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区划研究

2021-11-09李庆雷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越南景观区域

杨 娟,李庆雷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区划研究是旅游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结果对于准确把握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旅游发展重点,进而制定不同区域旅游开发方向和产品对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越南是南亚—东南亚联盟中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邻国,也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合作伙伴。1991 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加之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批国内游客前往越南,也推动了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越南旅游资源,如:谭志词研究了旅游资源的潜力[2],阮氏美兰探讨了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3],赵和曼罗列了旅游资源的类型[4],杨海燕分析了越南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旅游资源[5],杜氏清芳综合评价了胡志明市的旅游资源[6],徐映月研究了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旅游资源潜能[7]。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对越南整体型旅游资源、分类型旅游资源进行描述,这些研究对越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组合度、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探讨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游客对越南的认识,影响了中越旅游的国际合作。因此,笔者依托《越南》(独孤星球),结合有关越南旅游资源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在分析其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区划方案,以期为进一步了解越南资源分布状况、更好地开展中越旅游合作提供依据。

一、越南旅游资源概况

根据资源赋予论,一国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决定该国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越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提出分类标准,越南旅游资源囊括了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等在内的8 个主类型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

越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南部紧邻南海,西南部濒临印度洋,海岸线绵长,达3200多公里。同时受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东西部降水量差异明显,使得自然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北部多地文类景观、生物景观,如巴贝国家公园、拜子龙国家公园、吉婆国家公园等。中部和南部多水域景观,如巴湖瀑布、西湖、还剑湖等。

1.地文景观

越南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受地质作用的影响,地文景观多样。受内引力作用的影响,地势抬升形成黄连山脉、长山山脉,造就了番西邦峰、翠山、昆山、海云山等自然景观综合体。喀斯特地貌丰富了越南北部的地表形态,形成杭山洞、穆阿洞、纽瑙洞等岩溶景观。绵长的海岸线使得越南拥有众多类型的海岸地貌资源,例如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以及著名的海滩茶谷、拜寨、涂山、岑山等。海风的侵蚀和搬运,逐渐形成美奈沙丘这一独特的风沙地貌。除此之外,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越南从北向南形成拜子龙群岛、占婆群岛、富国岛、昆岛群岛等著名旅游地。

2.水域景观

漫长的海岸线和复杂的水系造就了越南丰富的水域景观,也推动了涂山、岘港、芽庄、头顿等滨海度假区的发展。越南全境河流密布,水系复杂,全国大小河流共有2860 条,总长4 万多公里[8]91,受地势影响,大多数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延伸。它们在地质作用、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秀丽的河系景观[9]298,例如红河、沱河(黑水河)、西贡河、板约瀑布、班乔科瀑布、西威古河、东威古河等。以乐湖、还剑湖、西湖等为代表的湖泊,对游客同样具有吸引力。越南三面环海,为其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海洋景观旅游资源,拥有卢口、凌姑、山水、芽庄等天然海滨浴场。秀丽的水域景观满足了游客的多种需求。

3.生物景观

越南多样的地形地势、适宜的气候,使其拥有良好的森林、草原、农田、海岸、海洋等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地和生长环境,由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景观。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越南在生态保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0]。目前,越南在全国范围内共有173 处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500公顷,其中包括33个国家公园、66个自然保护区、18个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区以及56个自然风景保护区,许多自然保护区获得国际荣誉称号。其中,巴贝国家公园、丰雅格邦国家公园、吉婆国家公园、黄连国家公园、春水国家公园等为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4.天象与气候景观

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全年分旱雨两季。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mm。全年大部分季节均可开展旅游。越南北部地区气温低于南部地区,更适宜避暑。随着旅游的发展,卢口、凌姑、山水、沙坝等地已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位于红河中上游地区的老街三山岛、黄连山谷的永福省沙坝、下龙湾的拜斋岛等地则是名副其实的疗养胜地。以沙坝为例,早在1922年,法国人便在沙坝修建了避暑山庄[9]133,夏季的沙坝被重山围绕,气温变化使得云雾在沙坝积聚、流动,形成瞬息万变的云雾奇观。南部靠近赤道,年温差很小,即使是最冷的12月,月平均气温也有26℃左右,因而南部地区更适宜发展避寒专项旅游。越南还是“追日”专业户的必到之地,美奈的海滩、河内的还剑湖、芽庄、下龙湾等都是观看日出日落的好地方。

(二)人文旅游资源

在漫长的岁月中,越南人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长期的社会实践,利用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形成了多彩的文化。

