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中的结构力运用研究
——以《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为例

2021-11-08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跳音全曲德彪西

张 振

(益阳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 益阳 413000)

印象派音乐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德彪西于二十世纪初创作了《二十四首前奏曲》(分为一、二两卷)。这是德彪西最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是第一卷中的第四首,源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黄昏的和谐》中的第三句“声音与馨香在暮霭中回荡着”。此曲短小精炼,音型化的旋律让它朦胧而变化多端,展现出“声音”与“芳香”在“暮色”中结合的意象。

一、核心音的使用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有一个重要的A 音贯穿始终。在作品中使用贯穿始终的核心音在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中已经算是屡见不鲜了。比如,在其前奏曲《帆》中,核心音♭B 始终处于大字一组的低音区,这个音像一根定海神针,使全曲有一个统一的元素。《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这首钢琴曲和《帆》一样,也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调性,其核心音是所在调的主和弦的音或其他核心和弦音。在A 调上时,作品的核心音在一级和弦A(A、♯C、E)上,在中间段♭A 调时,核心音在一级和弦♭A(♭A、C、♭E)上。核心音起到了巩固所在调的调性的作用,无论旋律和声如何变化,都有一个稳定的支撑,使我们感受到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始终在同一种基调之下,慢慢地展开。

根据核心和弦音,可把乐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1-8),核心音为A 跳音,偶尔使用辅助E 跳音。第二部分(9-16),核心音使用A 八度加厚的长音铺底的形式。第三部分(17-26),开始部分是没有核心音的,但是运用了第二部分的结束句,放在高音声部不断地重复,与第二部分形成了统一的因素,最后又回到与第一部分开头一致的核心音。第四部分(27-40)是乐曲的中间部分,也是调性对比部分,第27 小节第一次出现♭A 核心音,它是承上启下的音,出现在乐曲的中间位置。其出现并不突兀。这部分的核心音的使用包括长音铺底和快速后缀之后的长音,这里使用了两个核心音♭A、♭E。在第37 小节,调性转回A 大调,其核心音又回到了A 音上。第五部分(41-45),乐曲虽然调号回到了A 调,但是核心音在A 调的关系大小调♯f 小调的同名大调♯F 上,其核心音为♯F 转和弦上的♯C、♯A 两个音,两个音相互交替连接构成下方的旋律线条。第六部分(46-53),核心音又回到了一开始的A 音的跳音上,首尾相呼应,结束了全曲。

通过图一的分析来看,全曲有三个主要的核心音——A、♭A、♯A。乐曲转变的三个调从A 转到♭A 再到♯A 最后又回到了A,回到开始的基调,首尾相呼应而结束。结构上是复二段体结构,其中第一段(一、二、三部分)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第二段是对比段落,是A 转到♭A 再到♯A最后回到了A,展现了与第一段的不同对比。通过核心音来看,又可以把乐曲看作回旋结构,核心音A 反复出现3 次。

图一

二、核心细胞构成与运用

《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这首作品中有三种织体音型即核心细胞构成(如图二所示)。第一种核心细胞(a)是纯四度加小二度和减五度的旋律线,到第二小节扩展了增五度和减四度。第二种核心细胞(b)是纵向大小三度的和弦还有延伸出的大二度。第三种核心细胞(c)是极具特点的跳音,最开始出现在低音处,起点缀和巩固调性统一的作用。

图二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这首作品全曲共有53 个小节,但是曲子的构成全部由第一小节所出现的三个核心细胞的组合而成。乐曲第一部分前两小节核心细胞的使用是一致的,第三、四小节上行旋律由a 细胞单独构成不变,纵向的b 细胞结合了c 细胞的跳音元素,而跳音c细胞反而转为b 细胞的保留音。第五小节到第一部分结束的第八小节,出现a、b 细胞的结合旋律,不止出现了a 细胞纯四度和b 细胞小三度的结合,还有b 细胞双音和c 细胞跳音的结合,在第一部分就巩固了所有核心细胞的地位。第二部分旋律声部开始用b 细胞衍生的大二度进行,中间和结束使用了a 细胞纯四度,c 细胞的使用总是在a 细胞使用的时候。第一个长音和弦是A 增三和弦,是a 细胞增五度的使用,在第二部分开始的第一个音,就已经与第一部分各个细胞的安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三是全曲各细胞在全曲音高使用上的安排。

图三

通过图三,我们可以看到三种细胞错综复杂的使用情况。该图只是对三种原始细胞的音符组成结构的分析,其细胞节奏特点的变化安排就更加复杂了。短短的53 小节,音乐元素不停地变化。每一句的节奏型、音区高低、强弱等都是不停地变化的,听众无法知道下一句会听到什么……

图四展现了全曲在调性和力度上的安排以及其所展现出来的结构。乐曲调号所展现出来的是非常清晰的再现三段体结构,中间段是变化对比段落。而本作品的力度构成上虽然只用了三种力度记号——pp、p、mf,但是组合上的安排比较复杂,会有不同的结构理解。它的力度记号与核心音所划分的六部分相符合。比如第一部分(1-8)力度记号从pp开始,以pp 结束。第二部分(9-16)力度记号p 经过变化最后又结束到p。每个部分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相同的力度记号。其结构划分也具有多样性,可以划分为三段体结构,也可以是再现带回旋曲结构的三段体。第一段是p 力度循环,第二段是mf 力度的循环,第三部分又再现第一段的p 力度循环。

图四

除了中间第三部分,其他部分每两个乐句就会发生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把乐曲分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这种多变也正是乐曲发展的动力所在。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德彪西高超的作曲技巧令人折服。乐曲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一个昏暗、安静的傍晚,低音低沉,中音浑厚,一直把乐曲情绪统一到结尾。

猜你喜欢

跳音全曲德彪西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钢琴作品《春舞》跳音演奏分析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跳音”技术
跳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合理的跳音技术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及表现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