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课文核心概念 适当拓展教学深度
——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和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为例

2021-11-10广东曾国明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权宪法利益

广东 曾国明

本文从一线教师备课、学生复习备考的角度出发,探讨日常教学中多版本教材下“备”和“教”的深度与适宜度。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复习备考环节,教师应积极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学术期刊与著作,关注高考试题,充分掌握教材,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为教学依据,厘清课文核心概念、适当拓展教学深度,适应高考要求。

一、概念·理解

(一)课文核心概念扎堆呈现

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提到:“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半句话就涉及了“联邦制”“共和”“政体”三个学生较难理解的词汇。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单元教学中,无论是高中前四版教材,还是刚出的部编版,联邦制、邦联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这些核心概念对学生来说都较难理解。因此,厘清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西方民主制度。

(二)理解近现代代议制的源头——国家形式

近现代代议制都与国家形式有关。国家形式指统治阶级为实现统治采取的组织国家的形式,含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两方面。国家结构形式指统治者所采取的、按照一定原则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的国家外部总体形式。它是从纵向对国家政权和领土进行划分,并解决了划分后如何规划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间权限关系的问题,含单一制和复合制(联邦制和邦联制)。单一制指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复合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治实体组成国家联盟的制度。邦联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组成国家联盟的制度。联邦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国组成统一联盟国家的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者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简称政体,与国体相对。它是统治者从横向对国家政权体系进行划分,即解决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与其他机关间的关系。西方主要有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两大类,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前者运行原则是三权分立,后者是民主集中制。由此可知,联邦制与邦联制、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是两组截然不同的制度,是各自从纵横两个不同角度对国家政权进行分配的制度,不可混为一谈。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强化中央集权依靠联邦制,避免专制主义靠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本课教学重点在于美国国家形式的两个方面。复习时,教师应在课堂开始前设计好图1。(可先将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联邦制、中央、地方等词省去,但可集中列在图边供学生参考)

图1

若将美国国家权力比喻为一块圆形蛋糕,按照宪法规定将如何分割?可先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列板书。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切蛋糕头两刀都是坐标式下手,若学生未按教师心里的设计出“刀”,可将问题抛向班上其他学生。待学生以粉笔代刀在“蛋糕”上画出坐标后,再叫其将图边关键词填入坐标上。切蛋糕的生活场景与美国1787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割类似,而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例1.(2020·江苏卷·15)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

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解析:本题涉及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两个西方代议制概念。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国家横向三权分配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纵向分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权力地位关系)的问题,这说明当时美国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事实上,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故A 项正确,C 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获得各州认可,即最高法院获得各州认可,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 项。

(三)近现代西方主要民主政体概念的再分类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是西方政体按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机构产生的不同方式而命名的两种制度。依据国家权力中心的差异,君主立宪制又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权力中心),民主共和制可分为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总统是权力中心,人民版本课的课前提示就有此概念)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四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异同构成一单元或专题的教学内容。复习时教师应指出单元或专题的编写思路:教材中关于美、德两国民主制的内容都从国家权力纵横两维度分配进行讲述,英、法两国由于具体制度差异性只从横向国家权力分配予以介绍。教材这样表述有其深意和逻辑,教师要顺应这种编写逻辑来组织教学逻辑。课堂结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表格,围绕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任期、权力、立法和行政关系、国家政治中心等项目进行比较。

二、原则·地位

理解和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及地位是本课复习的难点。宪法原则较多,但最重要的是联邦集权、分权制衡和民主自由。

(一)联邦集权是宪法首要原则和首要任务

宪法开篇就是“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并保证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的幸福,特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这是由立宪前邦联体制所带来的内忧外患决定的。来自英、法、西班牙的外部威胁,国内建立统一市场、关税需要、人民起义引发社会动荡等问题都迫使美国急需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松散的邦联体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故宪法序言首先明确立宪第一要务,同时也表明联邦集权和立宪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主自由。复习中教师可结合这段原始材料进行历史解释。

(二)分权制衡是宪法核心原则和关键所在

无论是人民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在评价宪法时都采用了“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人教版:分权制衡)的原则”说法。如此强调分权制衡,其深刻历史根源在于美国人曾深受英国殖民专制政府统治。基于对强权政府的恐惧,美国人民迫切需要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限制其权力。同时,这也与开国元勋们受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影响有关。

