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主导型地区产城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2021-11-08黄盼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黄盼

摘 要:济源示范区在探索产城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产、城、人深度融合方面仍需提升。为破解该难题,示范区立足产业、资源等优势,2018年高标准启动实施了中国白银城项目,将其作为助推产业升级、加快产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国白银城在工业用银的定位和布局相对滞后,原材料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且缺乏自主特色的白银饰品品牌等。未来,需要在顶层设计、品牌建设、宣传营销、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白银产业的创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以便与全国最大最具特色的白银城的定位相匹配。

关键词:产城融合 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 中国白银城

2017年济源获批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后,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紧紧扭住“产城融合”这个关键,立足亚洲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等资源优势,结合有色金属产业特点和全域发展规划,抓住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国家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2018年高标准启动实施了中国白银城项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白银城将成为助推济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城深度融合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一、加快中国白银城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济源面临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洛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黄金期。中国白银城项目是济源实施创新驱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多年来,济源白银产业虽有发展,但处于产业链的初级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建设中国白银城有利于做大做强做优白银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助力济源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彻底改变济源有色金属产业“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印象。

(二)是产业和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

白银工业用途十分广泛,而且白银饰品产业在制造业总需求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白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为白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白银饰品深加工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消费群体以中高端为主。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是潜在的白银饰品消费市场。中国白银城将从原料的生产、冶炼,到制品、饰品的生产加工,到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批发零售全产业链发展,提升集聚、辐射、引领作用,辐射周边庞大的消费市场,致力于建成中西部最大的白银批发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最具特色的白银城。

(三)是加快济源“产城人文绿”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随着济源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进程的加快,不仅要满足产业与城市功能的配套与完善,更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多要素体系的融合发展中国白银城通过构建集白银生产、研发设计、检测检验、贸易流通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通过增强产业吸纳能力,加快人才集聚;同时,通过白银产业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外提“颜值”、内修“气质”,拓展产城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中国白银城打造成为济源产城融合的新高地、全域旅游的新引擎。

(四)是促进济源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口

中国白银城打破济源过去由政府主导的招商模式,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坚持专业化招商,加强产业链招商,借力东莞市饰品行业协会会长白中玉等专业知名人士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园区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成为济源招商引资工作的“样板”。在优惠政策上出新招实招,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三名市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高规格项目服务领导小组,配套出台了《济源市进一步支持中原国际白银城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专项扶持政策,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这些招商模式、营商环境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为今后济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白银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中国白银城建设现处于初始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贵金属原材料的深度研发有待加强

济源聚集了30多家饰品原材料生产企业,年产大量黄金、白银、铜及铜合金、锌及锌合金、铅等贵金属。但是这些原材料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在深加工、新能源、5G等新兴行业、高端行业的应用方面较为有限。仅仅依赖于相对低廉的原材料价格,不深耕原材料的深度研发,将不利于广泛地参与国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也终将难以打响中国白银城的品牌。

(二)白銀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中国白银城项目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思礼片区、虎岭高新片区、玉川片区和东湖片区。目前各片区已初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板块,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在调研中发现,在思礼片区、沁园工业园都集聚白银饰品相关产业,且存在同质化、规模小等问题,随着白银饰品深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问题的弊端可能会暴露出来。另外,现在全球约70%的白银主要是工业用途,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是在工业用银深加工方面的定位和布局相对滞后。

(三)缺乏自主特色的白银饰品品牌

目前,济源白银饰品产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但主要是以贴牌方式与引进企业合作生产为主,品牌意识不强,行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和领军品牌。同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终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市场的主动权较弱,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更不具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白银饰品行业影响力有待提升

济源白银等金属产量在全国占据一定地位,拥有“豫光”、“万洋”、“金利”等自主品牌,且产品质量获得了业界认可,有相当的话语权。但白银饰品产业中,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不多,市场占有率不大,且各个企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形成产业规模。因此,白银饰品产业的创新力、影响力、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与全国最大最具特色的白银城的定位相匹配。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