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在首次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中焦虑情绪缓解的应用效果

2021-11-08齐小文单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胃镜内科心率

齐小文,单娟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0 引言

电子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是将电子胃镜经口咽插入人体胃腔从而对胃肠相关疾病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主要手段。电子胃镜检查极大地提高了胃肠道疾病的确诊准确性,促进了对胃肠道疾病相关基础机制的研究。但电子胃镜是一种侵入式的检查技术,部分患者因缺乏对其检查原因、检查过程的了解,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其在检查过程中与医生的配合,患者依从性的降低易影响检查结果甚至在过程中被迫导致检查中止[2]。

近年来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逐步被各医疗机构所采用,将消化内科常规化的电子胃镜健康教育内容与手机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加以结合,有利于形成更具实用价值、可接受程度高的健康教育模式[3]。但消化内科护理任务繁重,护理人员用于特殊操作前后的宣教时间与精力均相对有限,如何解决常规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耗时较多、信息传递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患者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不佳等问题日益成为提高消化内科优质护理的焦点问题[2,4]。本研究尝试以手机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对电子胃镜检查患者进行全方面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019年7至12月首次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2.31±5.26)岁;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2020年1至6月首次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平均年龄(46.25±6.14)岁;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均符合检查指征,无禁忌证,两组患者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患者接受包括一对一口头指导,告知患者检查前禁食禁饮时间,检查前应服用相关药物、咬口器的使用方式,入镜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检查后2h进食的注意事项。检查前发放彩色宣传资料并签署知情同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化内科互联网平台等干预手段,具体实施方式如下:①以消化内科原有宣教资料为基础, 组织护理人员分工制作消化内科公众号、网络电视相关宣教视频、各类特殊检查注意事项二维码,护理人员随时注意其所分管专题方面的新进展资讯根据最新指南相关内容进行课件更新,灵活加入相应的图片、动画、流程图等,丰富表达信息,护士长进行信息的审核和发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②在院区主要通道及患者床头悬挂互联网平台操作指引,尤其是新入院患者责任护士应着重引导,告知患者及家属进入平台的多种方式及相关功能介绍,每日对患者进行操作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病区内网络电视24h循环播出宣教视频,宣传栏张贴公众号二维码、特殊检查注意事项一键扫码观看。③同时构建起护士与患者定向“一对一”网络互动渠道,公众号每日专人负责接受患者的私信咨询,并及时解答。首次进行电子胃镜的患者,在检查当日晨间护理时,运用移动查房车播放电子胃镜检查全过程,一对一了解患者对电子胃镜的心理准备程度,着重对焦虑程度评分较高的患者教会其通过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其焦虑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胃镜操作时间:从胃镜进入口腔为起始时间,全程以秒表开始计时,至胃镜完全退出口腔时记录为操作时间。②生理指标:在进行胃镜操作前30min、操作前10min、操作后10min由专人进行血压、心率的监测,所有患者测量时均采取坐位,均测量右侧上肢,均使用同一台电子血压计。③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电子胃镜检查前后由精神医学科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HAMA评分[5,6]。按照我国心理量表评估标准:HAMA 总分<7分为无焦虑,>7分为可能有焦虑,>14分为肯定有焦虑,>21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29分为可能有严重焦虑。④检查后7天取胃镜报告同时对患者进行护士满意度测评,测评维度包括操作过程、知识掌握途径、知识丰富程度等进行打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双人数据录入及整理,SPSS 22.0统计软件(SPSS Inc., Chicago, IL, USA)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电子胃镜操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电子胃镜操作时间(20.73±1.90)min,对照组电子胃镜操作时间(25.03±2.26)min,观察组电子胃镜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操作前后血压、心率比较

在进行电子胃镜操作前30min、操作前10min、操作后10min两组血压、心率比较(见表1),不同时间段依次对比两组间的比较 (见表2、表3、表4)。

表1 两组操作前后血压、心率比较(±s)

表1 两组操作前后血压、心率比较(±s)

组别 操作前30min 操作前10min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分)观察组(n=60) 141.87±8.92 92.02±4.26 88.22±2.96 132.28±132.48 86.28±3.85 86.47±3.53对照组(n=60) 141.72±9.34 91.95±4.58 98.08±7.35 132.48±2.54 86.28±3.85 100.32±3.5 t值 0.90 0.82 -9.92 -0.39 -0.70 -21.55 P值 0.92 0.93 0.00 0.69 0.48 0.00续表1组别 操作后10min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分)观察组(n=60) 122.85±6.17 86.52±3.87 86.32±3.60对照组(n=60) 121.17±7.02 89.98±1.49 86.4±3.53 t值 1.39 -6.46 -0.12 P值 0.16 0.00 0.90

表2 操作前30min与操作前10min比较

表3 操作前30min与操作后10min比较

表4 操作前10min与操作后10min比较

2.3 两组操作前后焦虑程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操作前后HAMA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操作前后HAMA评分比较(±s)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观察组(n=60)对照组(n=60) P值操作前 8.20±3.60 14.42±4.77 0.00操作后 5.90±3.05 7.48±1.77

2.4 两组出院随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出院随访满意度(97.97±1.57),对照组出院随访满意度(95.52±2.69),观察组出院随访满意度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优势显著

将健康指导与健康知识技能通过生动直观的电子课件,清晰、实时连续输出,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现场护患互动与远程观察指导功能,形成了全新的专业化的线上+线下结合式健康宣教供给模式,同时兼具高度的及时性与有效性的特点[7]。本研究通过对首次性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建立线上+线下的电子宣教模式,通过公众号平台、手机互联网平台,有针对性的相关人员推送对电子胃镜相关检查的过程、注意事项、肠道准备等相关内容,利用图文、动画、让患者全方位的了解电子胃镜的相关内容,责任护士宣教过程更加顺利和易理解[8]。以达到降低患者因焦虑情绪所导致检查过程被迫中止,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9]。

3.2 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缓解电子胃镜患者的焦虑情况

电子胃镜检查因其直观性、诊断性强的优势,日渐成为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道疾患的检查和治疗中而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式操作,受检查者易产生紧张心理[10],这种紧张的应激随着检查的临近而加强,能够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良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恶心、呕吐、气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甚至不能完成操作,给医护和患者均带来很大的不便[11,12]。患者焦虑常来自对首次电子胃镜的不确定感,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模型也指出,提供基本信息是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的策略[13]。本研究通过对120位首次性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操作时间、操作前后血压、心率情况、焦虑程度、出院随访满意度,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通过合理的线上+线下的健康教育的结合手段,由于患者过程中的配合缩短了检查时间,随着检查时间的临近患者虽心率有一定程度的加快,但血压情况还是趋于平稳,检查前后对比也没有大幅度的波动,以上均说明患者在电子胃镜过程中依从性及配合度均良好。

通过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通过直观的画面、视频,生动的讲解,能够减轻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强度,利于电子胃镜检查医患、护患顺利的配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缓解检查前、检查后因对检查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降低并发症,提高检查成功率。

猜你喜欢

胃镜内科心率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心率多少才健康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