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康复治疗效果

2021-11-08高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效贴腰椎间盘腰椎

高燕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主要是受外力影响纤维环部分或全部发生破裂,导致髓核以及软骨终版突出向外,并对周围脊神经根、窦椎神经形成压迫,最终于腰腿部位表现出放射性疼痛的骨关节性疾病[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以保守治疗为主,临床可选择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多种,如推拿、激光、针灸、物理疗法等,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中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临床研究证实肌内效贴扎技术可发挥良好消肿、止痛效果,能帮助感觉输入得到改善,可加快恢复软组织功能,不仅能对肌肉、关节提供支撑提高其稳定性,且不会对身体正常活动产生影响[2]。但肌内效贴扎技术当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不多,本研究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87例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肌内效贴扎技术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随机抽签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0.86±11.15)岁;病程10-29个月,平均(18.76±6.23)个月。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6岁-77岁,平均(61.35±10.19)岁;病程10-31个月,平均(19.13±6.7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3];②年龄18-80岁;③符合保守治疗适应证;④入组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⑤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依从度过低无法保证治疗完成;②机体重要脏器严重病变;③下肢深静脉血栓;④存在外科治疗适应证;⑤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结核、骨折腰椎肿瘤。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进行保守治疗,患者先将身体悬吊,将盔甲解除,接着迅速确定病理肌肉,并顺着病理肌肉所处经络部位实施推拿弹拨,最后实施悬吊运动干预,每次治疗持续半小时,每天治疗一次,每周治疗5天间歇2天,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应用肌内效贴扎技术进行保守治疗,选择从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采购的肌内效贴,参考中国肌内效贴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4]进行治疗操作。先通过CT检查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发生部位,接着可以选择如下三种方法进行肌内效贴扎治疗:(1)“X”形贴扎法:患者保持前倾坐位,于突出椎体部位将肌内效贴中间的锚固定好,尾向两端以自然拉力贴上。(2)“Y”形贴扎法:让患者保持端坐,身体稍微向前倾斜,在L5-S1附近固定好肌内效贴中间的锚,两条尾中的一条以自然拉力顺着竖脊肌延展向上,另一条尾以自然拉力延展至第12肋附近,实施两侧贴扎。(3)肌内效贴“Y”形贴法:患者保持端坐,在L4棘突固定好肌内效贴中间的锚,两条尾通过自然拉力向脐周延展,实施双侧贴扎。治疗每天1次,每次贴扎后保持一天时间,每周治疗5天间歇2天,持续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

疼痛程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

腰椎功能: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级(JOA)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腰椎功能,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生活受限度(14分)、膀胱功能(-6~0分,正常0分,轻微受限-3分,明显受限-6分)。量表总分29分,评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均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屈髋伸膝超过45°,完全恢复日常自理能力;好转:治疗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仍但存在,腰椎功能有部分提升,基本能日常自理;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较治疗前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腰椎功能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s,分)

注:较组内治疗前,*P<0.05。

分组 VAS评分 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4) 7.12±1.96 3.12±1.02* 10.12±3.62 18.12±4.82*对照组(n=43) 7.24±1.87 4.86±1.13* 10.29±3.27 14.15±3.79*t 0.292 7.543 0.230 4.264 P 0.771 0.000 0.819 0.000

2.2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韦乃信等[5]对比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良好效果,建立临床合理评估后正确选择进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相较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创伤,患者医疗负担请,不需经历手术康复期,安全性更高,尤其对于对手术耐受度不佳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疗的接受度更高。

肌内效贴扎技术应用后可发挥调整微循环的作用,可使肌筋膜功能障碍得意缓解,帮助患者水肿、失能、疼痛表现得到明显缓解。研究还发现,肌内效贴扎技术可对运动期间肌肉本体感觉、皮肤触觉产生影响,进而能使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肌肉收缩状态发生变化,另外还能促使皮下空隙增加,实现肌纤维更有序排列,从而可促进肌肉活化[6]。研究发现连续行肌内效贴20天可发挥良好止痛效果,患者VAS评分下降可超过2分[7]。本研究将治疗时间确定为4周共28天,以确保疗法可顺利发挥疗效。本研究观察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知相较选择悬吊推拿运动治疗方法,选择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能更有效控制病变部位疼痛,同时能帮助患者病变部位功能得到更大程度提升。肌内效贴扎技术改善疼痛的作用机制在于其延展性良好,于皮肤表面紧密贴扎时能形成存在方向性的褶皱,这一褶皱可对组织液、肌筋膜的流向形成影响,实现局部微循环的有效改善,给予临近肌肉组织更多营养,加快炎症因子吸收代谢,有效缓解疼痛。陶胜国等[8]进行的研究也证实贴扎技术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下背部痛程度,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P<0.05),也证实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性。其他研究在中频脉冲电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肌内效贴疗法,结果显示联合组有更高的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扎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可提高康复质量,更明显减轻患处疼痛,提高患者腰椎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效贴腰椎间盘腰椎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治疗孕妇的骶髂关节疼痛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