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马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2021-11-09赵元凤

中国畜牧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匹存栏内蒙古

郝 冰,赵元凤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10129)

现代马产业涉及畜牧、金融、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对促进新业态形成、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2020 年9 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马产业出台的第一个发展规划,马产业的发展前景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该规划中指出马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蒙古自治区草场资源丰富,马文化底蕴深厚,马产业发展在全国居于要位。早在2017 年12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已发布了《关于促进现代马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现代马产业发展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并落实现代马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为发展高质量的现代马产业提供支持和保障[1]。“马背经济”正在成为内蒙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对内蒙古现代马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究,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马匹资源及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内蒙古马产业的优化升级,对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培育体育和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弘扬中华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内蒙古马产业发展现状

1.1 马产业规模庞大 内蒙古地处我国最北端,地形狭长,东西跨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天然牧草生长环境,是优秀马种生存繁衍及马产业发展的绝佳区位。内蒙古马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马匹养殖规模在我国一直居于前列,截至2019 年年底,内蒙古马匹存栏量67.1 万头,占全国马匹存栏量(367.1 万匹)的18.3%,在全国所有省份中位居第三,是我国传统的养马大区。全国各省份马匹存栏量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2019 年全国各省份马匹存栏量情况

1.2 占全国马匹存栏量的比重大 2010—2019 年,我国马匹存栏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529.9 万匹下降到367.1 万匹[2]。受产业整体趋势影响,内蒙古马匹存栏量总体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内蒙古马匹存栏在全国马匹存栏量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2010—2019 年间,内蒙古马匹存栏量情况如表2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2015 年内蒙古马匹存栏量达到最大值(87.7 万匹);2016 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次年又略有回升,截至2019年年底,内蒙古马匹存栏量为67.1 万匹[3]。

表2 2010—2019 年内蒙古马匹存栏量及占全国比重

1.3 马品种资源丰富 内蒙古是我国乃至世界马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现代马品种的发源地之一。现存主要地方品种有蒙古马、阿巴嘎黑马、鄂伦春马、锡尼河马,主要培育品种包括三河马、锡林郭勒马、科尔沁马,并从国外引入了英国纯血马、美国标准马、温血马等品种,其中蒙古马和阿巴嘎黑马的种质资源最为丰富,其典型类群及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 所示。蒙古马体型矮小,而阿巴嘎黑马体型偏大,但二者均具有体格结实、耐粗饲、抓膘复壮快、耐力好、抗病性强、易牧等特点,对内蒙古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表3 内蒙古马匹典型类群及地区分布

1.4 生产类型较为多样 内蒙古马产业现集中在产品马业、休闲旅游及竞技赛事等方面,其中产品马业为主要产业,现已逐渐形成规模效益,为养马牧户提供了可观的经济回报,且通过举行各类赛事和表演,可以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在推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马文化进行宣传。其主要生产类型包括商业用马、传统马产品、马生物制品以及役用,具体内容如表4 所示。内蒙古现有莱德马业、中蕴马业、蒙骏马业以及照富经贸等代表性马企业,其中莱德马业与蒙骏马业主要聚焦马赛事运营,而中蕴马业及照富经贸则定位于马产品研发。

表4 内蒙古马产业的主要类型

2 内蒙古马产业优势分析

2.1 自然资源优越 内蒙古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处在最适合牧草生长和马匹生存繁衍的地理区位,是世界上马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靠近黄河、西拉木伦河、呼伦湖、贝尔湖等水源补给地形成的希拉穆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等闻名于世,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6 800 万hm2,占全国的31%,居于首位。同时拥有品质优良的蒙古马种群,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十大名马品种之一,蒙古马在我国地方马匹品种中分布区域最广、种群数量最多,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2.2 文化底蕴深厚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在马背上形成的独特游牧文化源远流长,随之形成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实践的熔铸,早已融入当地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4]。其中马文化的丰厚积淀是内蒙古现代马业发展的文化基石。在内蒙古下属的33 个牧业旗市和21 个半农半牧旗市中,通过长期的生产劳作和日常互动,马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相互关联,这为内蒙古马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中,马文化至今保留得较为完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军事方面都有广泛影响,并且与竞技马术、休闲骑乘等有关现代马产业的文体活动相切,在保有其独特性的同时,与现代文化获得了同步发展;并以获得外部认同的草原地域特征与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形成了与其他地区相比更易识别的文化优势,以此为基础支撑,内蒙古的马文化传播能够实现国际化的发展。

