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情态度叫作“不将就”
2021-11-10汪晓寒
吕碧城(1883—1943),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并称“民国四大才女”,以其高深的诗词造诣,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还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执掌校政的女子、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和女性撰稿人。
1907年,吕碧城的二姐出嫁,吕氏姐妹中便只剩下吕碧城和幼妹。此时吕碧城24岁,在当时,女子十几岁便要为人妻、为人母,还待字闺中的吕碧城已经不算小了。
吕碧城身边的亲友都不免着急起来。在这些催婚的人中,有母亲、姐姐,同时也有前辈傅增湘以及恩师严复……
中國古代素有老师为学生介绍良人的习惯,吕碧城是严复的得意弟子,严复怎么可能会不关心到现在还是独身的学生呢?
就在众人都在催婚的时候,一个人突然出现在吕碧城的世界里,这个人就是胡惟德。
胡惟德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多次担任驻外使节,参与并见证了许多重大外交事件,是晚清与民国外交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此时的胡惟德刚刚丧妻,想要再娶一位妻子。他看上了吕碧城——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
胡惟德先是托傅增湘做媒,没想到却被吕碧城拒绝了。在政治场上纵横捭阖的胡惟德,何时受过这种拒绝,自然不死心,于是便写信给吕碧城的恩师严复从中说服。此时的严复已经调往北京任职,而胡惟德的信却寄到了严复在上海的居处,结果转递的信不知出了什么差错,等到胡惟德的弟弟胡仲巽到北京,严复才知道这个事。而此时,胡惟德已经和一位美国女留学生定亲了。这件事使严复感到非常遗憾。
从胡惟德的社会地位来说,他应该是吕碧城的良配了,吕碧城的母亲、姐姐还有诸位好友也认为胡惟德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是吕碧城却仍旧看不上。吕碧城的回答很简单,胡惟德年纪太大了。
此时的胡惟德已经44岁了,与吕碧城足足相差20岁。吕碧城不愿意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一个年近半百的男子身上,即便这位男子在那个时代如何出彩。
吕碧城的态度,让严复更加担心起来。他在给外甥女何纫兰的信中写道:
碧城心高意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极喜学问,尤爱笔墨,若以现时所就而论,自是难得。但以素乏师承,年纪尚少。故所学皆未成熟。然以比平常士夫,虽四五十亦多不及之者……
后来也有不少人给吕碧城提过亲,可是吕碧城却一一拒绝。那么她期待的到底是怎样的男子呢?在一阕《浣溪沙》中,吕碧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九阊吹下碎琼声。
花号水仙冰作蕊,峰名玉女雪为棱。好凭心迹比双清。
“目成”一词出自屈原的《楚辞·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意思是说两个相爱的人眉目传情。“藐姑”则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吕碧城这首词的第二句意思是说如果遇到像姑射仙子这样的人,便会一见钟情。
以吕碧城当时的地位和才华,她所能找的“天人”实在少之又少。吕碧城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人吗?晚年的时候,一个朋友问过她这个问题,她回答:“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蔷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梁任公是梁启超,汪季新是汪精卫,汪荣宝是民国元年的临时参议院议员、后来的比利时公使,张蔷公是实业家张謇,诸贞壮亦是当时的文艺大腕。
这句话若放在别人身上,必然会被人批为“眼高于顶”,可是对于吕碧城来说,她有这样的资本去挑选、评判。
假如吕碧城放下身段会找不到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只是有一种爱情的态度叫“不将就”。世上始终有那么一种人,在未遇到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前,从她的世界路过的所有人都是将就。
(摘自团结出版社《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 作者:汪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