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膀胱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和出血的影响研究

2021-11-08李晓生江文生马文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电切痉挛冲洗

李晓生,江文生,马文松

(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揭阳 515300)

0 引言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疾病,该病会造成患者排尿障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是该疾病的经典治疗手术,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段、创伤小、恢复快、远期效果理想等诸多优势[1]。但是在治疗后患者需要实施膀胱冲洗,该措施可能会造成患者膀胱痉挛、膀胱出血、血块堵管等情况[2]。有学者认为将冲洗液温度调整至适宜人体的温度有助于降低该类情况的发生[3]。笔者基于此将腋下体温的膀胱冲洗液对患者进行术后膀胱冲洗,发现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为2020年03月至2021年07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并实施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计20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方式,组名分别为试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均为100例。试验组患者的年龄最小为64周岁,最大为80周岁,平均年龄为(71.35±5.31)周岁;在参照组中年龄最小为63周岁,最大为79周岁,平均年龄为(70.98±4.37)周岁。从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可观察到,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的自身一般病例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遵循自愿原则,患者自身已通过文字或语言等方式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予以批准;②患者意识清晰,能够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回应。

排除标准:①患者除去该疾病之外,在此前或者突发其他影响观察结果的疾病,如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②患者自身携带精神类疾病,如人格分裂等,临床上无法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确认。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冲洗方式,在术后均将患者送至一般病房,然后将术中留置的F20bardia三腔气囊导管与冲洗管路进行连接,然后将生理盐水装入冲洗装置,将患者置于平卧体位,将冲洗装置置于距离膀胱水平面60cm处,保证冲洗压力适中。确认管路无误后打开冲洗装置进行冲洗,起始速度为150滴/分,在打开冲洗装置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保持对冲洗液颜色的注意,当排出冲洗液颜色为鲜红色时保持150滴/分的速度不变,当冲洗液颜色变为淡红色后将冲洗速度调整至100滴/分,当冲洗液颜色变为淡色,不明显后将冲洗速度调节至50滴/分,然后逐渐降低至25滴/分,保持25滴/分,20min的冲洗时间后患者的冲洗液颜色仍然为无色状态下解除冲洗。在实施冲洗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讲解冲洗的必要性,同时密切注意冲洗管路的畅通,每30min全部检查一遍冲洗管路,确认无受压、阻塞、脱落、扭曲的情况,嘱咐患者自身也应当注意。

参照组患者直接采用室温的生理盐水冲洗。试验组则是先行测量患者的腋下体温,然后将冲洗液置入恒温箱内加热,将冲洗管路与恒温箱连接,加热温度固定为患者的腋下温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冲洗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膀胱痉挛评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冲洗信息与术后恢复信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膀胱冲洗的并发症及痉挛评分

由表1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的痉挛发生率(11.00%)、出血发生率(7.00%)、血块堵管发生率(5.00%)以及痉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痉挛(39.00%)、出血(20.00%)、血管堵管率(18.00%)及痉挛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膀胱冲洗的并发症及痉挛评分的比较[n(%),(±s)]

表1 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膀胱冲洗的并发症及痉挛评分的比较[n(%),(±s)]

组别 例数 痉挛 出血 血块堵管 痉挛评分试验组 100 11(11.00) 7(7.00) 5(5.00) 5.18±1.13参照组 100 39(39.00) 20(20.00) 18(18.00) 7.65±1.29 T/χ2 20.907 7.236 8.303 14.403 P 0.000 0.007 0.004 0.000

2.2 比较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冲洗液与恢复信息

由表2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的冲洗液用量、冲洗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在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试验组和参照组病人临床手术信息的比较(±s)

表2 试验组和参照组病人临床手术信息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冲洗液量(L) 冲洗时间(h) 下床时间(d) 在院时间(d)试验组 100 10.43±3.15 12.11±2.37 3.03±0.87 8.15±2.14参照组 100 16.35±3.47 13.78±2.58 4.05±1.15 11.35±3.75 t 12.632 4.767 7.073 7.4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前列腺电切术后是当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典术式,其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创伤低,术后恢复快。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其会对患者的膀胱尿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影响,为保证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一般需要用膀胱冲洗液,也就是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膀胱进行持续冲洗。但是膀胱冲洗也是一种带刺激的操作,一样会对患者的膀胱造成影响,如何降低膀胱冲洗的时间、降低膀胱冲洗对于患者膀胱的刺激是对该类患者此环节的干预重点[4]。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该情况会造成患者膀胱剧痛,存在急迫的尿意,然后造成患者尿失禁,而尿失禁则有较大的概率造成患者继发性出血,而出血则会极大的提升患者血块堵管的概率[5]。在早些年,临床上对于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膀胱冲洗多是采用室温,但是发现室温冲洗液会刺激到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增加患者的膀胱痉挛的可能,继而造成患者继发性的出血[6]。该类情况除去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外,还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恢复及创面愈合。因此确定适宜的冲洗温度是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膀胱冲洗造成刺激的关键。

临床研究显示,人体在较低温度液体进入后,会快速影响进入部位的外周与核心温度,当此类情况往复进行的时候会快速带走人体的大量温度,而膀胱冲洗也是如此,冲洗液的流速越快,冲洗量越高,被带走的温度也就越大[7-8]。快速降低的温度会使血小板的聚居出现异常,继而极大的提升患者的出现继发性出血的可能。据原征等[9]在2018年的对照研究显示实施体温温度膀胱冲洗液冲洗的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实施室温冲洗的患者(P<0.05)。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室温冲洗液的参照组患者的膀胱痉挛情况与出血发生率、血块堵管发生率都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论与以往的结论相符。此外在低温度的冲洗液进入人体带出大量的热量后,患者会自觉寒冷,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一般偏大,基础的代谢能力与效率都较为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足够的热量给膀胱,而相对较长的冲洗时间则会累及全身的体温异常,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体出现心血管问题的风险,导致人体的机体状态降低[10]。较低的机体状态势必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就本次研究而言,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符合上述观点。且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使用腋下体温的冲洗液满足冲洗效果的冲洗量明显低于室温冲洗液,该情况有助于降低冲洗对于患者膀胱的刺激。笔者猜测认为该情况是因为,腋下温度较为相似人体温度,在进入膀胱的时候不会对相关组织造成较强的刺激,在冲洗的时候其保持较为良好的扩张状态,因此冲洗效果更好,冲洗量与冲洗速度也更低[11-12]。

综上所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前列腺电切术后实施腋下体温温度的冲洗液对患者的膀胱进行持续冲洗,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膀胱痉挛与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电切痉挛冲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鼻腔需要冲洗吗?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均粒滤料滤池反冲洗设计浅谈
钬激光碎石联合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
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