最终开国元勋选择了有限集权,即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极力限制其权力,将权力关在笼子里,可以说:有限集权是美国1787年宪法立法的总体思路,并最终通过对国家权力这个核心进行纵横双向分配与制衡来实现。先采取联邦制,在纵向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同时,又用地方州权予以制衡。纵向分权制衡后又横向给政府权力套上枷锁:将联邦和州政府权力再横向分成立法、行政、司法三块,实行三权分立。人民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受英国议会至上观念的影响,宪法赋予了议会极大权力,并且将议会立法权一分为二(参众两院,任何法律须得两院同时通过)。即使政府权力结构已有诸多制衡,但美国人仍认为权力本身会带来腐化,很难防止官官相护、以权谋私,希望用民私权(言论等)制衡政府公权,于是1791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当然,宪法分权制衡最集中的体现还是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复习中教师可设置心理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从心理角度模拟自己就是开国元勋,面对双重煎熬和两难选择时,应如何破解此类困局。总之,教师在课堂复习中应紧紧围绕为何“集权”、为何又“有限集权”、再如何做到“有限集权”的层层递进思维,形成由易到难的问题链来组织教学流程。这一流程应始终结合开头的蛋糕图进行探讨和分析。

例2.(2020·全国卷Ⅲ·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C)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解析:诸州权力大,且1787年新宪法对其没有明确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小又有明确界定,反映新宪法颁布伊始没有真正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择C 项;各州不是独立国家没有主权,A 项错误;麦迪逊主张联邦制,排除B 项;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的同时,还保留了地方权力,D 项表述不全面。

(三)民主自由是宪法根本原则和目的

立宪和实行联邦制的终极目的在于保障民主自由。在此前《独立宣言》中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所以,联邦集权和分权制衡终究还是服务于民主自由这一根本目的。如图2,表明了宪法三大原则内在关系。(教师在复习完宪法内容后,可要求学生用简图方式描绘出宪法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

图2

三、分权制衡·利益妥协(平衡)

分权制衡在宪法中无处不在,这种精神延伸到美国两党政治。但宪法另一重要精神——利益妥协(平衡)在各版本教材中涉及极少。只有人民版给予了关注,以目录标题方式强调——目录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一)立宪前美国社会主要存在四对利益集团间矛盾

事实上,没有利益妥协平衡就没有宪法,更没有今天的超级大国。立宪前,美国社会主要存在四对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分别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上层精英与下层百姓之间的矛盾。任一集团都想在未来新体制国家中压制对方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这种诸多矛盾交织的情况下制宪大会进行得异常艰难。

(二)教师如何分析立宪者以妥协精神破解这四对利益集团间矛盾

复习中教师可用图3手绘简图的形式来做独立战争13 州的示意图,并配合蛋糕图及宪法这段原文进行分析:“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员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独立战争图中13 州呈现南北走向(北方工商业发达,南方农业发达,可用来分析南北矛盾)、各州大小差别明显(可用来分析大小州矛盾),再结合蛋糕图和宪法原文材料可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联邦制,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地方权力,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矛盾及利益。参众两院议员名额分配标准不同:众议员名额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利于大州。参议员名额是州不论大小,每州两名,利于小州。同时,总统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否则,大州总统候选人有决定性优势,各州选出与其国会两院议员人数相等的总统选举人组成选举院,由他们选举总统,再次实现大小州利益妥协平衡。两院议员产生方式不同: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平民居各州人口多数,较多代表多数下层利益;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推选(精英明显有更多机会被推选),多代表少数上层利益,精英与百姓利益得到平衡。宪法明显吸取了雅典民主多数暴政损害少数精英利益的教训,故在精英与平民间实行利益的妥协与平衡。默认奴隶制存在和黑人人口按3/5 的比例,协调了南北方利益。默认南方黑奴制存在,使南方愿意留在联邦。分配众议院名额时黑人人口数按3/5 比例折算,在维护南方利益时,也照顾了北方各州利益。宪法的妥协精神,在高考题中也有体现。

图3

例3.(2016·江苏卷·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C)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787年宪法在权力制衡的同时,也实现了利益与利益的妥协平衡。权力制衡是教学重点,但利益妥协平衡,教师也要适当拓展,进而更切合史实。例3 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在新宪法的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分权制衡这个高频考点,也应重视新宪法还有利益的妥协平衡这个高考的考点。事实上,利益妥协的精神在人类民主政治进步历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亚于权力制衡和革命。对此学术界早有论述并体现于高考题,如2012年浙江卷曾考查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实质是英国当时两派政治力量利益的妥协)这一点,在新课教学尤其是一轮复习开始后,教师应更多地关注高考卷和《课程标准》这两个教学“指挥棒”和“风向标”,领悟、把握好命题者和试题的内在精神及指向,弥补自己知识的短板以及课本本身和平时教学的缺失。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将有拓展价值的经典试题带入课堂并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分析,来引起学生的重视。

猜你喜欢

分权宪法利益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I Love You, Dear China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分权与增长
利益与西瓜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