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古巷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1-11-10赵明琨
文 赵明琨
根据园所实际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一直是我园的探索方向。扬州建城2500 多年,散落在老城中的592条古街巷,承载了原汁原味的扬州地方文化。我园坐落于扬州老城区的古巷中,以古巷文化为载体的非遗运河文化、园林文化、早茶文化……组成了幼儿园周边的大环境,是幼儿的大课堂。挖掘幼儿课程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网络,让幼儿在与这些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需要我们“真思考、真实践、真积累”。
一、明确一个概念
明确“古巷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我们尝试从分析关键词入手。
(一)古巷文化
扬州有“巷城”的美誉。五百多条古巷,有的和历史名人有关,有的与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有关,有的和行业作坊或传统技艺有关,有的因街巷内某一著名的地标或建筑而得名……这些古街巷就如同城市的血脉,传承文化,沟通古今,孕育了扬州特有的本土文化。
(二)古巷文化资源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课程资源。我园位于旧城中心,东临京杭大运河、西倚“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南接盐商故居、北眺东关古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厚的文化积淀,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
(三)课程
幼儿园课程资源只有基于本土文化,立足于幼儿的自身成长需求,才能彰显其独特的生命力。我们对幼儿园周边的古巷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实地考察,深入挖掘整理具有代表性、适宜的古巷文化资源。同时,根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要求,将古巷文化资源通过主题活动、游戏活动、教育环境等多种途径注入幼儿一日生活,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园本化改造。
二、基于两个维度
我们认为教育者应该把现实中最适宜、最有价值的一些优秀地方文化挖掘出来,作为教育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我们对古巷文化承载的所有文化资源进行厘清归类,从物质、精神两个维度,对古巷文化资源进行“基因重组”。
(一)物质文化资源
古巷文化是扬州人民历经千年的深层次精神追求形成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总和,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可视化物质形态。例如,饮食文化中,扬州特色淮扬菜的色香意味形;技艺文化中,扬州传统的印刷、刺绣、剪纸、筝琴……这些都是可视化物质形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参与品尝、制作、探究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二)精神文化资源
古巷文化浓缩了扬州地方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包含扬州人民的智慧、追求。如运河文化和园林文化都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方言文化、民俗文化等则是活色生香的活动资源。幼儿园课程引入古巷文化资源,是幼儿感受地方文化之美、自然生活之趣,培养初步的审美观及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得出三个认识
(一)第一资源——教师
教师是园本课程的重要设计者和参与者,是课程实施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园本课程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周边古巷的文化资源,深刻了解和领会各自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在此基础上厘清文化元素,有效整合。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按照幼儿的学习方式呈现资源,促成了幼儿与资源的有效互动、汲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成长是显著的。研究的过程推动教师跳出舒适区,去学习创造。教师是“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灵魂,也是文化资源引入幼儿课程的第一资源。
(二)重要力量——家长
在实践中,我们不仅注重教师的认同和感受,同样注重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让所有参与者都得到古巷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园本课程的生命力和本质特点要求家长共同参与课程建构。我们科学利用家长资源,加强家园协作,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志工队、特邀“家宾”组,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古巷文化资源的课程建构。
(三)教育共同体——社区
古巷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离不开对社区资源的充分吸收。为此,我们提出“教育共同体”的思路。幼儿园进一步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资源共享,相邻的何园、卢氏盐商文化馆、朱自清故居、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等均成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创新源泉。在“教育共同体”的思路中,幼儿走出园门开展相关社会性活动,社会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社会角色意识都得到了提升。同时,社区也联系相关专业人员进园参与活动,如面点大师进幼儿园、非遗技艺传授等,有效促进了社区与幼儿园的资源共建共享。
四、找准三条路径
(一)融入主题,让古巷文化资源落地生根
在古巷文化资源的利用中,我们以古巷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成主题活动。只有将相关主题活动纳入现有课程体系,让古巷文化资源成为幼儿的活教材,古巷文化资源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扬州美食甲天下。”狮子头、蛋炒饭、扬州包子、大煮干丝……这些荣登《舌尖上的中国》的美味,大多发源于我们古巷文化之盐商文化。于是,我们在大班开展了相关主题活动“家乡的美食”。我们带领幼儿走进百年老店富春茶社,解密誉满天下的扬州“富春包子”的制作过程。科学活动“面团里的秘密”,让幼儿探索各类面点蓬松的秘密,初步了解酵母的神奇。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了解美食、品尝美食、欣赏美食,在快乐的体验中收获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二)区域游戏,“一街一巷”皆在一日生活
大量的研究表明,游戏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们借助幼儿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和古巷文化互动。比如,中班年级创设了“古巷风情游”系列区域游戏,通过“花园茶社”“光明剧院”“工艺坊”等游戏场景,让幼儿体验古巷文化。“厨师”在后厨剪“干丝”捏“肴肉”,前厅的“小服务员”为“顾客”送菜忙……“光明剧院”里的小“艺人”表演方言儿歌,同时投放扬州地方儿歌童谣、故事录音等材料供幼儿选择。“工艺坊”投放竹编、剪纸、泥塑……让幼儿亲身体验扬州技艺的魅力。古巷文化资源注入区域游戏,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产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环境创设,传承创新尽在不言中
在古巷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十分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让文化传承尽在不言中。
“大环境系列化”是指在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方面,以古巷文化资源中某个元素系列、系统、浅显、适宜的呈现。这一“元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是呈现在大环境中是系列的、多元立体的。我们曾经以“悠悠运河情”为主题,围绕运河扬州段的地理特点、各个历史时期的高光时刻、运河人家的物产民俗以及时至今日的运河申遗成功等,娓娓讲述,集中展示运河文化资源。
“小环境风格化”是指班级环境可以利用课程中的文化资源,进行风格化、个性化的设计。各班级紧紧围绕本年级开展的古巷文化资源相关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有个性、创意化的本班环境。“大环境系列化,小环境风格化”即创设一个“大同而小异”“和而不同”的古巷文化环境,让幼儿和家长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古巷文化是内涵极其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其充分开发和利用,让教师、幼儿和家长在共同成长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