2.3 地缘优势明显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跨越"三北"(即西北、华北、东北),靠近京津,毗邻8 个省区,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内联外通。下属的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对现代马产业发展较为重视的盟市都与北京相距不远,其中锡林郭勒盟更是于2010 年4月就已被授予“中国马都”的称号。内蒙古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设施,都为其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使其具有吸引“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爱马人士成为客户的市场潜力,为内蒙古马产业相关企业和农牧民充分开发区内市场并以较低的成本开拓区外市场提供了可能。

2.4 政策机遇良好 2017 年12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现代马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为推动现代马产业发展提供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2018年11 月,内蒙古农牧业厅就该《意见》会同相关厅局,制定了《现代马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其中就自治区政府为促进内蒙古现代马产业发展的“四大工程”和“四大行动”提供的资金扶持做出了具体说明;2020年9 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马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和重点任务做出了具体部署,并肯定了内蒙古作为马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区的地位。除此之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草原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马术等区域特色体育产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对凸显地区文化特色、发展文化旅游提出了相关要求。

3 内蒙古马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马匹数量逐年递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发展和普及,马匹的传统役用功能大幅降低,主要用途从运输、农耕、军事向体育休闲转化,且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草原植被免遭破坏,出台了草场禁牧、舍饲养牧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传统散养群牧马匹的活动采食范围,导致自然繁殖率下降。按照目前的草畜平衡标准,1 匹马折算为6 个羊单位,这就意味着牧民每多养1 匹马,就要挤占6 只羊的生态指标。在“中国马都”锡林郭勒,基层干部和牧民普遍反映养马挣钱少,牧民养马积极性不高[5]。近年来,区内马匹存栏量从2010 年的71.9 万匹减少到2019 年的69.7 万匹,下降趋势显著。

3.2 马品种资源挖掘不足 随着近年外来马种不断引进,加之地方马品种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受到杂交繁殖、替代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马匹原有种质资源具有的优良特性不断退化,优良种质特征未得到充分挖掘,区内马匹种群数量及质量缩减。且由于缺乏专业统一的育种规划,区内马匹改良体系多存在良种规模不大、优质种马和能繁母马比例不协调、改良种难以存活和大量繁殖、经改良育种的马匹数量和质量均不稳定甚至退化等问题,因此内蒙古马产业资源优势正面临挑战。

3.3 生产方式整体落后 区内马匹多以草原散养为主,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遇雪灾和寒流等极端天气,会导致掉膘、母马流产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马匹死亡。而现有的部分马匹养殖专业合作社虽已开展规模化养殖,但饲养体系不健全,科学选育、精细饲养和专业调教水平不高。区内马匹培育和驯练人员等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水平有较大差距。马诊疗机构短缺,临床马医和赛事马医不足,且生产马匹的专用饲料和保健药物的技术不成熟,大多需要依靠进口。

3.4 市场培育尚不完善 目前尚未将马种培育、马产品开发、马文化传播等支撑马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连接成为完整产业链条,马产业综合开发和利用能力不高,马种培育与区域特色资源利用、产品开发与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品牌打造与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等没能做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产业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马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限制。马产业相关企业较少,现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很难凭一己之力引领整个产业发展[6]。已成立的养马专业合作社规模有限、自身实力有待提升、对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推动效果不突出,因此目前对带动农牧民增收并没有发挥明显作用。

3.5 马产品缺少行业标准 目前,自治区在马奶奶源的检验、储存、运输环节及马产品的生产工艺、出厂标准、市场流通、检验检疫等关键环节上未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执行标准;现阶段,相较其他农畜产品,马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人们对马产业相关信息缺少了解,尤其对马产品的功能、特性等较为陌生,对产品多持观望态度;且由于缺乏相关制度法规,有关行业部门对马产业的监管也较为松散。这些也意味着马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较高。

3.6 外部竞争压力加大 相较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规模化、科技化的生产模式,我国现代马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标准化意识淡薄、企业竞争力薄弱以及发展速度滞缓等特点。但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对现代马业发展的推动工作,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成立了各类马术俱乐部、赛马场,通过提供娱乐消费创造了新的盈利点,同时在马术俱乐部和赛马场周边开设马文化博物馆,大力推进马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新疆、山西等省区也将现代马产业作为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将其纳入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中。这对内蒙古现代马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4 内蒙古现代马产业发展策略探究

4.1 建立现代养殖体系 适度规模标准化饲养,制定马匹标准化饲养的技术规程,可将马纳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范围。通过规模化养殖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养效率,让牧户以更低的成本投入实现更高的养殖收入。在马场的经营管理方面可以参考美国所采用的集约化管理方式,在马匹的品种培育、种群繁衍、驯养调教等环节,通过引进科学管理技术及先进配套设备实现动态监控和严格管理,并通过计算机对每一匹马的相关信息进行存档,建立马匹系谱,通过马匹系谱进行马匹质量测定、马匹种群的追溯及其后裔鉴定。

