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阶段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09方瑞玲
方瑞玲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于2020年3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将此时间段内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11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8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使用在儿科护理工作阶段中的效果较好,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分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一般适用于需要长期、反复输液的患者,可以有效的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反复穿刺,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固定,也不用控制患儿的活动,有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展开,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在儿科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患儿家长的广泛采纳使用[1]。我院为了解静脉留置针使用在儿科护理中的具体数据效果,特别开展了本次研究,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116例患儿。在研究正式开始前,我院儿科护理人员已按照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了对照组(n=58)和实验组(n=58).对照组包括男患儿31例,女患儿27例,患儿年龄范围为1~10岁,平均(6.12±0.94)岁;实验组包括男32例,女26例,年龄为1~9岁,平均(6.09±0.95)岁。在分组完成后,护理人员已对两组患儿的基础信息进行比对,比对发现两组患儿信息相似度较高(P>0.05),本次研究具有开展意义。同时本次研究遵循自愿的原则,患儿家属在研究开始前已经具体了解了本次研究的内容,表示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常规的静脉穿刺,在滴注时做好患儿的体征监测,对每次滴注存在多药使用的患儿进行换药护理。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常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静脉留置针,具体方法如下:(1)穿刺方式:根据患儿血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首先选择一处患儿血管弹性部位较高的部位,例如手背等,再对注射点皮肤进行消毒;在消毒完成后将穿刺点皮肤按紧,将针头斜放15°左右对患儿进行穿刺,在针头出现回血的情况后再向内穿刺2mm左右,再使用敷贴将留置针的位置进行固定[2]。(2)留置针护理: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并密切监测患儿留针部位有无异常,若发现留置针处存在异常出血,血管、皮肤肿胀等情况,需要及时将留置针取出[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分析数据采用SPSS21.0,以(%)表示,P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
对照组有36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62.07%,实验组有54例一次成功,成功率为93.10%,组间差异显著(P<0.05)(X2=27.683,P=0.000)。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有10例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4%,实验组有2例,发生率3.45%,(P<0.05),详见表1。
3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減少患儿因为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可以减少家长的焦虑情绪,还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4]。
传统的静脉滴注治疗,需要每次进行穿刺,针头的固定效果较差,而儿科的患儿年龄较小,配合意识较低,很容易在进行滴注治疗过程中出现针头脱落等情况。而静脉留置针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固定,不需要反复穿刺,也不会对患儿的活动形成较大的限制,有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展开[5]。但在实施静脉留置针时也需要密切的检测患儿留针处的情况,降低风险发生率。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儿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较好,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阶段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红霞.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罗琳. 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9):190-191.
[3]杜娆昕.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童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5):267-268.
[4]孟焦.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