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

2021-11-08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0期
关键词:感染性血常规小儿

徐 莉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100)

由于小儿的身体的体质要较常人弱,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较差,所以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发生在其群体中,可以说小儿细菌感染疾病成为了威胁小儿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之一[1-2]。临床上小儿感染性疾病多会有细菌及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很多患儿在患病初期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在临床对其的诊断上时常会出现误诊及漏诊情况的发生,使小儿患上细菌感染性疾病后延误了患儿的治疗时间,如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未得到及时及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对小儿的成长健康带来一定不良的影响和危害[3]。在临床上为了更好地给予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所以在临床上必须要保证关于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医生诊断患儿疾病属于那种类型上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从而能对其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4]。在临床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时多会对其采取血常规进行检测,但是其检侧的准确率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样就会耽误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治疗。本次研究通过试验对比的形式,对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上,将检测的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儿科进行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的8000 例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检测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分为4000 例,试验开展时间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所选的8000 例患儿的年龄在2 岁--10岁之间,平均在7.53 岁,其中有4560 名男患儿,其余为女患儿。患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在小儿肺炎感染、肠炎感染及脑膜感染上。此次试验开展前均取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并将此次试验中8000 例在本儿科院检测患儿的一般资料在试验前进行整理并对比,其对比后的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数据可进行此次试验的组间比对。

1.2 检验方法

对此次检验的8000 例患儿均对其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时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实施,采集的静脉血2ml 用于血常规和C 反应蛋白,将静脉血放入抗凝管内,将其摇晃均匀后放入。血常规检测使用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器,当白细胞数值显示(WBC)>20×109/L 及WBC<5×109/L 时,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当血小板数值显示(PLT)<100×109/L 时,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新生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数值显示在CRP>8mmol/L 为阳性。将患儿静脉血内的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类型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并记录,在对患儿静脉血进行检查时要选择与检测设备匹配的该项检测的相关检验试剂和质控剂。

1.3 观察指标

将此次试验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和血常规的蛋白水平、白细胞总数及中粒细胞计数及检查阳性检出率作为此次试验的观察指标。并以白细胞数值显示(WBC)>20×109/L及WBC<5×109/L 时,说明检测结果判定为阳性,当血小板数值显示(PLT)<100×109/L 时,说明检测结果判定为阳性;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新生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数值显示在CRP>8mmol/L 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的8000 例患儿在此次实验中所涉及到的计量资料数据都行t值来进行检验(±s)、(n%)表示,组间比对用单因素方差来检验,两组所以数据都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来计算,显示P<0.05,说明纳入的8000 例进行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的患儿所有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别,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2 结果

2.1 此次试验所有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完成后,将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对比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测的检测指标,实验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总数及中粒细胞计数等指标,数据显示明显要比参照组高,详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对比(±s)

表1 两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对比(±s)

组别实验组参照组t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mg/L)14.11±8.51 1.99±0.94 8.4691<0.05白细胞总数(×109/L)11.02±4.25 7.19±1.59 4.8956<0.05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7.49±2.59 3.55±0.90 8.5697<0.05

2.2 单比较试验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采取不同方法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在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3.80%),检出例数为152 例;单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为(2.72%),检出例数在109 例;而但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为(0.30%),检出例数在121例。数据上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阳性率更高,数据上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由于样本过多影响到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检出率较低。

3 讨论

通常在临床上,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多会由细菌感染引起,在小儿群体内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在病情程度及临床症状上都不相同,在临床表现上有较隐匿性,很容易被忽视,有时因其症状不明显而被误诊或者漏诊,或出现临床诊断与其他疾病混淆的情况发生[5-7]。所以在临床上,有效的检测手段才能为医生在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上提供重要的依据[8-10]。而在临床上小儿患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症中菌群种类较多,所以有效的检测手段是鉴别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病症中菌群种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降低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误诊及漏诊的发生率有效方法[11-13]。在临床上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多会采用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诊断,但其检查结果会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对比的形式进行了组间数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的阳性率为(3.80%),单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为(2.72%),;而但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为(0.30%),而且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均明显比参照组的指标要高,数据显示为(P<0.05),有较高的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对患儿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上效果显著。同时还为医生诊断患儿疾病属于那种类型上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将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应用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检查上,其两项检测的结果可进行相关的佐证,在结合临床医生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诊断率,同时还能有效为临床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感染性血常规小儿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思考心电图之177》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