4.2 加快推进保种育种工作 加强马遗传资源保护,组织开展马遗传资源调查,通过查清存栏数量、地区分布和品种特性,全面掌握马匹遗传资源状况;加快马匹育种创新,发掘马品种资源优良的特性,以现有马品种为基础群,通过现代育种手段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肉用马、乳用马和运动马等专用品系。以区内现有的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呼伦贝尔市三河马场、二连浩特市乳用马育马基地等马匹育种基地为基础,将内蒙古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优良马匹的繁育基地,并充分利用上述马匹系谱对马匹进行种质测验,不断完善马匹的保种与繁育工作。育成的优良种马对外出售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从国际市场来看,品质良好的种公马售价最高可达百万美元以上,母马售价数十万美元不等,幼驹售价也可达万元以上。此外,还可借鉴美国肯塔基州的克列伯伦马场、杰因苏埃马场、沃尔玛克马场等专业种马场的运作模式,收购附近养马户的马并经过调教训练后出售。还可设立专门的配种站,种公马除负担本场配种任务外,还给周围养马户的母马配种,配种站根据种公马的等级对每次配种进行差级收费,每匹种公马每天可进行一到两次配种,能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实现良种的广泛培育。

4.3 加强马产业人才培养及科技支撑 提升产业专业化程度,发挥行业协会、专业院校、马企业等组织、单位各自的优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联动机制,鼓励高校设立现代马产业相关专业,提供政策扶持,增加培养投入,提升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将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马兽医专业作为基础,整合内蒙古马术学校,创建内蒙古农业大学运动马学院,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全面培养马匹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医药研究、赛事管理、骑乘训练、文化传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7]。在形成科研成果和汇集人才资源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监督、行业协会发起,建立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为核心技术支撑的内蒙古现代马产业信息化平台,提供马产业相关信息查询、展示等服务并协助完成产品交易,更好地实现关联方信息交换,简化交易程序,从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4.4 推动马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 现代马产业既涉及畜牧业,也涉及马产品、马文化商品等加工业,更涉及马赛事、马运动、马休闲、马研学等诸多服务业[5]。内蒙古应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发展马产业的各项优势,把现代马产业打造成为新兴的地方特色产业。政府应积极为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现代马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产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选择具有突出地域优势、市场优势、产业集群优势的地区,集中力量、增加投入、重点打造。以保护开发地方特色品种为中心,以马产品产业化生产为手段,构建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马产业+”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集马种培育、产品开发、竞技赛事、休闲旅游、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马文化、马赛事、马休闲的功能和价值,增强产业链各环节联动合作能力,推动实现马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将马品种、马文化、马旅游等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带动马产业科学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

4.5 完善马产业规范体系 作为马产业大区,内蒙古应尽快完善马匹检验检疫机制,制定马产品合格标准,为组织生产、质量检验、市场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推动出台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有关部门应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提升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有助于促进马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提高市场化程度。企业以此为据对马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更易获得认可。此外,规范养殖及合格生产可从源头上控制质量安全的风险问题,降低风险成本。

4.6 加强马文化宣传和国际交流 制定全区协同的马文化宣传策划方案,开发马文化系列节目及特色旅游项目,避免文化旅游产业中产品和服务雷同造成的“千旅一面”。在举办那达慕草原旅游节、CECF 驭马文化节、内蒙古国际马术节等大型活动之余,还可将马奶节、打马印、塔克勒干等传统民族节日打造成为重点观光体验项目,并将开展草原赛马节等常规赛事日常化,充分发挥马特色旅游、马文化体验、马赛事运营等相关服务的功能和价值,让游客在娱乐观光的过程中领略草原民族文化、马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促进马产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内蒙古现代马业发展。还可以学习借鉴日本中央赛马会举办“亲马日”“爱马日”等活动,让人们接近马、了解马,并建设马文化展览馆,让参观者了解马的历史、文化等,促进马文化的传播和推进,挖掘马文化产业化的最大潜力。加强马产业的国际交流和地区合作,对标国际建立行业制度、制定行业标准,参考国外实践案例,与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区内现状的现代马产业发展模式。借助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举办马产业论坛等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马产业发展战略、马文化挖掘和推广、特色马品种资源开发、马相关文创产品设计、马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和互访、马体育竞技赛事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区域马产业科学、健康、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马匹存栏内蒙古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盛装舞步竞赛马匹的设施和管理
马匹喝水
真正的动物保护:马匹专用“跑鞋”
闫锡聪
荷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