1.建筑与设施

无论是古代王室更迭、近代战争,还是现代文明,都在越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越南增添了众多的建筑与设施,突出表现为极具法国殖民风格的建筑。以河内为例,有雷克斯饭店、九龙饭店、独立饭店、工人俱乐部、市政厅、罗马天主教堂等法兰西风格的建筑;永尹佛寺、沙利佛寺、印度寺庙、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展示法国、美国侵略者犯下罪行的战争罪行博物馆、以及陈列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照片的嘉隆馆等[8]94。除此之外,还有以玫瑰圣母大教堂、友谊关、文庙等为代表的综合人文旅游地;以海防博物馆、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福建会馆、东南沿海美莱村屠杀纪念馆、山萝市场等为代表的实用建筑与核心设施;以胡志明纪念碑、战争纪念碑、西湖佛塔、香塔等为代表的景观与小品建筑,都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2.历史遗迹

在越南历史发展进程中,遗存了丰富的物质类文化资源和非物质类文化资源。据越南文化遗产局统计,目前越南拥有40 200余处遗址,包括国家级遗址3100 处[3]7。其中,顺化皇城、会安古镇、美山圣地、升龙皇城、胡朝城堡等建筑遗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现存的可移动文物无论在种类还是材质方面都十分丰富,囊括了石器、瓷器、青铜器、木器、金器、纸艺品、布艺品等方面。至于非物质类文化遗存方面,越南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例如以從剧(国剧)、潮剧(地方戏)、改良戏、杂技、水上木偶等形式为代表的舞台艺术,以传统舞蹈、金石雕、木雕、丝绸画、磨漆画等为代表舞蹈、雕刻、绘画艺术,以铜鼓、小铜锣、石琴为代表的民族乐器,以“官贺”(官调号子,民歌)、军鼓调等为代表的民歌[8]124-128。

3.旅游购品

越南的旅游购品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及工业产品方面。肥沃的土地、水分充足的稻田、植被茂密的山脉、多沙的海岸[9]448,为越南人民提供了优越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条件,故而其水(海)产、热带坚果(如咖啡、腰果、开心果等)、热带水果(如榴莲、红毛丹、龙眼等)产量丰富、品质优良,深受游客喜爱。丰富的食材满足了人们多样的口味:北部以酸、辣口味为主,其中卷筒粉、烤肉米粉、牛肉汤粉尤其受游客青睐;南部的口味总体偏甜,典型小吃是越南三明治、煎饼、酸汤鱼;中部菜品则在草药利用及烹饪技巧方面取胜。越南的手工艺品巧夺天工,木雕工艺品、磨漆画、煤雕工艺品、陶瓷制品、丝绸制品、镶嵌珍珠母的传统家具无不表现出越南人精湛的手工技艺[11]。而在工业产品方面,以服装、皮鞋、拖鞋等为代表的日用品更是远销国内外。

4.人文活动

越南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多达54 个。各民族的服饰、节庆活动、民间演艺表演、宗教活动等构成了越南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12]。越南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是庙会(越语叫“礼会”),由“礼”(祭祀仪式)和“会”(娱乐游戏活动及表演)两大部分组成。庙会通常在农忙结束、收获之期尚未到来之时举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庙会形式和特色也有所区别,其中,极具影响力的有河西的香迹寺庙会、富寿的雄王庙会、北宁的格木庙会等[8]120-121。越南的节日众多,每月都有热闹的节庆活动,如越南新年、清明节、端午节、占族新年、高棉送水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大叻鲜花节、西贡三轮车挑战赛、岘港烟花节、顺化文化节等现代节庆。

二、越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越南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异特征。人文旅游资源则受历史、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特征。

(一)地带性分异

受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影响,自然旅游资源呈现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气候与天象景观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受不同气候类型的影响,南北部旅游资源分异明显。

受经度地带性影响呈现水域景观东多西少的特点,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综合因素影响,东西部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越南三面临海,海洋很大程度上调节着空气的湿热程度,进一步影响着各区域的气候。气候的季节性差异导致各区域的降水、气温有所不同,植被、景观分布存在差异。

越南三分之二的国土为山地和高原,且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黄连山脉、长山山脉纵贯南北,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

