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11-10李冬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特色思政工作迸发巨大活力,同时依然存在工作体系不健全,“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和网络思政存在的薄弱环节等问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在完善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三全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多次到高校考察指导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特色思政工作迸发巨大活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
各高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创新融合资源要素,各项工作有力有效。
(一)坚持不懈用新思想铸魂育人。各高校党委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实现广覆盖、有实效。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没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平台有载体有抓手。
(二)坚定坚决用底线思维守牢阵地。高校党委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正能量,守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
(三)注重实效用鲜活资源开展教学。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好思政课的部署,积极开展“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活动,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青春思政课和“矢志艰苦奋斗,谱写青春之歌”网络思政大课;各高校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感人故事,丰富教育资源,强化育人效果。
(四)积极推进“三全育人”试点建设。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先后分三批开展“三全育人”试点,试点包括30所试点高校和40个试点院系,目前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已经进行了中期试点评估。各试点高校和院系立足省情、市情、校情、学情,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十大育人”任务清单,校内部门注重夯实基础同向用力,充分发挥育人合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明显提升。从安徽高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项指标值明显好转,亮点更闪耀,典型更突出,安徽高校10个案例入选首届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推广名单,占总数的40%;运用大数据搭建“e网格”全面加强疫情期间高校思政工作做法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简报刊发。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学院跻身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之列。
(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较快,省级中心和省级平台建设高位推进。安徽省设立了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通过开发省校两级教管服大数据智慧应用平台,建成了智慧思政课、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和处置、安徽教育新媒体、智慧资助、易班系统。16所平台试点高校在智慧思政课、智慧资助、智慧就业、新媒体联盟与舆情分析、校园安全与阵地管理、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等领域探索了各具特色的网络思政工作模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敢抓能抓善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势继续向前,结合实际创特色品牌,育人成效显著。但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精神要求相比较,还有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工作体系还须进一步健全。各高校在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文化建设、思政课教学、辅导员工作、实践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体系还不健全,各类资源平台建设还不能高效集成、满足事业发展需求。高校在统筹发展与安全、思政与党建、理论与实践、教育与教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德育与智育还需要进一步用力。尤其是,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在统筹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上谋深谋实,各高校要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工作进一步发力。
(二)“三全育人”还存在薄弱环节。通过对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的建设标准,各试点高校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大格局”尚未形成,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整体推进不够有力,部门协同存在不足,少数学校由部门唱“独角戏”,协同配合、督促指导、总结经验不够,各项试点具体工作尚未落细、落实;“硬骨头”任务艰巨,课程思政、网络思政、教师思政方面的短板较为突出,比如部分高校硬性保障不力,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缺口较大,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职称评聘存在障碍;“三全育人”试点依然在过程中,围绕十大育人重点工作,结合新时代、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试点工作总结、提升不够,还未普遍形成有特色、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思政课改革创新還有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1];专职思政课教师1和专职辅导员还未达标,按照教育部不低于1:350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不低于1:200设置专职辅导员的要求,各高校均存在缺口,此项硬要求安徽省拟计划2021年底落实好专职辅导员配比,2022年底落实好专职思政课教师配比;思政课实效性还存在差距,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专本硕博层次学生授课方式方法区分度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仍沿用传统套路,内容不够鲜活、方式比较滞后,思政课的亲和力、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尚未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存在隔离。
(四)网络思政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从省级层面来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性、时代性、实效性不够。主要表现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高校对网络思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机制、队伍、平臺等方面的建设不够,经费保障不够有力;省级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功能模块建设进度不一,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同频共振、协调服务育人作用未能充分显现,省内高校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网络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手段不多,舆情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舆情管理队伍专业水平、防范能力有待提升,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名篇佳作供给不足。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对策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体系、“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和网络思政存在的薄弱环节,各高校在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工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提质增效。要在精准把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重大任务要求中压实各项工作责任,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一是要抓好“三全育人”试点工作。对照教育部关于“三全育人”试点工作的建设标准,各高校要在学校、部门、院系三个层面一体化部署推进,在试点学校层面,要完善工作体系,落实主体责任,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统筹推进,将“三全育人”融入党建和思政、办学治校的整体设计和具体环节,整合各方力量,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在部门、院系层面,要聚焦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等重点难点,优化内容供给、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作用,改进工作方法,注重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二是要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推动“三全育人”试点建设的支撑,要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要求,分类立项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要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加强过程管理,进一步推动选好题、立好项、出成果。要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把是否发现“三全育人”新问题、提出新方法、构建新理论、形成新对策等作为衡量项目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要加大项目产出,努力推出一批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强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为“三全育人”试点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要抓好经验提升。要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围绕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体系建设,结合“三全育人”十个方面工作,针对试点建设的重点领域、特色工作,开展系统性总结工作,凝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要聚焦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瞄准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上下协同、左右协同、内外协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真正把“三全育人”的理念、思路、要求融入到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培育既“叫好”又“叫座”的工作品牌。四是要系统抓好“三全育人”拓展。综合改革试点是阶段性工作,“三全育人”是长期任务。我们既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任务,又要以点上的探索为起点,更大范围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要进一步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共识、抓牢思想政治工作为党育人的思想共识、遵循“三全育人”鲜明导向的行动共识,面向“双一流”等重点建设,真正把“三全育人”试点成效接续体现在办学治校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
(二)扎实推进思政课提质增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得最多的一项教育工作。各高校要将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列为教育重点工作着力推进具体工作落细落实。一是要抓好政策落实。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连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对思政课建设发展提出新要求,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各高校要结合实际,系统安排部署学校层面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工作,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建立健全工作规范。二是要抓重点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各高校要严格按全日制在校生总数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确保将专职教师在编制内配备到位。要在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活动,强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加强教师理论武装,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学术素养。要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要改革评价方法,加强考核评比工作,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建设水平。三是要抓教学改革。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要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推进高校同城联盟、区域联盟建设,发挥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作用,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工作机制。要加强教研工作,建立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要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全面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创新设计教学方式,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优质课程,提高教学实效。
(三)扎实推进网络思政提质增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考卷。各高校要聚焦问题、强化本领,对标一流,奋发有为答好这份考卷。一是要建好用好省级平台。各高校要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推动下,推进平台机制完善、系统集成,加强各功能模块的内涵优化、功能拓展和适用性改造,丰富优质网络教育内容供给。各高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数据打通工作,主动对接,积极参与智慧思政平台建设。要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省平台和校级平台的协同联动,促进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要注重数据的标准化和时效性,确保数据与信息安全可靠。二是要发力繁荣网络文化。强化“内容为王”意识,紧密结合主流价值、先进文化、时代精神,引导和扶持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网络文化精品。探索网络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全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三是要大力开展阵地整合。要增强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要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重点建设一批思政类公众号,不断拓展网络教育形式。积极组织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守护网络精神家园。四是要全力提升队伍素养。要定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培训研修,组织开展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活动,建设“网络名辅导员工作室”“网络育人案例集”。要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立专业研究团队,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实施集体攻关计划,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高校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培养时代新人,建好思政工作体系、教师队伍、主要渠道和第二课堂,不能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03-18
[2]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03-18
作者简介:李冬(1983- ),男,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