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2021-11-09
绘画 PAINTING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21年9月1日—10月31日
该展主题“林下风雅”所指的,是拒绝入仕、避世高隐的逸民或是退身宦海,幽居林泉的高士及其轶事、雅趣。通常,画史上将描绘这类题材的作品归为人物故事画,亦统称为“高士图”。展览分“避世高逸”“晏居幽兴”两个单元,展品包括南宋《采薇图》卷、南宋《卢仝烹茶图》卷、元《伯牙鼓琴图》卷、明《秋林高士图》轴、清《玉山观画图》轴等。
镇院国宝:范宽·郭熙·李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1年10月6日—11月16日
范宽《溪山行旅》、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三宝”,它们分别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画的典范。除这三件作品之外,展览还展出了受其影响的9幅绘画,呈现了后人汲古创新的时代风貌。这些后世追仿的实例,不仅具体而微地勾勒出三家画风的传续脉络,也更确立了范宽、郭熙、李唐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
乔治·康多:图像殿堂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1年9月25日—11月28日
该展汇集艺术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艺术生涯中的200余件作品,并将首次呈现一系列特别为该展创作的全新绘画。展览由马西米里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策划,聚焦康多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重要的周期创作与作品系列。展览标题取自康多2002年的一幅画作,整个展览将成为一座展示虚构肖像的殿堂:想象中的远古祖先与虚构的堕落贵族肖像,悬挂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主展厅洞穴般的空间内,宛如一座腐朽的未来主义城堡大厅。
黄锐:抽象之道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1年9月25日—12月19日
该展作为艺术家黄锐近十几年最大规模的个展,涵盖包括绘画、雕塑在内的40余件作品,系统梳理了黄锐以抽象语言和东亚思想展开创作的重要线索,呈现艺术家从创作生涯初期至今的抽象创作。其中包括黄锐2021年最新的抽象创作“天、地、人”系列,首次公开展出的2020年油画作品“有道——无道”系列,以及以“早期抽象”“空间”“空间结构”“水墨实验”“装置作品”为线索呈现的多个系列抽象创作。
摄影&影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曼·雷:白昼纽约,午夜巴黎
北京|木木美术馆(798馆)
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2日
该展将是摄影艺术家曼·雷(Man Ray)迄今为止在亚洲举办的最大规模个展,呈现逾240件展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版画、纸上作品、文献资料和诗歌,对他多元的艺术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回顾和探索。展览依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分为四个单元:“纽约:1890—1921年”“巴黎:1921-1940年”“好莱坞:1940-1951年”和“重返巴黎:1951-1976年”。每一单元都包含不同的主題,从多个维度展现艺术家对现代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观看之道:今日摄影中的历史映像
长沙|谢子龙摄影博物馆
2021年9月16日—2022年8月28日
谢子龙摄影博物馆收藏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摄影史早期影像。该展从万余件藏品中挑选出29幅历史影像,还原近代中国的社会图景,并特邀29位当代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参展,展开中国摄影史跨越两端的对话,将历史影像与当代影像进行一对一的并置,同一面展墙下、不同时空的两幅作品将同时被观众接受与解读。
重要的不是摄影: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纪程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1年10月1日—11月11日
中央美术学院在2018年出版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大系·现当代摄影卷》,其意义并不在于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部美术馆摄影藏品集,也不在于它和国油版雕诸卷一体构成了现代艺术的门类,而在于它是对摄影在中国、在学院这个亟待梳理和讨论的问题的自觉反映。“重要的不是摄影”,并不纯然是一个向后看的议论,其实也有向前看的希望。在这个主题下,展览以重要的不是媒介、专业、观点、展览、摄影为板块,交代摄影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历程与问题。
胡为一|身体地理
北京|HdM 画廊
2021年9月4日—10月23日
该展呈现艺术家胡为一2021年新创作的系列作品《侵蚀》。《侵蚀》的整个创作过程结合临床医学、摄影技法、暗房冲印、数码合成等不同领域的技术手段,将传统摄影中的种种要素打散并以新的方式结合。作品围绕“身体——精神”“资本——发展”“伤害——重构”“自然——造景”以及“物质性——图像性”等多重概念进行构思,在更广阔的自然中深入探索个人意识,重新认识我们个体与自然乃至复杂的当下世界之间的联系。