(二)沿海分异

越南拥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河流,河流走向为西北—东南两个方向。其中最大的河流为湄公河、红河,常年充沛的水量形成了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越南海岸线绵长曲折,沿海分布有下龙湾、芽庄、美奈、头顿等多座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并造就了吉婆岛、昆山群岛、富国岛等风景名胜区。由于越南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充足的水热条件使得越南先辈先后在东、中部地区建都,并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顺化皇城、会安历史博物馆、会安民俗博物馆、冯兴古宅、关帝庙、均胜古宅、陈堂屋等。同时,东部、中部地区优良的地理条件,也使得该地长期遭受战争的洗礼,最终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紧邻东海的美莱村屠杀纪念馆、紧靠滨海河的非军事区。

(三)空间集聚性分异

越南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依托于基础设施的集聚性效果,基础设施分布的集聚性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集聚性特征。越南东北部依托首都河内,经济迅速崛起,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由此衍生的主题公园、避暑山镇等综合旅游目的地分布较多;中部地区是越南文化的核心,先后出现了占婆王朝、阮氏王朝,加之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这一地区发展迅速,法式建筑、名人故居、博物馆、佛塔等建筑与设施集中于此;东南沿海绵长的海岸线造就的海域风光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海滩、瀑布、沙滩是游客观看日出日落、体验各类水上项目的绝佳目的地;湄公河三角洲依托纵横交织的水系发展种植业,形成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也成为了各类旅游购品的主要原产地。这四个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因此越南的旅游资源多集中于这些区域,这些区域不仅是国内旅游者的首选地,更对入境旅游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三、越南旅游资源区划

旅游资源区划是指根据各区域旅游资源的共性和差异性,将具有共性特征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同一类,同时使各类型旅游资源保持差异。空间分异规律是旅游资源区划的理论依据。在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资源特征、旅游资源区划的具体原则等基础上,结合越南旅游资源的特点,以省级为单位,可将越南旅游资源分为两级,即:旅游资源区与旅游资源亚区。其中旅游资源区为东北部山地风光旅游资源片区、西北部多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片区、中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片区、东南部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片区、西南部原生态旅游资源片区、湄公河三角洲生态旅游资源区。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越南旅游区划方案

(续表1)

(一)东北部山地风光旅游资源片区

1.河内—广宁都市文化休闲体验亚区

该片区的旅游资源分布以河内为中心向东扩散,其主题特色体现在都市文化底蕴浓厚,具体表现为红色文化、皇朝文化、现代建筑等方面。该区域是越南文明的摇篮,历史上受战争的影响,留下了众多厚重的人文遗迹,如今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越南红色文化形成于越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其中,胡志明思想起着重要作用。从物质内容来看,越南红色资源主要以纪念、缅怀胡志明为主线,建设了一系列纪念场馆、雕塑,而且还从国家层面对革命遗迹进行认定和保护[13],例如胡志明陵、胡志明纪念堂、胡志明故居等。河内拥有600 多座庙宇,可以满足游客探寻东亚文化传统的欲望。位于河内市中心的升龙皇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深厚的皇朝文化至今仍吸引着游客。而古街、遗迹、法式建筑、现代建筑以及街道小吃,无不透露着这个城市的都市魅力。加之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日益开放的入境游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该区域体验都市休闲文化。同时,因其紧邻海湾、红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该区域,孕育出优美的水域景观,各类水上运动足以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旅游需求。

因此,该区域应把充分体现都市文化个性、展现都市文化魅力作为旅游开发的方向。第一,以河内为中心,提升精神文化,塑造都市灵魂。通过打造、传播蕴含都市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发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用有形的产品,塑造无形的都市灵魂。第二,深挖历史文化,丰富都市底蕴。通过科学保护、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各类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延续都市记忆,增强都市底蕴。第三,发展现代文化,增强城市功能。依托基础设施扩建,以旅游创意为导向,利用大数据平台,着力打造现代都市特色产业,提升该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和影响力。

2.高平—谅山喀斯特地貌亚区

该片区的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是喀斯特地貌景观广布,地文景观及生物景观资源丰富。与东北部其他地方相比,该地区的人文景观不够突出,但该区域独特的气候变化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其中以巴贝国家公园为代表。该片区地处热带雨林区,常年丰沛的降水,不仅为石灰岩进一步演变为喀斯特地貌提供了良好的发育条件,形成了高耸入云的石灰岩山脉、神秘洞穴及壮观飞瀑,而且还为动植物提供了绝佳的栖息、生长环境。同时,该区域地处中越边境,与中国广西接壤,长久以来睦邻友好的两国关系使得该地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代表性边境城市包括芒街、谅山。

