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三味
2021-11-09虞燕
熏 鱼
在岛上,熏鱼是大菜,过年、婚宴必备。当年,鲞鱼、腌鱼、糟鱼、醉鱼等相当于豆腐乳、榨菜之流,家里常备,随吃随取,唯熏鱼是稀客贵客,一年到头吃不到几回。
制熏鱼的原料其实普通,常为马鲛鱼和带鱼,只不过制作过程相对繁复,又比较费时,颇有点伺候娇小姐的感觉。海边人家一向视海鲜为糙爷们,对其简单粗暴,红烧,清蒸,晒了,腌了,糟了,醉了……平时劳作辛苦,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去那么悉心的对待一条鱼,鱼嘛,怎么吃不是吃呢,怎么吃也好吃的啊。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熏鱼费油。舍不得油就熏不成鱼,那会儿,油贵鱼贱,熏个鱼小半瓶油没了,嫁个宫女赔了公主似的,心疼死主妇。
当然,大日子好日子到了,那点心疼就被奔向红红火火新生活的热情挤走了,熏鱼也就轰轰烈烈地做起来了。带鱼选个大肉厚的,马鲛鱼以不大不小为佳,均剖肚洗净。怎么切就讲究了,带鱼切成约十厘米的段,每一段上面划叉叉,看上去像个“爻”字。父亲切马鲛鱼很有一套,看着他一片一片从头切到尾,最后拎起尾巴,鱼还是整条的,鱼头朝地,连着骨头带着皮,白白的肉半遮半掩地翻着,像一根黑白相间的链条。制熏鱼的马鲛鱼切片必须厚薄适宜,且每块都要带皮。切太厚,不好煎,外焦内生那就惨败,浪费油又糟蹋了鱼;过薄,油炸时容易碎掉,卖相不好不说,重点是肉又老又有糊味,口感急转直下。趁鱼新鲜挺括或冰冻得硬邦邦时切最好,不然,一刀下去,糊糊一团。一款优秀的熏鱼应该是,摆在盘子里,姿态匀称齐整,色泽油亮诱人,咬一口,外酥里嫩,松脆香鲜。
以为鱼切成段或切成片后就可下锅煎了吗?肯定不是,哪有那么省心。鱼段鱼块得自然风干,半干。到底什么样了才是半干了,那就得观颜色凭手感了,经验在哪里都很重要。切忌大太阳下暴晒,若一不小心晒到鱼发油,会产生类似哈喇味的气味,那股味很顽固,即便把鱼在油锅里煎得死去活来,依然掩盖不了。好端端的准熏鱼就这么毁了。
岛上的厨男主妇们深谙海鲜的妙处,尽可能原生态烹制,那是检验食物是否美味的最好方法。透骨新鲜的海味值得被这样对待。即便是制熏鱼,晾干后,下锅前,仅用盐水或酱油稍微腌一下,不像其他地方,比如苏式熏鱼,光腌制就要用到老抽、料酒、生姜、葱、糖、盐等,繁杂、隆重,也难怪,他们用的是淡水鱼,不似海鱼那般“天生丽质”,总要“涂脂抹粉”一番。
油至八成热后,鱼段或鱼片即可下锅,热油哒哒哒起着泡,鱼的颜色慢慢转成金黄,用锅铲轻柔地按,谨慎地翻。风干步骤的重要性在煎炸时显现了出来,若太湿,炸鱼时,油会飞溅,鱼皮会脱落,鱼肉散碎不成形;若太干,那么鱼肉就会煎得干硬,失去了鲜气。风干到恰到好处才能煎出鱼片结皮鱼肉坚实的熏鱼来。
煎鱼时,鲜香味霸道地从灶头一路漫延,溢出大门,到院子里依然浓郁不减,神仙闻到,怕也是站不稳的。记忆里,那被熏鱼香浸润的日子,热气腾腾又安乐餍足。
同是熏鱼,马鲛鱼做的熏鱼最味美,咬一口,鱼皮韧韧的,拉长一段才很不甘心地断裂,初尝香酥,随之牙齿与紧实的鱼肉厮磨,欢悦、满足,整个人陶醉在别样的鲜美里。“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果真名不虚传。