设计 DESIGN
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1年9月17日—10月17日
该展围绕人类的生存困境、生态可持续的主题,探索碳中和下跨学科的创新路径,从材料的起源、转化、影响与进化四个维度展开叙事。展览汇聚了伦敦设计博物馆百余件经典馆藏作品以及30位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先锋作品,其中包括伊姆斯夫妇(Charles and Ray Eames)、卡罗·斯卡帕(Carlo Scarpa)、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埃托雷·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马岩松、土上建筑、宋协伟、凯瑟琳·冯·瑞星博(Kathrin von Rechenberg)、姜绶祥、吕越、王克震、陈旻、张周捷、Faber Futures、费尔南多·拉波塞(Fernando Laposse)、桑尼·维瑟(Sanne Visser)等。
排版造型 白井敬尚——从国际风格到古典样式再到《idea》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2021年9月28日—11月18日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这次以日本设计师白井敬尚东西合璧的设计作品为样本,开启一个以字体排印为核心脉络的系列展览“现代字体排印研究系列”。白井敬尚的版式设计,通过特定的网格体系,娴熟地调控字号、字重、轴线、灰度、样式、空间与留白,将所有诸如标题、正文、注释、图表、图片等信息赋予“造型”。他将画面中的横排与竖排,汉字、假名与西文,传统样式与现代符号等视觉元素进行摆放配置,使它们和谐共存、共生。因此,他用“排版造型”一词来定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丰盛即美
北京|松美术馆
2021年9月25日—11月14日
该展从美学的另一个思路出发,是一场突破边界的结合艺术与设计、设计与生活的美学混搭展览。展览秉持逆潮流的重新回到“物”的态度,直接呈现“人造物”,直接制造物和物、物和人的关系。展览由“丰盛单元”和“特别单元”两部分构成,展出约100件艺术作品、70余件生活用品。展品涵盖克里斯托夫妇、罗伊·利希滕斯坦的特别作品,其中包括风格派设计师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的“红蓝椅”,并首次与阿里云人工智能实验室、阿里云设计中心合作呈现了AR增强现实作品。
金属主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对金属叙事性的再思考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21年9月25日—10月24日
該展呈现了戴夏涵、高雨佳、陆泓钢、时翀、王浩睿、王奕琳、杨君怡、赵茗、张蕴琪9位由皇家艺术学院教师团队所遴选的中国毕业生的创作。这些毕业生的文化背景介于两座“他山”之间,因此在他们的创作中能够看见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碰撞裂变、传统文化与当下语境的动态互文、物质与思想的同频共振。展览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向社会映射出这些跨文化学习者、思考者、实践者,以金属作为主要语言方式的智识性思考。
建筑 ARCHITECTURE / 装置 INSTALLATION ART
重复使用、再生、回收:中国近代建筑展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2021年9月18日—2022年7月4日
该展展出来自中国新一代建筑师的8个案例,包括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业余建筑工作室(王澍、陆文宇)、创盟国际(袁烽)、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柳亦春、陈屹峰)、DnA建筑事务所(徐甜甜)、朱锫建筑事务所(朱锫)、直向建筑事务所(董功)和阿卡汗奖得主标准营造事务所(张轲)。展品包括建筑模型、图纸、照片、视频以及博物馆近期收藏的约160件中国当代建筑作品的实体模型。展览涉及的议题包括对旧工业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对传统建筑技术的重新诠释,以及如何以非干预式的建筑置入来振兴乡村或整个地区的经济等。
安藤忠雄:青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1年10月12日—2022年1月9日
该展是建筑师安藤忠雄建筑設计生涯迄今最为全面的大型回顾展,展品涵盖精致的建筑模型、详尽的设计手稿、大量独有影片、旅行速写和照片。展览由安藤忠雄根据美术馆的建筑特点,亲自设计并实时把控。展览分为“空间原形”“城市挑战”“景观创造”“历史对话”4个部分,并再现了安藤忠雄的经典作品“光之教堂”“水之教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等,通过1:1复原呈现安藤忠雄的三大精神空间。
英格夫·霍伦:异物碎片
北京|X美术馆
2021年9月5日—12月5日
该展呈现挪威/德国艺术家英格夫·霍伦(Yngve Holen)30余件新作,这些作品来自艺术家对工业制造、当代食品生产和航空公司等领域近10年的探索和观察。霍伦跳出二元对立看待人与机器之间的陈旧观念,强调两者之间的重叠领域。这次展出的作品在诸多工业零件中进行拆解和重组,不断地在人机复合体以及身体-灵魂的悖论之间交迭,为人类和科技的共生想象提供生长基质。
糸——已知·未知的互文
苏州博物馆
2021年9月25日—2022年2月16日
该展是苏州博物馆西馆的首展之一,以“糸”(mì)为名,从苏州的重要象征之一“丝”及比丝更微观的视角出发,聚集徐冰、施慧、曹斐、王之纲这4位中国艺术家的12件(组)作品。展览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建立历史文脉与现实生活、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并峙与融合中建构的张力。