然而,除巴贝国家公园外,知名的景区(点)数量少、质量不高,基础设施薄弱仍是短板。因此,该区域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可进入性差的状况,同时提高巴贝国家公园的国际影响力,用喀斯特地貌品牌带动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

(二)西北部多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片区

1.奠边府—河南民族风情体验亚区

该区域旅游资源以建筑与设施类景观为主。该区地处偏远,除早年间受越南独立同盟与法国印度支那战争的影响而留下的些许殖民建筑外,其余地区依然保存着民族风情浓郁的建筑风格。受移民运动的影响,移入越南较晚的民族多分布在越南西北部,该区域属于高耸的山区,森林茂密、地势险峻,利于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为民族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条件。现如今,该区域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如傣族、芒族、赫蒙族等,是越南民族最多元化的区域。该区域远离繁华城市,受现代城市影响较少,依然保留着原始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主题特色便是多元化的民族风情。同时,密林广布的天然条件尤其适合开展徒步、骑行、越野类户外活动。代表性景点有沙坝的老才村、山萝的山萝市场、河江的爱情市场等。

因此,该区域在开发时应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少数民族文化类旅游产品;依托天然的地形优势,适当开展多元化户外活动;加大对该区域文化特色的宣传,打造知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2.莱州—河江边境贸易亚区

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以建筑与设施、地文景观为主,主题特色是秀美的石灰岩山峰和独特的边境贸易文化。该区域属于越南最偏远的地区,地势高,游客进入量少,但这也使得原生态的山地风光得以保存完好,是游客探访周围高原和山地部落绝佳的大本营。中越两国边民素有开展边贸的传统,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边贸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与东北部地区不同的是,该区域的边境贸易开放相对较晚,自1993开始该区域的边境贸易才逐渐开放并走向正轨。但由于该地区与中国云南的6 个县(市)接壤,区位条件独特,老街、河江、莱州便成为中越经贸交往的重要省市。其中,老街位于中越边境处,是游客从河内前往中国云南昆明的必经之地。

该区域的开发重点在于以秀丽的山地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吸引力,借助边境旅游大发展趋势,实现该区域旅游跨越式发展。应通过进一步完善边境贸易保护政策,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越合作,特别是旅游方面的合作;尤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游客可进入性差的问题。

(三)中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片区

1.南定—广治红色文化体验亚区

该区域包括7 个省市,分别为:南定、宁平、清化、义安、河静、广平、广治。以地文景观、历史遗迹为主导类型,主题特色是革命战争圣地和自然保护区。本片区是越南军事文化的核心,很多城市受战争的长久影响,尤其是“非军事区”①非军事区:一般是指在接近停战线间,对有领土纠纷所设立的缓冲区。1954年胡志明政府和法国划定的以Ben Hai河为南北越南之界河,河两边各5公里宽范围为非军事区。。该区曾经是世界上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但现如今,大多数遗址已经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橡胶和咖啡[9]168-172。同时,该区域喀斯特山地分布范围广,拥有许多高品质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如:云龙自然保护区、菊芳国家公园、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等。

因此,该片区的旅游开发重点在于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打造荣市、洞海、东河等重要红色旅游城市品牌;注重保护喀斯特地貌景观,以知名国家公园为名牌,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2.顺化—岘港名胜古迹亚区

该区域以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为主,主题特色为古老悠久的宗教文化(占婆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宫殿和佛塔、陵墓与寺庙、民俗与美食等是越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世界遗产地顺化是越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中心,“硅城”岘港是越南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因此该片区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经济较为发达。在该区域有着最丰富的占族文化,并在美山一带形成占婆王国最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同时,该区域路网发达,交通便利,海岸线绵长,海滩众多,集中了中部最多的海洋资源,是适合海泳、度假的旅游目的[3]9。

该片区应当深度挖掘宗教文化,以占族文化为核心,打造宗教文化探秘游;保护历史遗迹,依托顺化皇城、顺化节,打造历史名城品牌;加强政府宣传形象、企业宣传产品,树立市场形象,提高旅游吸引力。

(四)东南部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片区

1.平定—头顿海滨风光亚区

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类型以水域景观、建筑与设施为主。主题特色是得天独厚的海岸线与沙滩。该区域位于南海西部,拥有绵长的海岸线、绝美的海滨风光,其中,芽庄、美奈、昆山群岛是越南最引人入胜的景点。潜水、浮潜、冲浪、风帆水上活动更是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因素。昆山群岛在经历改革后,由原本骇人听闻的恶魔岛变成越南的明星景点之一,岛上的巨松鼠、弓指壁虎、人烟稀少的海边小路成了游客探秘、远足的首选。

