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成因及治理机制研究
2021-11-08孔艳春苏为斌杨雪琼
孔艳春,苏为斌,杨雪琼
(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a.建筑工程学院;b.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2.云南工商学院高校边缘计算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1701)
“光棍”是指30岁以上没有结婚或重返单身的男子。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在贫困偏远的农村中光棍问题尤为严重。光棍是农村中的特殊群体,特征鲜明,数量呈现激增态势,普遍属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力量特殊关注。如何激发这个群体的内生动力,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此,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利用常年驻村扶贫的机会,从2018年2月—2021年2月间在滇西南L县X村做了为期3年的田野调查。调查期间,本文主要运用了入户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村两委干部、小组干部、村民代表、调研目标本人等开展了深度个案研究。在借鉴之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农村光棍内生动力激发机制,运用小数据着重于个体精准性、强调个体因果性的特征,创新性地把小数据采集、分析、推理和案例展示等相关技术运用到村庄的研究工作中,对以后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梳理学界既有研究,笔者以“农村光棍”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5年1月1日—2020年11月5日,25年里有59条结果。本文以农村光棍研究中既有的59条文献为例(图1)进行分析,其中学术期刊43条,学位论文10条,会议1条,报纸2条,特色期刊3条。
图1 中国知网“农村光棍”主题论文年度发表情况
如图1所示,近些年农村光棍问题受到关注,既有学术成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1 对农村光棍的成因研究
农村光棍成因研究是现有学术成果的主要部分,可划分为5个研究方向:
1)从地域差异的视角进行研究。杜姣[1]从农村地域差异的角度,对光棍的成因和类型进行分析。邢成举[2]通过凤城和新县2个村庄的比较研究,从地域性的角度对男性光棍构成差异进行解释。刘成良[3]对不同区域下光棍形成的机制进行研究。
2)从人口学角度进行研究。岳龄[4]认为农村男女比例失调从宏观角度加速了光棍的形成。
3)从家庭关系和婚姻模式变迁角度进行研究。刘升[5]从家庭结构角度来解释光棍现象。陶自祥[6]把光棍问题嵌入到具体的家庭伦理关系中,提出“代内剥削”概念作为研究光棍的分析变量,从家庭内部对光棍现象进行分析。
4)从社会历史变迁和城市进程的角度进行研究。赵万林[7]认为,城镇化进程是导致农村“光棍”加剧的原因。黄佳鹏[8]认为,光棍现象受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代造成光棍的成因也是各异的。
5)从家庭整体和个人等方面进行研究。伍海霞[9]从小数据入手,对农村光棍成因进行实证调查。
1.2 从社会弱势群体视角研究
将农村光棍视为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注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王磊[10]从光棍群体的性行为与福利、心理福利和生活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研究该群体的生活状况。李艳等[11]认为应当从生理和心理上给予光棍群体更多的关注。韦艳等[12]提出了大龄未婚男性可能面对的家庭压力及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袁明宝[13]在研究光棍特征和成因后,针对边缘与消极现象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尝试。王跃生[14]、杜海蓉[15]认为需要关注农村光棍群体的居住方式和养老问题。
1.3 对农村光棍的社会风险研究
部分学者则从农村光棍群体对社会带来的风险层面进行研究。刘燕舞[16]和靳小怡等[17]认为光棍会对农村公共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1.4 农村光棍衍生课题的研究
最后是对农村光棍相关衍生课题的研究。如王向阳[18]由光棍问题延伸到对外地媳妇生成机制的研究。管成云[19]等研究了农村单身男子娶越南新娘存在的安全隐患。
2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从上述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如下3个问题:其一,基于农村光棍形成机理的研究比较多,而有效的治理机制的研究比较少;其二,侧重于运用人口普查等大数据分析其相关性,而疏于从小数据的视角研究其因果性。其三,结合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减少光棍群体的研究比较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回答3个“w”问题:光棍的贫困特征是什么(what)、偏远贫困农村光棍成因(why)、乡村治理过程针对谁激发内生动力(who)。
2.2 研究方法
本项目材料源自滇西南L县X村,通过近3年的田野调查,对该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光棍个体等开展了深度个案研究。
本项目以驻村扶贫点为研究基地,设计针对农村光棍的小数据问卷调查表,针对光棍群体日常生活状况进行长期跟踪记录,形成个案数据集,最后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激发农村光棍群体内生动力的有效机制。
3 X村总体概况及光棍群体的贫困特征
3.1 X村总体概况
L县X村位于滇西南高寒山区,辖10个自然寨、15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615户 2 115 人,常住人口422户 1 558 人;有耕地 5 435 亩,其中水田 1 764 亩、山地 3 671 亩,现有茶叶 5 517 亩,草果 2 602 亩,八角 4 726 亩,核桃 3 367 亩。