吃过上海熏鱼,鲜、咸、甜,还有点酸,有一种吃糖醋鱼的错觉。他们制熏鱼腌制、炸好后还有一道工序——做酱汁。酱汁用料丰富,八角、桂皮、酱油、冰糖,花雕、香醋……熬制后,将浓稠的酱汁均匀裹在煎好的鱼块上。上海熏鱼自然独具上海风味,深受很多食客喜爱,但海岛人表示不习惯那种糊糟糟黏哒哒的熏鱼,我们的熏鱼,干爽利落,煎成一块了那就是一块了,不腻乎。忍不住想吃,便伸手拈起一块大快朵颐,吃相略为豪放,与拙朴的海味甚是搭。每逢過年后,难得回岛上的儿女们又要纷纷出岛,求学的,工作的,做生意的,有了小家庭急着回归的……赶早班船,父母摸黑起来,把过年时做的熏鱼放锅里“回”一下,而后悉数装进干净的塑料袋,让孩子们带走,路上可以吃,到家可以吃,学校可以吃。常有孩子打来电话,说一到学校熏鱼就被室友瓜分光了,让下次多带点。电话两头的人都骄傲又心疼。
熏鱼块用来炒菜也再好不过,炒什烩,家里时常在炒大白菜时加入熏鱼,再配上香菇、胡萝卜、黄豆芽,热滚滚一大盘,熏鱼的鲜香和蔬菜的清新相互沁润,滋味美妙。舟山还有道著名的三鲜炒什烩,以肉、鱼丸、熏鱼、肉皮膏、鹅胗花、目鱼花、对虾等为原料,结结实实烩成一锅。这一锅,配料队伍堪称奢华,可以说把舟山风味全包罗了,所以又叫“全家福”。在以前,普通家庭是烧不出这道菜的,实在配不齐这么多的料。
对熏鱼,从小到大都有疑问,不就是个油炸鱼嘛,为何偏要叫熏鱼?古时候有熏鱼么,是什么样的做法?某一日看到一段话,有关五香熏鱼法的,摘自清代曾懿的《中馈录》一书:以青鱼或草鱼脂肪多者,将鱼去鳞和杂碎洗净,横切四分厚片,晾干水气。以花椒及炒细白盐及白糖逐块摸擦,腌半日,即去其卤,再加绍酒、酱油浸之,时时翻动,过一日夜晒半干,用麻油煎好,捞起。将花椒、大小茴香研细末,糁上,安在细铁丝罩上,炭炉内用茶叶、米少许烧烟熏之,不必过度。微有烟香气即得。但不宜太咸,咸则不鲜也。这样说来,从前的熏鱼是名副其实的,要用烟熏过。有资料说,大概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江南一带制作熏鱼时才省略了烟熏环节。
脱离了微微烟香,熏鱼才成为现在的熏鱼。万物有理,究底枉费精神,好好享用才是正事嘛。
糟 鱼
听过一句话,说:糟鱼糟鱼,就是被活活糟蹋的鱼。愣怔片刻之后,莞尔,可不,好好的鲜鱼大卸八块后沾满酒糟,闷在坛子里数月,直到肉烂骨头酥,是挺“糟蹋”的。
做糟鱼,岛上家家户户都会,若仔细品尝,每家的味道又略有不同,可谓百家百味。原因很简单,一是各家根据自家的口味刻意做了调整,二也会受制作习惯影响。但糟鱼就是糟鱼,终究变不出什么花样来,无非干点湿点,咸点淡点,稠点稀点,制作流程大抵相同。
在岛上,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可以制糟鱼,黄鱼、鳗鱼、鲳鱼、马鲛鱼、带鱼、鳓鱼、乌贼……手边有什么鱼,就对什么鱼下手。鱼剖切取出内脏,洗净后用盐腌制,腌制时间长短可灵活掌握,一般以一天为宜。也有一些人家事先不腌鱼,在码鱼入坛放酒酿时才撒盐进去。这个没有规定,怎么顺手怎么来,糟出来好吃才是王道。鱼腌或不腌都必须晒干,八成干即可,而后去头尾,切块待用。
糟鱼嘛,就得用“糟”。“糟,酒滓也”,而海岛人做糟鱼讲究,不用酒渣,用原汁原味的酒酿。真是一款奢华的糟鱼。制酒酿是个技术活,温度、时间,配比或手法等无论哪一点不对,可能就酸了稀了,那就是个失败的酒酿,一般弃用,不然真是糟蹋鱼了。酒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糟鱼的口感。岛上偶有主妇连做几次都不满意,便拎上糯米央左邻右舍或亲戚家多做点。鲜鱼也有青黄不接之时,在当年,糟鱼算得上是一道救急的菜,不仅家里得备着,还要装进一只只广口玻璃瓶带到船上,糟鱼鲜美、下饭,渔民和海员吃了才有力气。