因此,该区域在开发时应注意:保护性开发水域生态旅游资源,控制游客数量;加强水体环境保护,减少水体污染;各省市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注重景区差异性开发,特别是与东北部海域风光错位利用,打造景区特有旅游纪念品,避免产品雷同。

2.胡志明市都市度假亚区

该区域主要指胡志明市,空间范围包括19个市区与5个农村地区,景点主要集中在西贡。该区域以建筑与设施为主导类型,主题特色为发达的商业文化。装饰精美的商场、酒吧,历史悠久的巷道,香火缭绕的寺庙,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无不吸引着游客前往。这里有着越南最发达的商业,是拉动全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纽带。同时,由于该市长期被法国占领,这座城市的建筑带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和法式风格。该区域的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从容且随和、友善且进取的特点,这些也成为吸引游客驻足、停留最重要的因素。

该区域在旅游开发时应重点凸显都市文化,以该市人文旅游资源为核心,打造明星旅游景区、主题商业街、差异化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带动周边城市旅游发展。此外,要充分挖掘利用殖民时期的寺庙、教堂等建筑,渲染异域文化与古典韵味,突出历史文化底蕴。

(五)西南部原生态旅游资源片区

该区域以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为主导,主题特色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难得的避暑气候。代表性景点有保大避暑行宫、吉仙国家公园、乐湖等。该片区位于中央高地,海拔高,气候舒适,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也是越南主要的避暑胜地。其中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吉仙国家公园和保大皇帝时期建造的保大避暑行宫。

因此,该区域在开发时应秉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适当开展旅游活动;利用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开发探秘、动植物观赏等多样化生态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游客“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

(六)湄公河三角洲生态旅游资源区

1.安江—前江田园风光亚区

该区域以建筑与设施、旅游购品为主,其主题特色为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旅游购品及水上市场。该区域属于热带气候,湄公河带来丰富的水源,因此成为越南水稻种植业、渔业、水果种植业的核心区,鲜美多汁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往海内外。同时,密集的河流不仅为通航通商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为水上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条件。大小不一的船只就是商店和小摊,身穿民族服饰的高棉族妇女坐在河岸两边的船上叫卖,纷繁嘈杂的水上市场成了该地独有的特色景观,也是摄影爱好者的首选,其中以丐冷水上市场为典型。

因此,该区域应当在保持原有水上市场风貌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一方面,以农产品为核心,加强对旅游购品的研发,拓宽销路。另一方面,在不扰乱原有水上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旅游购品售卖区和非旅游购品售卖区,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完善旅游投诉和处理机制,加强对该类市场的监督管理。

2.建江—朔庄海滨度假亚区

该区域包括朔庄、后江、建江、金瓯、薄寮5个省份。以水域景观为主,主题特色为原始海滨风光与古老宗教圣地。该区域三面环海,尤其是建江省、金瓯省,有着优美的海域风光。与“平定—头顿海滨风光亚区”不同的是,该区开发晚,游客数量少,大多数地区仍保存着原始的水域景观。此外,该地区的宗教特色最为明显,各宗教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受中国的广泛影响,被称为越南佛教圣地的党山格外受华裔欢迎,备受尊崇。

该区域的旅游开发重点为依托原始海滨风光开展休闲度假游,以“3S”旅游资源为亮点,在保护海滨生态环境完好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亲近海水的机会。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水、沙滩、阳光,发展“观海景、戏海水、尝海鲜、买海货、洗海澡、闹沙滩、飚海水、享发呆”等深度休闲娱乐体验项目。同时,加大媒体、网络宣传力度,提高该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打造区域性海滨休闲度假品牌。

四、结语

越南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各区域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明显、资源特征突出,为进一步拓展旅游业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分析,越南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沿海分布特征、空间集聚性特征。基于旅游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空间分布与组合度,可将越南旅游资源区划分为东北部山地风光旅游资源片区、西北部多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片区、中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片区、西南部原生态旅游资源片区、东南部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片区、湄公河三角洲生态旅游资源区等六大区域,每个区域又分为数量不等的几个亚区。

当前,越南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通过研究越南旅游资源的空间区划,分析各区域旅游资源主导类型、主题特色,有利于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确立旅游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各区域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合理布局、打造跨区旅游线路、推进旅游合作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越南景观区域
景观别墅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分割区域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越南百里“银滩”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