L县X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累计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732人。缺资金68户250人,占建档人口34.20%;缺技术90户305人,占建档人口41.72%;因病致贫15户61人,占建档人口8.34%;缺劳力19户43人,占建档人口5.8%;因残致贫24户65人,占建档人口8.89%;因学致贫2户8人,占建档人口0.96%。光棍群体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
本项目选取X村4个自然小组深入调研,83户,共有人口342人,其中光棍(农村中30岁以上含30岁,尚未结婚)22人,占总人口的6.43%;另外,60岁以内重返光棍7人,占总人口的2%。
由表1可知,该村组光棍人数(含重返光棍)为29人,占总人口数的8.48%;该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人,其中17人为光棍,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12.14%,占光棍总数的58.6%。
表1 L县X村1—4组建档立卡户光棍人数
在驻村调研时,笔者还统计了以上4个自然小组、共29例光棍的基本情况,年龄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L县X村1—4组光棍年龄分布
30~39岁的光棍有14人,占比48.28%;40~49岁的有8人,占比27.59%;50~59岁7人,占比为24.13%。很显然,30~39岁光棍群体占比最高。
3.2 X村光棍群体的贫困特征
通过长期驻村调研发现,光棍群体的贫困特征主要体现在:
1)不注重个人卫生,形象邋遢,人居环境差;
2)性格普遍内向,不善言辞,容易自卑,喜欢独来独往;
3)光棍多产生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享受着更多国家帮扶政策;
4)光棍普遍不愿走出寨子,走向外面的世界;
5)光棍多与父母共同生活,且多数父母可以接受孩子打光棍的现实。
4 L县X村光棍成因分析
本文结合上述的光棍个案材料,从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剖析了贫困农村光棍的成因(图2)。
图2 贫困农村光棍成因
4.1 社会因素
光棍群体的产生从社会层面上分析存在两方面原因:其一,受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女性资源总体稀缺,难以满足男性婚姻需求;其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村子中外出务工、求学的人口增加,人口流动进一步促使女性资源大量外流。
由表3可知,选择调查的村组人口342人,适婚年龄阶段(20~30周岁)有50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16人,女性仅占男性比率的47%。而16名适婚女性中已婚6人,且仅有2人与本村男子结婚,4人外嫁;10名未婚女性中,8人外出务工,仅有2人在村上,经过访谈发现,这2人都已经有了对象,且男方家境都较好。分析发现,该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表3 L县X村1—4组适婚男女人数
4.2 家庭因素
家庭层面主要从光棍家庭组成、父母健康水平和光棍在家庭中的年龄大小3个层面进行分析。家庭特征是影响个体婚姻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表4所示,有两兄弟的家庭光棍占比最高达到52%。从调查数据分析,在家庭中排行最小的男子最容易沦为光棍;父母健康状况不好占17%;一方或者双方亡故,结构不完整家庭的光棍比率最高,占62%。此外,在L县X村1—4组29个光棍中,兄弟俩及以上都是光棍的有4户,共8人,占该组光棍总数的28%。
表4 L县X村1—4组光棍家庭组成及父母健康水平
4.3 个人因素
李艳等[20]提出个人问题是造成光棍成因的一项重要因素。如表5所示,L县X村1—4组29个光棍中,健康状况良好的26人,残疾3人;身体健康良好的26人中,17人常年在家务农,2人常年在本县内打工,7人在省市县外打工;以2020年9月份入户经济核算数据为例,得到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帮扶,该群体年人均纯收入高于 4 000 元,普遍介于 4 001~9 999 元之间,10 000 元以上的屈指可数,经济收入整体低于非光棍家庭。由此可见,身体缺陷不是导致光棍产生的唯一原因,思想保守、不开化,不愿走出去,一辈子死守着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女性资源缺乏,也必然会加大成为光棍的可能;从职业角度分析,光棍普遍技术能力缺乏,倾向于在家务农,外出务工的比较少,因此收入水平偏低才是造成光棍现象的主因。
表5 L县X村1—4组光棍个人特征
光棍的个人成因,除了经济收入偏低、身体缺陷、个人主观意愿不强、职业技能较弱以外,还存在性格过于内向、不善言辞、生活习惯和人居环境差等方面的原因。
案例1 光棍李某,35岁,家境贫寒,5岁丧父,母亲为了养活他和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姐姐,以讨饭为生。初二那年,辍学回家种地,后来姐姐出嫁,仅剩下李某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年迈多病,生活困难,被认定为建档立卡户,享受国家低保政策、农危改政策,2018年建起了新房,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助下,他家的生活明显改善。但由于李某性格过于内向,容易自卑,常常会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公众场合不敢说话,参加集体活动时他习惯默默地呆在角落里。不爱干净,经常蓬头垢面,牙齿上糊着厚厚的黄色物质,那是长期不刷牙的表现,一双拖鞋可以穿一整年,2~3 cm 长的指甲中嵌满黑色的物质。
个人形象太差,生活不讲究,不善于表达是李某沦为光棍的主要原因。
案例2 钟某,51岁,属于重返光棍类型,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在国家政策帮扶下,2017年建新房,但他生活邋遢,从不收拾家务,每次入户都一片狼藉,吃过的饭碗随地摆放,甚至长出了厚厚的霉菌,他嗜酒如命,说话辞不达意。他的妻子被迫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过。寨子里的人视他为“异类”,大家不喜欢跟他交往。
