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021-11-10龚一秀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情感教育小学

龚一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重点转向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为重要教学方针,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而且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艺术情感发展。如今,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师应积极探究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将情感教育与小学美术教学充分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动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随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更加强调在美术教学中情感的融入,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习到的情感在生活中应用转化,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1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积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国家对各个学龄阶段的教育质量也开始加大重视,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教育也在进行创新和完善,力求有效贯彻生本理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带领学生不断进步。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教师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并学会运用先进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综合素养。

2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1运用情感素材感受爱

美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传达社会思想,带给人们美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对人起到教化的作用,从古至今,经典的美术作品之所以可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他们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情感与价值的形象呈现。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许多丰富的情感素材,对美术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本土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2.2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美术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更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关系,教师要为课本内容添加一些美好的事物来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觀体系初步形成,学生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时就会在内心产生温暖的情感,这种内心的联想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深入理解。因而,教师要在课堂当中对美术知识以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绪进行讲解。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领域的相关知识内容,不断开拓自身的美术视野。

2.3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学生审美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教师是课堂上不可否认的主体,而现在提倡学生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体。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教师在课堂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个人学科功底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鉴赏性和娱乐性,所以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毋庸置疑,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4充分塑造情境激发爱

首先,教师必须创设环境,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真实的美,运用多种导入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这个情境,激发学生对这节美术课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举止和行为,使学生产生与美术课程内容有关的情绪。讲到中国花鸟画的时候,最好能够播放一些优美古典的轻音乐,善于启发灵感,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其次,丰富教学模式。美术课不必在教室里进行,可以走出教室,开设第二课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喜爱。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学生可以感受到辛勤的工作和收获的喜悦,形成关心环境,关心社会的品质。只有学生自己经历感受之后,他们的艺术作品才会有这种情感上的注入。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与博物馆,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大师的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思维。关于传统建筑与园林等方面的课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地方具有特色的景观,更加直观的感受建筑造型、风格的不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中国艺术人工美与自然美结合的魅力。

2.5打造开放式情境引发个性创作

根据意义构建理论可知,情境也是影响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景式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为班级学生播放国内外各著名景点的视频,大自然中不同声音的音频,来勾起学生创造美的灵感。学生在老师预设的不同情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灵感,灵感的形成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个性的鲜明化。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渗透创新的思想,老师应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多发现个性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变得个性化,具有自己的风格。

2.6将理论与实践化教学相结合,触发情感体验

在学生的自我创作中,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可以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将美术课程的理论应用于绘画当中,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用性。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收集学生对于绘画创作的观点与见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化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情感背后的内容,感悟艺术创作的真谛。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因而,在美术课程当中的艺术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添新的内涵。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学生综合性素质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由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涵盖多方面的内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具有差异性,所以,同一节课不同教师来执教或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授课都会达成不同的情感目标。教师切不可因为情感目标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模糊它、忽视它。

参考文献

[1]陈慧.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224.

[2]张雪.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73.

[3]张帆.小学美术课堂的多元化情感教育[J].教育科研论坛,2010(05).

[4]胡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8):62-63.

[5]白音吉力根.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方法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情感教育小学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