古代美术 ANCIENT ART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1年9月28日—2022年1月9日
该展分“文德幽明”“瑞节信玉”“道生器成”“万流归一”“汉唐奇迹”“画妙通神”6个单元,展出山西省11家文博单位共计300余件古代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半数以上,展品时间从旧石器晚期至明代,跨越1万年。该展开幕式同期举办了“春秋蟠螭纹铜鼎”入藏仪式。“春秋蟠螭纹铜鼎”为国家二级文物,经国家文物局特别批准,由山西省调拨清华大学入藏,成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重要馆藏。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
上海博物馆
2021年9月28日—12月26日
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截至2020年末,上海博物馆已有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一般文物5.5万余件,捐赠品约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该展汇聚145件(组)捐赠文物,涵盖青铜器、陶瓷、书画、竹刻、钱币、雕塑、印章等各个门类,大规模汇聚了众多捐赠者的支持。
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1年9月18日—10月17日
永州地区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运要冲和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自古文风鼎盛,元结、怀素、柳宗元、周敦颐、何绍基等文学艺术大家都曾生活于兹,留下了众多摩崖石刻。该展以永州地区的摩崖石刻为主题,分为“民安国定,摩崖颂中兴”和“地缘人彰,山水绿潇湘”两个部分,呈现具有永州地区代表性摩崖石刻拓片约60件(套)。其中包括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和韩愈撰文、苏轼书写的《荔子碑》。
乾隆色谱2.0:清代宫廷丝织品的色彩重建
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馆
2021年9月19日—12月5日
该展在2014年“乾隆色谱——从历史档案复原清代色彩”展的基础上,发布了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展示了以清乾隆时期宫廷服饰为代表的清代丝织品,以及采用多重证据法科学化推演重建的色谱,系统地阐释了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中国高水平染织产品中染料-色彩-工艺之间的关系。从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清代京内织染局档案中记载的染料种类及其染色方法与文物样品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京内织染局档案中记载的染色方法更具有系统性,而从文物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其应用的染料种类及套色方法则更加多元化,色谱也更加丰富多样。
其他 OTHER
我认出了世界——生于八、九十年代
银川当代美术馆
2021年9月25日—2022年1月9日
該展邀请了目前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21位艺术家参加,展出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影像、装置、雕塑等传统艺术样式以及生物艺术、交互艺术等新媒介或无法被归类的新艺术实验作品37件(组)。这是第一次对80后、90后艺术家进行群体性呈现,但是一个展览也仅能反映他们的某一些面貌,相互之间也未必存在群体性特征,还需要从具体的作品中寻找。在限定的前提下,展览还是能反映出这一世代人的基本艺术观念、立场和判断。
贝纳·维内:单义游戏
顺德|和美术馆
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3日
该展围绕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Bernar Venet)代表性的钢结构雕塑与独特的数学语言,将其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艺术实践进行全面呈现。贝纳·维内的创作始终专注于如何运用数学符码与图表消解艺术惯有的隐喻性和多义性,通过理性的方式抹除主体的存在,将艺术从主观臆断中解放,停留于画面所展现的数学逻辑本身。数学、模型、公式、符码、图表……这些象征理性与功能的元素,正是贝纳·维内创作的材料,甚至是创作的目的。
微干预—非对象化的日常实践
上海|沪申画廊
2021年10月17日—11月30日
“微干预”强调的是在个体与日常、艺术表达的交叉地带,艺术家在面对差异化的“日常”中,如何用个人的艺术语言对“日常”做出不同的回应。展览共分为“逻辑与转喻”“凝视与反观”“拟真与变节”3个单元呈现白小墨、陈伟才、俸正泉、何利平、蒋建军、李胤、李勇、刘影、马赛、舒昊、宋兮、唐影、王彦鑫、谢天卓、杨俊峰、杨欣嘉、杨义飞、张佳颖、张钊瀛、赵杨、赵子韬等艺术家的作品。
艺术家在场:AAC艺术中国十五年回顾展
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
2021年10月1日—11月30日
AAC艺术中国自2006年创办至2020年为止的15年中,共有68位国内外专业评委参与工作,评选出71位年度艺术家与策展人以及12种重要艺术出版物。该展呈现历届AAC艺术中国中获奖艺术家的作品,共16位,分别是:曹雨、陈界仁、耿建翌、阚萱、厉槟源、林科、林天苗、刘韡、刘小东、骆丹、缪晓春、王国锋、汪建伟、徐震、张培力、赵赵。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