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市场形势及中国市场变化特点
2021-12-05李喜贵
李喜贵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北京 100038)
当前,全球各国正在共同努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全球粮食安全。从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数据看,2021/2022 年度全球粮食产需形势保持稳定,产量将创历史最高,库存连续3 年下降后将首次回升;从海关进出口数据看,我国饲料粮进口数量增加,国际粮食市场出现新的变化。国际粮食价格进入上涨周期,2021 年国际粮价涨幅较大,主要在于货币流动性充裕,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面临波动的可能性大。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全球粮食市场供需形势和金融因素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旨在为防范国际粮价上涨向国内传导、做好国内粮食市场保供稳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建议。
1 全球粮食产需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1.1 全球谷物产量和大豆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预计2021/2022 年度全球谷物产量28.17 亿t,同比增加4 777 万t,涨幅1.7%,连续第3 年增长,并创历史新高。预计三大谷物品种产量均将增长,其中玉米、大米产量创历史最高,2021/2022 年度全球小麦、粗粮、玉米和大米产量分别为7.85 亿t、15.13 亿t、11.98 亿t 和5.2 亿t,同比增加947 万t、3 305 万t、4 120 万t 和524 万t,增幅分别为1.2%、2.2%、3.6% 和1%。一般情况下,全球粮食产量要到9—10 月份才能基本定局,7 月份预测更多反映前期天气和面积情况。各品种看,欧盟、乌克兰小麦产量同比增幅较大,但是6 月份近东地区天气干旱,小麦产量增幅降低,大麦产量前景变差;中国、美国、欧盟和乌克兰玉米产量增加。预计全球大豆产量3.86 亿t,同比增加2 250 万t,增幅6.2%,创历史纪录,美国和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1.2 全球谷物和大豆消费量、贸易量预计增加 在消费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减弱,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全球粮食消费总体增加,预计谷物食品消费总量将与世界人口同步增长,而用于动物饲料的小麦消费量也将上升。预计全球谷物消费量28.1 亿t,同比增加4 085 万t,涨幅1.5%。预计小麦消费量7.8 亿t,同比增加2 043 万t,涨幅2.7%。小麦相对玉米具有价格优势,支撑小麦饲用需求上升,而且部分国家饲用等级数量增加,有利于补充玉米供应。预计全球粗粮消费量15.1 亿t,同比增加1 281 万t,增幅0.9%。预计全球玉米消费量11.93 亿t,同比增加1 670 万t,增幅1.4%。预计全球大米消费量5.21 亿t,同比增加760 万t,增幅1.5%,大米食用消费是拉动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大米饲用消费也有所上升。大豆消费量3.83 亿t,同比增加1 080 万t,增幅2.9%。
在贸易方面,预计谷物贸易量4.72 亿t,同比增加382 万t,增幅0.8%;小麦贸易量1.89 亿t,同比增加390 万t,增幅2.1%;粗粮贸易量2.35 亿t,大麦贸易量从高位略有减少,而高粱贸易量预计增加,抵消大麦减少对粗粮总贸易量的影响,玉米贸易量1.89 亿t,同比增加80 万t;大米贸易量4 800 万t,同比减少16 万t,降幅0.3%,原因在于国际市场货运成本居高不下、集装箱短缺,对大米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大豆贸易量1.72 亿t,同比增加180 万t,增幅1.1%。
1.3 全球谷物和大豆库存有所上升 预计全球谷物期末库存8.36 亿t,同比增加1 968 万t,增幅2.4%。小麦期末库存2.97 亿t,同比增加521 万t,增幅1.8%,其中,澳大利亚、欧盟、印度、摩洛哥和乌克兰小麦库存同比增长。粗粮库存3.54 亿t,同比增加1 352 万t,增幅4%,其中玉米期末库存2.93 亿t,同比增加1 370 万t,增幅4.9%,是连续3 年下降后的首次增长。大米期末库存1.85 亿t,同比增加94 万t,涨幅0.5%,是历史次高。大豆期末库存4 930 万t,同比增加330 万t,增幅7.2%。
1.4 近年来我国饲料粮进口数量不断增加 国内粮食供需总体宽松,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其中,小麦产需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大豆缺口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我国饲料粮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为落实2020 年1 月15 日中美双方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国主动扩大对美国大豆、玉米、高粱和猪肉等农产品进口;二是2016 年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国内玉米产能主动调减,我国玉米连续4 年出现产需缺口,2020 年临储玉米库存消化结束;三是增加进口既是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市的需要,也是价差推动下企业自主进口的结果,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国内外玉米价差明显扩大,价差最大超过900 元/t,导致国内玉米及替代品大量进口替代国产玉米用于饲料。2021 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玉米、高粱、大麦共2 575 万t,同比增加1 427 万t,其中,进口玉米1 530 万t,同比增加1 164 万t;进口高粱480 万t,同比增加303 万t;进口大麦565 万t,同比增加321 万t。截至6 月底,2020/2021 年度(10 月至次年9 月)进口玉米1 992 万t,较上年度同期增长458 万t,同比增加35%。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玉米市场产需缺口得到有效弥补,国内饲料粮供应有保障。预计2020/2021 年度我国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分别为2 800 万t、750 万t 和1 000 万t,同比增加2 040 万t、380 万t 和404 万t。预计2021/2022 年度我国进口玉米2 000 万t,进口高粱、大麦2 100 万t,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此外,国内进口的部分小麦、豌豆、木薯、碎米等商品也都对玉米形成替代。为满足国内饲料养殖生产的蛋白粕需求,预计2021/2022 年度我国大豆进口1.02 亿t,同比增加400 万t,增速有所放缓。
