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院前急救和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 的临床效果

2021-11-08黎悦华张建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脑部溶栓神经功能

黎悦华,张建辉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比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比比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威胁非常明显,而且致残率比较高,出现偏瘫患者占比六成多,在发生疾病后,头部形成血栓,脑部血管出现闭塞,患者的活动等受到限制,而且存在不良情况的出现,对生活质量影响比较明显[1]。在患上疾病后,需要及时开展治疗,在最短时间内溶栓,改善疾病情况,减少脑组织受到的损伤,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院前急救和急诊介入一体化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中发挥的优势比较明显,缩短急救需要的时间,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及时控制病情,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2]。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的是院前急救和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女27例,男33例;最大和最小年龄为76岁、42岁,平均(51.9±5.6)岁。观察组:女28例,男32例;最大和最小年龄为78岁、41岁,平均(51.7±5.8)岁。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对本次实验知情;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损伤;出血倾向;资料缺失;中途死亡。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治疗,在接收到急救信号后,及时去往现场进行救治,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对送往医院患者进行开展血常规和CT检查,及时给药阿司匹林,并静脉滴注和0.9%氯化钠溶液血栓通,并给予患者神经营养剂。

观察组院前急救和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1)在接收到急救电话,在5min之内立即出发前往现场,在去往途中与家属电话交流,了解现场情况,并对家属开展指导,对脑梗死进行初步的判断,在将患者送往医院途中,提前一医院联系,安排科室做好相应的安排,做好急救方面的安排。(2)在入院之前,就要给患者用药,对血小板和生命体征进行纠正,控制在合理范围,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家属签字,Seledinger法穿刺,然后,放置导管,在血管造影的指导下,对血栓部位的情况进行检查,确定闭塞的位置、大小等,在完成相关步骤后,借助导管腔将微导管伸至病变,注入尿激酶和氯化钠,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是否再通,在40min完成灌注操作。(3)在手术结束后,拔出导丝、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绷带包扎,在术后进行制动,静脉滴注甘露醇药物.在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处理。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包括: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脑疝,计算发生率[3]。

参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评价,分数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神经功能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arthel)对患者的生活状况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

在治疗中,对效果进行评价,显效:脑部梗死面积减小超过70%,患者病情恢复稳定,生命体征等正常;有效:梗死面积减少超过50%,病情改善明显,在医学检查中,患者的病情改善比较明显;无效:疾病基本无变化,甚至更加严重,计算疗效[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情况(n,%)

2.2 两组指标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指标评分(±s,分)

表2 指标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6.4±2.4 7.2±2.6 45.3±6.8 65.8±4.3对照组 60 16.2±2.3 9.8±2.8 45.8±6.7 61.5±4.0 t 0.466 5.271 0.406 5.671 P 0.642 0.000 0.686 0.000

2.3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效果(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特点比较明显,发病比较突然,对患者的负面伤害比较大,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及时入院治疗,对患者来说,大部分为急诊治疗,在临床中,发现,该疾病在夜间和清晨比较多发,所以很多家属没有及时发现患者,导致病程时间延长,如果未及时开展救治,脑梗死的范围会不断增加,导致患者出现残疾,严重时出现死亡[5]。该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需要长期开展护理,所以对患者带来的负担比较中,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病情缓解等不利,存在二次梗塞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6]。所以及时开展有效的救治是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原则。在常规急诊治疗中,需要办理很多手续,需要排队等等,很多事项会花费时间,对患者的病情无法明确,导致溶栓时间延长,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的预后等产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不利于治疗[7]。

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模式对常规急诊实现优化和完善,对疑似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开展检查,在转运等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出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控制脑梗死的发展,减少不良症状出现的情况,降低脑组织出现损伤的程度,减轻脑部血流出现中断的情况,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而且患者在入院治疗前,能与院中的团队取得联系,并做好相应的准备,院前和院内实现无缝隙连接,最短时间内开展有效治疗。患者在入院之前,急救团队能及时准备好相应的药品和仪器等[8]。患者在入院之后,及时将患者转送到一体化中心,减少排队等各项检查的时间,患者能及时接受介入治疗,对脑部血管实现溶栓,加快脑部血流的快速恢复,改善血流供应的情况,降低脑部组织受到的损伤程度,对脑部缺血的半暗区病变速度实现控制,缩小梗死的面积,降低患者的脑部损伤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实现改善,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9]。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早期及时开展溶栓治疗为原则,治疗时间在6h之内,部分地区需要在4.5h内完成,该原则符合国内外专家的治疗准则,对脑组织的缺血半暗区来说,比较脆弱,存在可逆性,尤其是在发病数小时或者1天内,为不可逆状态,在该时间段内开始溶栓治疗,可行性比较高,能加快脑组织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进而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实现患者预后的改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改善,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10]。在一体化模式下能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导管注入尿激酶对血栓部位血流实现改善,降低脑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本次研究中,脑动脉介入和院前急救实现结合,对脑梗死实现及时判断,对脑梗死患者及时开放通道,为患者的诊治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程度上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容得到救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和急诊介入一体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比较明显,减少残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状况和神经功能改善显著,降低患者受到的伤害,疗效较高,要重视。

猜你喜欢

脑部溶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