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三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技巧
——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例

2021-11-10安徽俞晓红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省历史制度

安徽 俞晓红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教学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这一知识点,时间跨度长,内容多,又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如2021年高考试题中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有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为湖南卷)第2、4、19、20 题,2021年全国甲卷的第25、26、27 题等,都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教师应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讲述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高效掌握这一高频考点。本文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为例,谈谈提高高三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技巧。

一、巧用图示法,化繁为简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实证科学。王国维说:“凡记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其理法者,谓之科学;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至出入二者间,而兼有玩物适情之效者,谓之文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轨迹,分析总结其规律,即“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对于长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建议要整合教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流。对于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重大变化这一内容,笔者引导学生巧用图示法,梳理线索,分析异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便能化繁为简,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探究的实际案例。

(一)探究汉代宰相制度的变化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1和图2可知,汉初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但到汉武帝时,中朝分割了丞相的决策权,只保留了执行权。图示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汉武帝时丞相决策权被中朝分割,这样便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图1

图2

(二)探究三省六部制

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与秦汉时期相比,唐朝的中央官制有什么重要变化?(教师也可以提问: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教师通过展示图3和图4,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秦汉时期丞相人数为一人;到隋唐时期,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均为丞相,人数为三人,学生据此可得出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丞相人数的增加;在权力运行程序上,秦汉时期丞相主要职能是执行国家政令;隋唐时期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据此学生可得出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在于权力运行程序上的分工明确与相互制衡。

图3 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图4 隋唐:三省六部制度

(三)探究唐宋时期宰相制度的不同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补充一段材料用以辅助教学:

“在二府制下,事权分立并以事任为中心依事系任,不同于唐代前期三省六部制下以程序分工为主的运行方式,是宋代中枢机构的重要特点。”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通过观察图4和图5,学生可以得出:隋唐时期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宋朝时期,中书门下行使行政权,枢密院行使军权,三司使行使财权。

图5 宋朝:二府三司制度

通过图示对比和史料的阅读,学生可以得出:隋唐宰相制度侧重于程序性分工和牵制,宋朝宰相制度侧重于事权性(实体性)分工和牵制。这为后续对中枢机构演变的评价教学提供了条件,即在学生了解其变化表现的基础上,再展开后面的评价教学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认知逻辑更加清晰流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顺势拓展,让核心素养巧妙落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预先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顺势拓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下试举几例说明。

例如在完成隋唐三省六部制教学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封建盛世局面(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与制度建设(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建设与王朝的兴衰之间密切相关。

在分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原因时,学生往往根据教材内容只回答政治上的原因,即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地位在郡之上,而忽视了经济的角度,如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等。教学中应该训练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知识,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的产生、发展和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人文社会学科,因此对历史的探究应以史料为依据,以求真求实为目标,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多视角的分析,培养学生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本课中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拓展,既能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完成宋朝中枢机构演变的知识点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宋朝中枢机构的变化”这一问题,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宋朝对文臣武将的着力防范,一方面加强了皇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国家统一。这种稳定的局面造就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民间社会获得迅速发展,如商品经济繁荣、纸币出现、城市发展、市民生活丰富、活字印刷术、宋词出现等。另一方面宋朝出现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国家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军队战斗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宋朝历史许多现象和特点的形成正是集权主义政治的产物。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横向联系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解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对史事进行实事求是地阐释和判断,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全面、清晰地表达对历史的看法。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拓展,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让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素养得到落实。

三、巧用教科书的关键词和结论,培养学生逻辑论证能力

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在高三复习中存在一个误区,即教师耗费大量时间搜寻经典史料证明教材结论,学生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文本信息,师生都陷入了史料教学的汪洋大海,却反而将教材上的重要结论和关键知识点弃之不用。以“三省六部制”教学环节为例,教材明确指出“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上文例举的示意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怎样理解该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完善?结合教材结论进行问题设置,较好地完成了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的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论证能力。如“内阁的出现”这一知识点教学,教材明确指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关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以此结论为依据,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一知识点与丞相制度做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二者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不同,在此基础上理解张居正任首辅时权倾一时的原因主要是皇帝的信任,因而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四、适当引用学术观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教科书的内容具有稳定性和成熟性。适当引入学术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总结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入相应的学术观点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像黄仁宇所说,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的早熟国家,它在过早地时期就完成了欧洲本应在1500 多年后完成的进程。

材料二梁启超说:“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

思考并回答:

①如何理解黄仁宇所说“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的早熟国家”?

②从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看,你是否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第1 问是基于历史解释的角度而设计的问题。在进行历史解释时,学生应注意要按照时间序列和空间逻辑,将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合乎逻辑的意义关联,这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较高。这种抽象概括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史实和合理的历史想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有效集中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组织社会生产和进行国家管理(制度优势)。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黄仁宇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进行评价,这主要是因为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才具备这样的组织动员能力,而这个现代思路意味着,在面对历史时,应该有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的时空尺度叠加在一起,才能展现出一个更丰富、更完整的历史面貌。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较高层次的训练。

第2 问是基于批判性思维角度设计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传统政治制度基本结构稳定性的角度,赞同梁启超的观点,也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否定梁启超的观点,因为梁启超没有具体地、历史地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通过内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可启示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

本思考题的立意、答题思路,与湖南卷的第19 题基本相同。试题材料显示“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试题要求“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当学生阅读到材料情境中的“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时候,会自然地联想到做过类似的训练,进而得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以及论证所需的史实。

总之,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针对知识的不同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教师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三省历史制度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区域联动护流域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豪华的龙舟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单位的制度
新历史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