《黑皮肤的感觉—美国黑人音乐文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11月
[14]王金虎、侯学华《美国历史》,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15]张立新《文化的扭曲——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黑人形象研究(1877-191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
[16]钱满素《美国文明》,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17]董继民《美国近代史评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