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宿迁东关口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11-10王可卿

河南建材 2021年10期
关键词:项王商业空间关口

王可卿 刘 灿 黄 玮

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23800)

0 引言

宿迁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地,如何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运河文化带,是宿迁市政府亟需关注的问题。2017年,全国政协将“大运河经济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提案,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提出“全面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是沿线地区的公共责任[1]。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部门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宿迁市政府决定打造运河文化带东关口旅游景点建设。

1 宿迁东关口历史概况

宿迁《地方志》记载,清朝初年黄河故道与京杭大运河在宿迁东关口交汇,遂在交汇口处设立了宿迁东关,主要负责来往船只安检和收缴关税,故称“东关口”[2]。民国年间,东关口进行扩建,来往船只络绎不绝,商品经济繁荣,成为当时宿迁水路运输的主要码头。建国后,因上游修建水库船闸,东关口坝台被拆除,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关口建筑相继毁坏。

2007年,宿迁项王故里景区开始建设。项王故里景区涵盖了大运河沿线杨公墓、东关口遗址、通汇桥等历史文化景点,共同构成了运河文化区(如图1所示)。作为景区的一部分,原东关口遗址改建为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如图2所示)。其建筑风格采用明清老城墙风格,突出码头关口属性,注重历史文化背景,以水为脉,以居为心,加强旅游景点功能。

图1 东关口区位图

图2 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鸟瞰图

2 东关口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建设现状

东关口建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口街道两侧的商业建筑:东关口的主轴是关口街道,全长375 m,两侧的建筑构成一个连续的线性空间,建筑色彩以明清古建筑灰、白色为主,建筑功能多用于商业开发;二是关口街公园建筑:采用居高临水的设计风格,既丰富庭院空间,又增加城墙气派;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充满商业氛围又不失历史文化背景的新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根据调查,目前该公园属于宿迁文旅集团管辖,16间房屋用于商业租赁,其中已有4间被租用,分别是销售纪念商品店,餐厅、茶社和书房(如图3所示)。

图3 关口街商业建筑

2.2 建设问题分析

2.2.1 商业规模较小,盈利较低

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全长375 m,占地面积较小,用于商业开发建设用地较少,目前只有16间商业出租房,且集中在一条主街两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类型的选择,不利于人群集中参观。公园属于开放式免门票景点,平时人流量较少,周末节假日人流量较多,但消费支出普遍不高。

2.2.2 房屋建筑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东关口房屋建筑属于典型的明清古建筑。其建筑类型全国各大景点普遍采用,视觉上已无创新之处。建筑布局中规中矩型,对游客吸引力不足。东关口建设以中轴线的商业街为主轴,两边是店铺,正前方是公园,这种布局让人有一眼看到头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游客的兴趣,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商业店铺建筑外形一致,辨识度不强,致使商业空间整体氛围不浓厚。

2.2.3 商业空间的文创挖掘不足

东关口以运河文化起源为基础,重塑区域历史文化,拓展城市亲民、亲水性休息区,其中实体建设尚能切合主题,但真正的运河文化内在要素和艺术表现要素挖掘不足,使建筑空间与文化空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二者的内在联系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许多外地游客,甚至本地居民对东关口历史文化都不甚了解。商业空间与历史背景缺乏文化成果互动。建筑空间,商业空间,历史文化空三者不能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者的探索[3]。

2.2.4 建筑空间的标志设计与表现不足

东关口是展示城市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其总体景观设计缺乏全新的展示标志,从远处看,整个景区更像是古城墙遗址,缺乏辨识度,无法让人一眼认出此处就是东关口。另外,建筑的外部环境都是绿色植被,缺乏图形空间设计感,缺乏具有辨识度的标签。

2.2.5 与项王故里景区缺乏互动性

项王故里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知名度较高,每年游客人流量都在几十万上下。东关口虽然与项王故里毗邻,但在设计上未能考虑到空间衔接的连续性,从而使得东关口建设相对孤立,难以吸引外地游客。东关口与项王故里在地理上仅一条马路之隔,但此路是城市主干道,地理上天然隔绝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文化上,两者没有文化传承属性。隶属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难以形成连贯的交流互动。

3 东关口建设建议

3.1 丰富建设业态,突出地方特色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关口建设形态比较单一,实体建筑和文化、商业建设均效果不佳。在不改变原有面积情况下,进一步增加文化商业类型,丰富商业业态,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商品。同时以重现运河沿岸商街景象为主题,分为展示型建筑与服务型建筑[4]。展示型建筑以展示漕运文化、商铺戏楼等建筑形式,配合雕塑小品丰富商街活力,服务型建筑以餐饮、售卖、民俗表演等多种业态模式。当然,商业业态的增加,不能对其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产生破化和影响。

3.2 强化文化主体,提升空间内涵

从当前形势看文化消费呈现出体验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的特征[5]。因此,东关口及其商业空间不仅要满足于观光需求,而且需要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中与休闲、娱乐等相关的内容,利用独特的地理风貌设计出更具有体验性、休闲型、教育性、娱乐性项目,以再现运河古景为重点,设计漕运雕塑、湿地体验、科普导览等,重现明清时期商业盛景。也可将运河文化与项王故里文化串联进一步诠释楚汉文化,从而提升空间内涵。

3.3 延展标志设计,增强空间意象

东关口商业空间中需进一步延展文化主题标志,塑造与运河文化主题有关的室内外空间,增强空间场所感。为此,可通过logo设计将文化事件、文化场景、文化精神等以简朴的形象设计出来,并结合具体的商业业态在适宜的位置展现出来,使人们在看到logo标志时,即对空间产生联想或认同,从而增强空间意象和空间运营效率。

3.4 盘活地摊经济,激发商业活力

在东关口商业区推广地摊经济,不仅可以丰富门店的形式,而且可以吸引聚集人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地摊经济是促进商业活跃的有效手段,商业的繁荣,能够促进文化的建设。

3.5 改造景观节点建筑,引导空间秩序

利用东关口运河文化景观区改造的契机,将东关口与项王故里景区在空间上连为一体。同时增设停车位等公共设施,使游客可以“留”的住。充分“借势”,提升东关口公园的人气和商业空间。

4 结语

东关口是宿迁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宿迁历史文化著名景点,东关口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内涵,对加强人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对盘活宿迁城市旅游,商业经济价值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借助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契机,努力做大做强东关口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商业价值,打造具有宿迁地方特色的景区文化。

猜你喜欢

项王商业空间关口
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表达特点与设计探析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关口前移赢主动
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探析
汇率心理关口前再次企稳 避险现状仍需引起关注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十回 轻松闯关口
展示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关口前移 源头治理 典型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