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留学生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11-10苏米塔

现代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加德满都救援队尼泊尔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很抽象的词汇。我如果不是幸运地获得汉办南亚师资项目奖学金的资助,来中国生活学习4年,也不可能于此谈论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亲身体会。

2015年4月25日是我最不愿回忆的一天。那天尼泊尔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损毁了不少名胜古迹和建筑,也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成为第一支抵达尼泊尔,并获得联合国认可的重型国际救援队。他们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坍塌的楼房中拯救幸存者。灾难面前,中国在第一时间向尼泊尔伸出了援手,让尼泊尔人民十分感动。中国急他人所急,患他人所患,我们尼泊尔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政府给我们提供的帮助。我认为这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的诠释。这件事使我更加热爱中国,我决心学好汉语,为尼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5年9月22日,我离开家乡飞到了北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语言大学,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活。虽然这之前,我在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学过一年汉语,但是我还是觉得汉语太难了。我先是在北京语言大学预科学院学习了一年,然后又到人文社科学部的汉教学院学习,我对汉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的汉语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得益于每一位老师的精心培养,他们的大爱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这些老师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冯惟钢老师。

冯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对我们既严厉又亲切,他帅气的面容、纯正的普通话一下子就征服了我的心。为了把我们培养成优秀的本土汉语教师,他每周要上二三十节课,因为过于劳累,他病倒了。冯老师几天之内失血一千多毫升,禁食禁水六天多,即使病成这样,他还是惦记着我们的学业,在病床上批阅了我们的考试卷。出院第二天冯老师就来到教室给我们上课,身体虚弱的他不得不扶着讲台站着讲课,生怕影响教学效果而不愿坐下。看着冯老师苍白面庞上的笑容,同学们都非常感动,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怎么能不努力学好汉语呢?

作为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学生,我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以前我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和政府之间的事情,是离我们比较遥远的。但当我在北语这个“小联合国”生活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它离我们很近。在这里,如果有一个亚洲人要跌倒的时候有欧洲朋友扶着他,如果有非洲朋友生病时有美洲朋友陪着他。虽然不是来自同一个国家,但跟他们一起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虽然我们的想法不同,但我们求同存异,相互之间分享自己的文化和思想。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走得快些,那就一个人走吧;如果你想走得远些,那请结伴同行。”为了让我们共同的家——地球村更美丽、更和平、更安宁、更美好,我愿與中国携手同行,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共同发展。为了实现这美好的目标,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可以献出一己之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摘自研究出版社《青春宣言——百国青年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编:徐宝峰    本文作者:[尼泊尔]苏米塔)

猜你喜欢

加德满都救援队尼泊尔
加德满都谷地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看好了!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威猛救援队
加德满都的风铃
尼泊尔系列
尼泊尔的忧伤
森林救援队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