母亲擅制酒酿,隔壁的婶子经常来讨要。糯米浸泡一夜,放进蒸笼,用大火蒸。锥形竹编蒸笼盖被白气环绕,如山尖隐没于雾霭中。蒸熟后,将糯米饭摊于竹席上“纳凉”,降温后倒进小缸里,撒上粉末状的酒曲,细细密密地。边撒边搅拌,糯米饭和酒曲才能混得均匀、和谐,最后用手塔实,中间要留个洞,像个泉眼,这是为了观察酒酿的发酵程度。小缸上盖上一面竹筛子,筛子上还要覆上厚厚的旧棉被,孵宝贝似的。
酒酿成,则糟鱼成。把鱼块在酒酿里充分浸润后,放进酒瓮,鱼块在瓮里打好“地基”,一层一层码好。事毕,倒入余下的酒酿,直至漫过所有鱼块。盖上盖子,密封储存。接下来就不用管它了,发酵全靠自力更生。
数月后开坛,一股醇香迅速弥散,颠倒众生。有人说糟鱼跟醉鱼孪生兄弟一样,差不多。其实不然,两者虽都有酒味,但醉鱼用酒,糟鱼则用酒酿,醉鱼像在酒里泡了个澡,有点儿操之过急,所以它的味道相对薄了些。而糟鱼是在瓮里被酒酿裹住,慢慢浸润、发酵,味道更加浓郁醇厚。
糟鱼宜蒸着吃。用筷子从瓮里坛里夹出几块搁于盘里,端进饭锅蒸,酒酿遇热化开,汤汁若溢出,渗进米饭里,那块区域的米饭不用就菜了,直接唿唿唿吃完,那样鲜甜里透着酒香的米饭可不是随便能吃到的。蒸熟的糟鱼呈酱黄色,肉烂骨酥,入口即化,醇香在嘴里久久不散,连呼出的气都是香的。
岛上很多人一提糟鱼就会怀念起野生大黄鱼制的糟鱼,那种天然的鲜香醇甜是其他鱼类无可比拟的,如今再也品尝不到那种美味了,皆神情黯然。前不久有个新闻,大致内容为,舟山市场出现一条八斤半的野生大黄鱼,一口价十四万被土豪买走,众人哗然,虽都知晓野生黄鱼稀缺了多年,但这身价也太吓人了吧?抚着胸口,把从前家里每年都要糟幾坛子野生黄鱼的高光事件拿出来,再说道说道,而后安慰自己,那落进咱肚里的野生大黄鱼价值几千万呢。
近些年,生活富足了,菜篮子亦丰富了许多,糟鱼早已不是家里必备的食物,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选择马鲛鱼、带鱼、小鲳鱼等价格相对实惠的鱼类制糟鱼,每年制少量,坛啊瓮啊就用不上了,过于奢侈,改用稍大一点的玻璃瓶装,糟个几瓶。这是从霸气到秀气了。糟鱼自己吃,顺便惠及亲朋好友。
同样是制糟鱼,动机不一样。从前,没有冰箱,把鲜鱼制成糟鱼更多是为了让海鲜得以保存,有点迫不得已的意味,而今则当仁不让,想解个馋,或用以怀旧。
糟鱼原先属穷苦阶层的食品,难登大雅之堂,这食物跟人一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哪天就平民变贵族了。糟鱼日益金贵,一般的饭店还供应不上,吃到了糟鱼,人们更不忘拍照留存,老底子吃食呢,珍贵。
糟鱼味美,趋之若鹜者众,听说刚吃了糟鱼开车算酒驾,这还真是个烦心事儿。
鲞冻肉
岛上有句话:好看红绿,好吃鱼肉。于是绞尽脑汁将鱼和肉这中国美食中两大阵营的统帅配成了对,各种鱼鲞烤肉轮番上场,黄鱼鲞烤肉、乌狼鲞烤肉、鮸鱼鲞烤肉,鳗鱼鲞烤肉……鲞冻肉堪称鲞烤肉的精进版,对食材、火候、烹煮时间等要求更为严苛,尽力体现鱼、肉、冻三位一体的精髓,人间至味始成。
从前,在岛上,鱼贱肉贵,逢年过节才能好好吃顿肉,平时实在馋了,就割一点肥肉打牙祭,肥肉相对便宜。鱼鲞烤肉虽然从来都鲞多肉少,但就是加了那么点肉,滋味立马就不一样。鱼鲞变得油滋滋,肥肉沁入了鱼的鲜气,两者互相渗透,均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再怎么馋鲞冻肉也是白馋,这道菜总跟过年连在一起,常日里就算食材有,也未必能做成,那会没有冰箱,结冻全靠自然气温。
海边人家,鱼鲞常年有,过年尤其要备得多,正月里请吃饭,客不客气就看鲞的种类多不多。院前屋后,挂起串串鱼鲞,层层叠叠热热闹闹。若有人经过,总会扔下一句:过年鱼鲞晒得喷喷香哦。
