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升级路径研究

2021-11-08龚萍黄正松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6期

龚萍 黄正松

摘 要:在双循环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国研网及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了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出口产品质量,并进一步根据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但从地区异质性来看,近几年只有东部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呈上升态势。

关键词:出口产品质量 质量测度 事实反推法

一、引言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实际增长仅24%,全球贸易实际年均增长34%,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也大幅下降。在世界经济疲软、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反观2008—2019年我国出口额,已增加至175倍。“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46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持续巩固。在出口贸易量已取得丰硕成果的背景下,出口产品质量是否伴随出口量的增长也获得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问题。出口产品质量是国家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出口量的扩张只有建立在产品质量提升基础上才能表现出对外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否则,在世界逆全球化思潮蔓延、贸易争端不断、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产业扩张成本攀升等多重挤压下,国家出口贸易竞争力是否能保持当前水平都是未知数。因此,本文通过整理及处理数据库中可获得的出口产品HS6分位贸易数据,基于Khandelwal等(2013)的事实反推法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算,并进一步从省级层面、区域异质性层面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变化的趋势,从而思考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可行性路径。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基于产品的微观层面测算了最新的我国区域性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尝试从省际层面深入探究和回答我国出口产品質量是否持续稳定提升这一重要命题,从而为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提供来自我国的经验事实与参考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探寻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本文着重研究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方法及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路径,故而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

第一,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方法。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市场竞争不仅是价格竞争,更是质量竞争。出口产品质量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做好质量测算,国内外学者为此不懈努力,目前涌现出较为丰富的质量测算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单位价值法、特征指标衡量法、供给需求信息直接估算法、需求信息回归反推法。(1)单位价值法。将贸易产品的单位价格作为产品质量的衡量标准。采用该方法的学者有Bastos & Silva(2010)、Alessandria & Kaboski(2011)、Manova & Zhang(2012)、李坤望等(2014)、刘晓宁和刘磊(2015)等。(2)特征指标衡量法。通过产品自身的各项性能,设计具体指标对该产品的质量进行度量。采用该方法的学者有Chen & Juvenal(2016)等。(3)供给需求信息直接估计法。将质量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离出来。采用该方法的学者有Feenstra & Romalis(2014)、王树柏(2015)等。(4)需求信息回归反推法。利用消费者需求的优化选择反推质量,将质量表达为可观测变量。采用该方法的学者有Gervais(2009)、Hallak & Schott(2011)、刘丽(2012)、施炳展(2013)等。

第二,关于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关键因素。罗丽英(2016)关注技术研发、转化和综合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提高综合技术创新效率能够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从技术研发效率视角看,在高技术行业中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最为明显,而在中技术行业,技术转化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最具影响。唐丹丹(2019)分析论证了政府补贴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总体上政府补贴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企业异质性,政府干预产生的效应和作用又不完全相同。

综合上述已有研究可知,出口产品质量测算的方法丰富且已趋成熟,国内外学者也对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究,但少有学者主要研究中国不同地区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式。

三、模型和数据

出口产品质量这一核心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国研网货物贸易数据,多数学者认为产品质量越高的产品单位价值也越高,如Schott(2004)、Hummels & Klenow(2005)、Hallak(2006)及Hummels&Skiba(2004),因此他们利用产品单位价值作为替代产品质量的近似指标。直到Khandelwal(2010)与Hallak&Schott(2011)打破上述假定,认为在商品价格接近或相同的基础上,市场绩效是正向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假设在消费者的CES效用函数基础上求解最优化问题,得到消费者对不同产品h的需求满足xi(h)=[qi(h)]σ-1[pi(h)]-σP1-σY,P={∫h∈H[pi(h)∕qi(h)]1-σdh}11-σ。其中,pi(h)表示产品h的价格,P表示加总的产品价格指数,Y表示世界各国进口中国产品总支出。进一步整理可得到xiht=qihtσ-1p-σhtP1-σtYt。xiht表示t年i省出口h产品的数量,qiht表示t年i省出口h产品的质量。参考Khandelwal等(2013)的做法,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并作计量回归得出本文测度质量的核心公式,即qiht=lnq︿=εihtσ-1。为方便比较不同省份不同种类产品质量水平,进行了如下标准化处理:squalityiht=qualityiht-minqualityihtmaxqualityiht-minqualityiht。这样产品h的整体质量、跨期及跨区域的质量指数就可以通过在所有年度、所有省际层面上进行加总来获得并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