生活习惯恶劣,人居环境差是钟某重返光棍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外流、家庭结构组成失衡、父母健康水平不佳等是光棍形成的外因;个人问题是导致光棍形成的内部因素,且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寻找激发光棍的内生动力,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提高光棍融入社会的自发性。
5 基于马斯洛理论的光棍治理机制研究
光棍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不容忽视的环节。从成因上分析,关键在于激发其内生动力。
如何激发光棍的内生动力?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21]。众多学者认识到“扶贫必先智志双扶”,光棍群体是 “志智双扶”的重点对象,人的价值观才是脱贫的最终根源。小数据从个体出发,通过统计个人信息,观察行为特征,挖掘分析数据,提高扶贫的精准度。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扶贫效果,改进扶贫工作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激发个体的动力,要精准把控其内在需求。本课题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需求来激发内生动力,建立需求—动力模型,提升光棍内生动力。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比喻为阶梯,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22](图3,表6)。
表6 光棍内生动力激发机制
课题组以L县X村为调研对象,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开展激发光棍内生动力的实践机制探索,从而为满足光棍群体的实际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让光棍在乡村振兴中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社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生理需求。属于个体的低级需要,如食物、水、空气、穿衣、住房的需要等,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在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L县X村截至2020年底整村实现了脱贫,平常米、面等粮食及食用油完全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肉、蛋、奶制品或豆制品想吃随时能吃,一年四季换洗衣物和御寒被褥充裕,住房安全稳固,政府牵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工作条件,设立护林员、保洁员、协理员等公益岗位以增加特殊群体经济收入,脱贫成效显著,光棍们生活越来越好,个体生理需求有保障。由于固定圈子里的适婚女性资源有限,部分单身男子把目光转向“缅甸新娘”。L县X村1—4组现有“缅甸新娘”10名,她们除了生儿育女,还会正常参加家庭劳动。迎娶外籍新娘的费用大概是2~4万元,较娶本地新娘费用低。“缅甸新娘”一定程度缓解了光棍问题,但也具有隐患,本调查地出现2名外籍新娘逃婚的现象。
二是安全需求。包括个体对稳定的生活条件、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为了满足光棍群体的安全需求,政府和各级机构一方面通过产业帮扶,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增加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对身体残疾、大龄光棍群体加大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在低保金、五保金以及救济金方面适当倾斜,医疗保险和养老金有保障,从而提升该群体的社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社交需求。社交行为是人类社会属性使然。然而,光棍性格普遍内向,不善言辞,容易自卑,喜欢独来独往,这些特征均阻碍着正常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健康心态的养成。政府通过外在帮扶和提供更多社交机会,结合民族风俗、节日庆典等开展有意义、有温度的民间娱乐活动、茶话会等,对于扭转光棍的孤僻性格具有积极意义。
四是尊重需求。包括对自我价值和成就的满足程度,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认可。光棍普遍收入较低,多产生于建档立卡户家庭,享受着更多国家帮扶政策,没有妻儿,多与父母共同居住,不注重个人卫生,形象邋遢,人居环境差。他们因为这些特征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甚至陷入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中。为改变现状,激发光棍内生动力,基层政府组织应探索公开奖励和表扬机制,定期对勤劳、卫生、互帮互助的光棍个体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榜样。如建立“爱心超市”,结合综合评分,对提升明显的个体进行积分兑换商品奖励。目的在于改善光棍人居环境,提高劳动积极性,缓解喝酒成风烂醉如泥现象。
五是自我实现需求。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一种充满进步与希望的正向能量。调查研究发现,光棍群体潜意识希望自身仍具有与社会相关的适应能力,并且希望这种正向能量对他们的生活状态起到调节作用。有关方面在激发光棍内生动力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光棍的个性、习惯和需求,探索适当的治理机制,不能低估光棍对社会的贡献,应当树立光棍的自信心,如结合L县X村特色产业,开设茶叶种植技能培训、茶叶加工培训、养殖培训、电子商务培训、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培训等技能培训班;针对训练有素的光棍,选拔其担任小组长、会计、村干部助理、脱贫发展委员会成员、村级网格化管理员、护林员、保洁员等,从而改变社会对光棍的传统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