最上等的鲞冻肉当然是采用野生黄鱼鲞配以上好五花肉同煮,黄鱼肉质紧而少刺,鲜嫩无比,不愧为“万鱼之王”。作为过年的大菜,鲞冻肉必须受到礼遇,熬煮过程工序不算繁杂,但颇费时,做菜也像是一种修行,拿捏分寸、掌握火候,要用心又要耐心。起灶,待锅热煸一下葱姜,加清水、酱油、白糖、茴香等,放多少全凭灶头经验。经验可不是随便混来的,真要浪费了那么一锅好食材,非心疼到掉泪不可。五花肉切成条状,最好混入若干肉皮,如此,结的冻更剔透、鲜美。下锅后,加盖小火烧。
放鱼鲞的时间掌握很重要,可以说是做好这道菜的关键,放得迟,肉块烂熟,鱼鲞却硬而韧,结冻后一口咬下去,咯牙且无鲞冻之厚味;放得过早,鱼鲞粉身碎骨,鲞块无处寻觅,白白辜负了好鲞。据查,这道菜的制法古人就已深谙,“肉先煨烂,放入台鲞同煨,鲞烂熟即可食。冬日,谓之鲞冻。”中途翻弄须注意,切不可乱搅一气,破坏了肉块鱼块的形状,一不小心成了“鱼肉大杂烩”,卖相也很重要呢。
放鱼鲞时倒入适量黄酒,继续用文火,让肉和鲞在锅里咕嘟咕嘟翻滚、交融。香味从锅盖缝从锅盖边上不停歇地偷跑出来,越来越浓,缭绕不去。这种诱惑是致命的,却偏偏吃不成,非要等结冻后年夜饭上吃,实在残忍。
煮好后盛进一个陶瓷钵头,海汪汪,油亮亮,一夜结成冻。鲞冻肉色如琥珀,肉和鱼鲞被封存其中,咬一口,冻化,集精华于一身的冻,在舌尖一滑,轻轻地凉凉地,拉开饕餮大餐的序幕,而后,鱼鲜味和肉香味渐次弥漫,肉里有鱼鲜,鱼中带肉香,鲜咸合一,平衡得刚刚好。干脆弃筷子,用勺子,一勺一勺搲着吃,过瘾极了。
后来听说,鲞冻肉是绍兴特产,在《大业拾遗记》中就有“越人馌耕,以含肚(黄鱼)鲞为上馔”的记载,说鲞冻肉是智慧的绍兴百姓创造的一道名菜,舟山人有点不服气了,黄鱼可是舟山渔场最著名的鱼种啊,舟山大黄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是历史上渔民祭海的首选供品,历代县令宴请朝廷大员专用的海味珍品。我们有那么好的黄鱼鲞,做个鲞冻肉还不是应付自如的吗?
不过,现在也不好夸口了,毕竟大黄鱼已成传说,简直比黄金稀罕、金贵。没了黄鱼鲞,鲞冻肉还是要吃的,其他鱼鲞轮着来搭配,马鲛鱼鲞,鳗鱼鲞,鲳鱼鲞……再不济,还有泥鳅鱼鲞等不起眼的鱼种。也是怪,有的鱼新鲜时味道一般,一旦制成了鲞,像是脱胎换骨了,华丽转身说的就是这般吧。更有甚者,把多种鱼鲞切块与五花肉同煮,做成的鲞肉冻我们开玩笑叫“杂鲞冻”,还别说,另有一番风味呐。
不得不提一种改良版的鲞冻肉,就是加入老黄豆同煮,老黄豆浸泡过,与五花肉、肉皮一起下锅,此款鲞冻肉香气和味道的层次更丰富,鲞的咸香、肉的鲜美、黄豆的清新,三合为一,大大满足了贪馋的舌和胃。
不知道黄豆鲞冻肉是不是小岛独创,它应该更迎合现代人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有荤有素,互融互补。更为重要的是,岛上的人们赋予了这道菜美好的喻意,黄豆,借黄字代表旺,鱼鲞,鱼鲞,吉祥(鲞)有余(鱼)。黄豆鲞冻肉绝对是款值得推广的美味了。
【作者简介】虞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华文学选刊》《作品》《江南》《散文海外版》《安徽文学》《草原》《山东文学》《文学港》《散文选刊》《延河》《散文百家》《野草》等刊物。有作品收入多种选本。获宁波文学奖、罗峰奖、师陀小说奖等。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隐形人》《理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