2 美元指数和流动性充裕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1 全球粮食价格进入上涨周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生产和供应链、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流动性宽松、拉尼娜天气、我国采购需求上升等因素叠加影响,2020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摆脱了2013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低位运行的周期。进入2021 年后价格涨幅扩大,大豆、玉米、小麦价格在2 月份冲高回调后,5 月上旬再次冲高,6—7 月份呈现宽幅震荡,而大米价格在2 月份之后开始从高位回落,特别是新季大米上市后价格下跌加快。联合国粮农组织7 月判断,天气因素仍对粮食生产构成威胁,能源价格持续走强,货币流动性充足,粮食价格上行动力尚未明显减弱。6 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谷物价格指数129.4,环比下降2.6%,同比涨幅33.8%;植物油价格指数6 月平均为157.5 点,环比下降9.8%,同比涨幅81.9%,粮食和植物油市场价格还在宽幅波动。7 月23日美国大豆、玉米和小麦(芝加哥期货市场主力合约)价格每蒲式耳分别为1 348.5、543、689.50 美分,同比涨幅50.9%、61.7%、28.8%;越南和泰国5%破碎率大米出口价格分别为390 美元/t 和400 美元/t(2 月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价格分别为525 美元/t 和561 美元/t),同比跌幅16%和15%,已经低于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的水平。
2.2 粮食价格金融属性再次增强 粮食市场高烧不退,不能完全根据粮食供求关系来分析走势,主要因为美元走弱和货币流动性充裕。由于国际市场多数商品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弱推动商品价格上涨。据分析,万德数据显示,2020 年3 月中旬美元指数最高为102.8,之后逐月下降,到2021 年1 月最低点89.83,美元指数走势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基本同步。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超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2020 年3 月以来,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经历了2018—2019 年上升之后,快速下降至零利率附近。大量资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玉米等非商业多头持仓和商业多头持仓明显增加,4 月份之后资金开始震荡减仓,但总体持仓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2.3 我国增加进口影响国际粮价走势 我国饲料粮进口数量增加,国际粮食市场出现新的变化,明显提高了全球玉米种植业景气。受中国增加进口和价格上涨刺激,全球主要生产国玉米面积增加,2021 年美国农场主积极扩大玉米种植,愿意扩大对中国出口,而巴西扩大种植的计划同样可观。尽管中国增加进口玉米不会影响全球玉米供应,但中国扩大进口也遭遇国际资金的炒作等不利因素。回顾市场行情走势,2021 年4 月、5 月期间我国开始采购2021 年美国玉米,据美国农业部监测,这段时期美国对中国销售在2021/2022 年度交货的美国玉米大约1 054 万t,资金利用巴西干旱天气等预期因素不断炒作,持续拉升国际玉米价格,CBOT 玉米价格最高突破7 美元/蒲式耳。
2.4 未来粮食价格走势依然复杂多变 未来国际粮食价格走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有直接关系,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美联储6 月16 日会议传递出超半数美联储官员预计美联储将在2023 年加息3 次的信号,受此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如果美国等发达国家疫情防控取得很好效果,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退出极端宽松政策,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反转、美债收益率提高等因素都将会显著冲击金融市场,如果2021 年全球粮食丰收与量化宽松退出碰头,全球粮食价格将剧烈波动。流动性是无法预测的,美元走势不一定有趋势性走势,如果美元指数走向震荡,那么国际粮食价格仍然难以从高位回落。
3 主要建议
3.1 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以国内生产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二是粮食进口分品种施策。粮食安全目标从保粮食转向保口粮,重点保障口粮品种绝对安全,通过少量进口调节品种需求。在巩固提升我国玉米生产的情况下,鼓励饲料粮和替代谷物适度进口,把握好进口节奏,推动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化解进口集中风险,保障持续稳定供应。
3.2 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防范国际粮价上涨向国内传导 一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宗商品调控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重点防范输入性通胀。特别是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中小企业、中下游企业的影响。二是聚焦玉米、小麦、食用油、猪肉等重点品种,促进“产、供、储、加、销”有效衔接,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三是加强期货现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切断国际粮价上涨向国内传导的金融路径。
3.3 密切跟踪国际粮食形势,加强粮食进出口风险管控一是密切跟踪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加强国际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预测预警能力。二是确保疫情背景下大豆、玉米供应链和物流链稳定运行,确保粮食国际贸易不受阻、物流不中断,应对贸易保护和市场波动,管控国际粮价上涨传导的贸易路径。三是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强化粮食信息预期引导作用,讲好中国粮食故事,切断国际粮价上涨传导的预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