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Extended Reading文本解读
——以一节优质课为例

2021-11-10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1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笔者高中英语

江苏 卢 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思维品质目标,要求学生能梳理、概括信息,构建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针对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高中英语教师在拓展性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基于文本、深入文本,并且超越文本,从分析语篇结构、赏析写作手法和意图等角度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topic)为引领,围绕单元主题语境,通过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呈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化对主题的认知,同步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全面而协调地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梳理、概括、分析和推断信息是高中阶段解读英语阅读文本的主要方法,而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和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则是文本解读的主要目的。

因此,教师在拓展性阅读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多角度充分分析和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主题语境,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与价值进行深层思考,从而有效发挥文本的育人功能。笔者曾有幸参加了市属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现以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解读高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文本。

本次笔者选择的赛课板块是高一(下)必修三Unit 4 Extended reading,文本题目为The Value of Science,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的一篇演讲稿。拓展性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深度探寻主题意义,从而实现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深化。通过拓展性阅读,学生可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点表达或其他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一、高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设计

思维品质目标要求学生能梳理、概括信息,构建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分析语篇结构

《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的依托和基石。笔者先让学生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把握段落大意,厘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用思维导图理出文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把握语篇各topic sentence 与话题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概括和归纳核心信息的能力。

【教学片段1】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Part 1 Para.1 to Para.2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Part 2 Para.3 to Para.6 Three values of science Part 3 Para.7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sts

文章的第三段到第六段诠释了科学价值的三个层面:一是科学知识能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二是科学探究给予我们智力上的享受;三是科学家具有怀疑的自由。为了培养学生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的能力,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短语来概括科学的三个价值,即practical application, intellectual enjoyment 以及freedom to doubt。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需要降低难度可以提供首字母作为提示。

(二)关注细节阅读,优化思维品质

笔者的拓展性阅读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不仅要能read the lines,还要能read between the lines 以及read beyond the lines。The Value of Science 的文本内容比较抽象,笔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让学生读懂、读透文本内容,一方面,挖掘文本内容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自我价值。

【教学片段2】

Read Paragraph 1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was Feynman’s attitude to science?

2.Why did Feynman change his attitude to science?

3.Why did Feynman introduce the topic by using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images/BZ_22_715_776_789_824.pngTime His attitude to science One word to summarize when he was young make good things, useful, good positive after he worked on atomic bomb serious, destructive, risky, evil negative

学生通过阅读第一段可以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对形容词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当Feynman年轻的时候,对待科学的态度是积极的;而当他亲眼目睹了原子弹带来的影响的时候,他对科学的态度产生了变化。这个问题的设置要求学生先梳理信息,然后概括信息。

第二个问题的设置与拓展性阅读的作用一致,即启发学生联系Reading 部分所学的有关内容,进一步解读文本的背景,补充文本信息。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视听资料、背景知识等等。笔者节选了Feynman 的部分相关访谈视频,帮助学生归纳出是作者的个人经历使他对科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第三个问题的设置与前两个问题环环相扣,具有连续性。基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设置较难并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跳出文本本身,从语篇的角度去整体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鉴于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笔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如下的四个选项,以避免挫伤学生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

A.It makes the lecture informative but boring.

B.It makes the lecture scientific but destructive.

C.It makes the lecture attractive and persuasive.

D.It makes the lecture objective and beneficial.

通过设置“什么是科学的态度”“态度为什么改变”以及“为什么这样引入话题”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分析和理解文本,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来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学片段3】

Read Paragraph 3 and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Q: Who should be blamed if the power of science is used to do something bad?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学生首先要回答“What did we owe positive creation to?”这个问题。从文本中可知“We owed positive creation not only to scientific power but also to moral choice.”。因此,根据作者的观点可知“If the science is used to do something bad, it is not the scientific power , but the man misusing it that should be blamed.”。接着笔者用核能举例,核能既可以用于发电又可以用于制造核武器,所以科学并无好坏之分,一切皆源自使用者的价值选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笔者设置了拓展活动,让学生看图完成句子,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工具性技能,也要让学生认同正确的思想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If I had access to the mobile phone, I would ___________ rather than _____________.

此项拓展活动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醒学生思考如何辩证地看待科技。通过对“科学是否有罪”这一问题的深入反思,学生也学会了反思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科技产品。以手机为例,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我们也要警惕不能玩手机成瘾。这个例子不仅是对前一单元内容的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思考并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所在,也是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立德树人”目标的体现。

(三)鉴赏写作手法,体会语言魅力

高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承担着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任务。这篇演讲稿主题鲜明、语言生动、结构清晰,笔者围绕“科学的价值何在”这一话题设计教学任务,用文本分析引领整个阅读过程,不仅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和概括语篇,还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片段4】

Para 5:“ When ...he is ignorant.When ...he is uncertain.And when ...he is still in some doubt.”

1.Rhetorical dev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t can make the expression l______ and p___________.

Complete the sentence in parallel structure.

3.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as students to __________, to _________ and to_________.

笔者利用文本中第五段三个when 引导的状语从句教授学生parallel structure 这种修辞手法。然后利用文本中第七段的内容“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as scientists to declare..., to teach..., and to demand...”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认识了parallel structure 这种修辞手法以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修辞的好处,即它能够让文本富有逻辑性、让语言更有力量,由此来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使用目的并欣赏语言的魅力。最后,笔者让学生用parallel structure 来造句,学以致用,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提供了方法。

(四)拓展深度广度,培养批判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解释、分析、推论、评价等基本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让我们接近问题本质、仔细解构现象、暴露隐藏的问题并作出最佳决定的思维方式。以此文本为例,首先明确问题:科学的价值何在?然后,收集文中的相关信息并分析问题,作者在参与美国原子弹研制后,发现为之奋斗一生的科学成果成了能够摧毁无数生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让作者陷入深思。其次,解决问题,作者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科学,并强调怀疑的权利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价值。最后,延伸探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评价,通过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筛选出有用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片段5】

Critical thinking:If Feynman were given the second chance, would he choose to use the atomic bomb in the war? Why or why not?

根据本节阅读拓展课堂上对文本的分析,学生能得出答案“If Feynman were given the second chance, he wouldn’t use the atomic bomb in the war, because it does damage to human beings.”。此外,笔者试着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费曼必须要使用原子弹,那么原因是什么?(If Feynman were given the second chance, he would use it, because national interest is above everything.)从大局观考虑,即使作者为自己所研制的原子弹所带来的伤害而抑郁自责,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国家利益大于一切,原子弹的使用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对世界和平有促进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梳理、概括文中有关科学的价值的信息,同时也能够结合作者的经历,批判性地评价科学的运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文本分析,学生在深度阅读此篇演讲稿后,能梳理、概括科学价值的三个层面,分析、推断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划分语篇的组织结构,具备了批判性思维意识,达到了《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思维品质的发展目标。

二、结语

高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应将文本解读的理念转化为行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模式,深入文本、分析文本,梳理、概括文本线索,提升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拓展性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批判性笔者高中英语
老师,别走……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