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危重评分设置护理资源在PICU患儿护理中的 临床效果分析

2021-11-08张娟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危重危重症入院

张娟娟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急诊儿科,广东 深圳 518102)

0 引言

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的患儿常病情严重,且病情发展较快[1]。目前临床医疗人员通过现代化的医疗措施和复杂的临床监视技术,集中人力物力的运用,对重症患儿进行科学监测,并给予其全面严密和持续的治疗和护理场所[2]。因PICU患儿病情变化快,导致护理工作量较大,严重造成了护理工作量的流失,因此建立危重患儿护理评分系统进行配置护理资源显得尤为重要[3]。本文选取80例我院收治的危重患儿使用PICS评分系统配置护理资源,观察其与传统责任护理方法的不同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两组根据PCIS评分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个月~15岁,平均年龄(4.1±0.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年龄(3.5±0.3)岁。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经比较性别、年龄和PC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

1.2 方法

依据PICS评分法[4]分别对两组患儿入院时和入院后1、2、3、7d时进行评价;入院3d时对两组患儿的器官健康和衰竭情况进行评估。试验组:根据患儿的评分不同判断其病情和护理需求,并制定优质护理和合理的护理资源配置,并加强对极重和危重症患儿的仪器设备配置的调整。极危重症患儿的护患比例配置为1.5∶1,并给予特级护理;危重症患儿的护患比例配置为1∶1,非重症患儿的护患配置比为0.5∶1,并给予预防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随机将患儿分配至每个责任小组,每个组的责任护士分别对其进行护理,并监测患儿心率、血压和体温,按照医嘱给药并给予饮食指导。

1.3 评分标准

PCIS评分系统中包括pH、血压、心率、呼吸、血钾、血钠、胃肠功能表现、动脉血氧分压、血肌酐、尿素氮和血红蛋白等;非危重评分为81-100分,危重为71-80分,极危重≤70分,并根据评分草案附录标准评估两组患儿是否存在单器官或多器官衰竭(MSOF)。两组均给予相同测评,但对照组未给予护理资源配置。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观察两组患儿的MSOF和并发症发生率及PICU入住时间、功能器官衰竭数、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答题满分为50分,>30分为满意,内容包括:配合抢救、责任心、业务能力、病情观察报告和正确执行医嘱。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危重症评分的变化

试验组入院时的PC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3、7d时的PCIS评分不断升高;入院后的1、2、3、7d时试验组PCI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小儿危重评分的变化(±s,分)

表2 比较两组小儿危重评分的变化(±s,分)

分组 例数 0d 1d 2d 3d 7d F P MS组内试验组 40 86.38±4.90 90.36±4.91 93.14±1.42 95.57±1.63 98.25±3.36 78.178 <0.01 13.001对照组 40 85.21±2.78 82.15±6.50 80.45±7.82 89.21±3.65 90.28±9.33 91.146 <0.01 75.801 F - 5.233 63.753 56.074 46.148 35.538 - -P - >0.01 <0.01 <0.01 <0.01 <0.01 - -MS组内 15.133 63.753 56.074 46.148 35.538

2.2 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的情况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SOF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功能衰竭器官数、入院P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间各个观察指标的情况

3 讨论

PCIS评分系统包含了生命特征、生理学和意识强弱等,此评分系统可客观评价患儿的病情,并对不同等级的危重症患儿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患儿临床预后[5-6]。ICU重症病房中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而PICU中的患者病情变化较快,且复杂,而患儿缺乏沟通,给临床护理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有效的评估患儿病情,并针对病情给予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7-8]。PCIS评分可根据患儿的病情、体征和各项生理参数进行加权或赋值,使之通过量化的方法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作出有效评估[9-10]。有研究发现PCIS评分>80分时患儿的病死率较≤80分低[11]。因此应对PCIS评分≤80的危重和极重患儿进行密切监护,随时应对突发情况。PICU患儿因病情严重,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多侵入性医疗操作,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快,且危险性较高。

有研究发现,PCIS评分可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且适当干预指导后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存在重要价值[12]。本研究发现试验组MSOF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功能衰竭器官数和入住P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危重症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可依据入院不同时间的PCIS评分制定对应的PCIS评分曲线,并根据PICS评分监测掌握患儿的病情动态,客观和准确的把握患儿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入院时的PI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3、7d时PIC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升高,说明多次行PICS评分可对护理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改善患儿病情。有研究发现,当PCIS评分≤70分时,患儿易出现多器官损伤的情况,而评分越低,发生率越高,此结论与本文结果相同[13]。本研究总结发现,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可使护士各司其职,可准确识别患儿的病情变化,提高了专科护理服务的内涵质量,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还可借助PCIS评分进行客观评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PICS评分可有效改善PICU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患儿临床预后,且多次行PICS评分可帮助医护人员监控患儿病情,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提高了患儿生存率。

猜你喜欢

危重危重症入院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