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理论滋养初心,以实践促进成长

2021-11-10杨丹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乡村振兴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广东省粤西地区为活动中心,以佛山某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活动主体,在乡村振兴、扶贫扶志扶智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关键词:社会实践,乡村振兴,扶贫扶志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背景分析

根据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的一堂必修课,它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更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践行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的育人平台。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而当今颇多大学生缺乏对社会基层情况的认知,只专注于追求自我价值而忽略了对社会的价值贡献,长期以往容易养成精致利己主义者,不利于大学生增长才干,磨炼品格和意志。因而想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载体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专项实践、理论宣讲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其次,扶贫重在扶“智”、扶“基”。扶“智”关键在于提升整个农村的教育水平。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工作思路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战仍是党中央的重点发展工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活动载体,以广东省粤西地区为活动中心,以佛山某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活动主体,在佛山某大学、粤西地区当地政府、商会的共同支持下,在乡村振兴、扶贫扶志扶智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团队走访数十个村落,数十户贫困学生家庭,访谈学生及其家长、驻村干部、在校老师等,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调查法等多种调查方式,致力于客观全面地采取数据,做好调研,为粤西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其中包括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粤西地区的贫困学子开展精准扶贫扶志活动,集中力量解决粤西地区贫困准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和思想困难,助力脱贫攻坚战略顺利实施。二是通过走访粤西地区的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进行实地调研,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村落的日月变迁,深入了解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难题。

希望大学生们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深入农村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帮助当地解决力所能及之事,感受社会生活,践行核心价值观。大学必须向其所处的时代的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正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3]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结果分析

(一)全面推进双脱贫,助力扶贫模式转变。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志。现阶段,国家的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高校落实责任、社会积极参与三方共同支持的多维度的资助体系,建立了多项资助政策体系。但目前由于基层政策宣讲不到位、贫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贫困学子自身心理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有能力、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贫困准大学生被迫放弃了大学学业。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线上开展扶志活动与线下走访贫困家庭相结合,精准分析粤西地区贫困准大学生的心理调研结果,采取“双扶持和双教育”模式,即对粤西地区的乡村贫困准大学生及其家庭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扶持和教育,强化外部扶持与激发内在动力。在团队大学生更深入了解当前“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及其对当地贫困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与带来的变化的同时,更实践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落实扶贫先扶人,扶人扶精神”,助力扶贫模式的转变。坚持以服务社会为目标,正确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4]

(二)多措并举凝心聚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本次实践团队针对粤西地区贫困生的生活现状,贫困生所在学校的现状,贫困村的现状,开展了丰富有效的调研活动,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调查法等多种调查方式,将“线上”数据整合比对与“线下”走访调研有机结合,调研结果显示国家在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的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面脱贫的发展,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但也存在粤西贫困地区准大学生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知识盲区,例如助学贷款申请流程、贫困大學生评定的程序,当地政府对资助政策宣传力度缺乏,这些都间接或直接导致贫困学生家庭的不了解以及不申请。本次实践活动通过调研数据反馈给粤西地区当地政府以及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实践依据,由政府采取合理化措施营造出关心贫困人口和代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氛围,形成社会合力解决社会问题,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

(三)探索新农村脱贫致富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2020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本团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走进基层,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从而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走访粤西地区的四个村子,都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改造发展,是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团队深入探究了这些村庄的发展模式,结合文献资料与实地访谈资料撰写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在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走访拍摄村容村貌、访谈当地村干部、村民四个村子,调研发现其村中公园、文化中心、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整洁有序、村风纯朴。本团队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现况,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微薄之力。引导青年大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四)做好总结反思工作,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方法仍停留于普通模式,可采取更精确、客观的方法来清楚了解精准扶贫的成效和贫困学生当下困境与心理现状,为扶贫扶志工作提供侧重点指导。调研团队结束后,全队员需做好深入的总结反思工作,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上,鼓励互相帮助、交换意见,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了“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213.

[2]张卓.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三维审视[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04):71-77.

[3]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8.

[4]周彩姣,林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9):74-79.

作者简介

杨丹婷(1992—),女,汉族,广东,硕士研究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广东佛山,邮编:528000。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