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伙伴共进小组的班级评优模式探究

2021-11-07王国超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寄宿生学期伙伴

王国超

许多班主任会使用“积分制”来解决班级的常规管理问题,借助制度来代替容易反复的“小错教育”是明智的选择,往往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要求不高,对于积分的不在乎、不参与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难题,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积分制”的积极性,让全班所有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参与其中,就成为了班级管理的突破口,因此基于伙伴共进小组的班级评优模式则成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伙伴共进小组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德育特色,伙伴即为同伴,是同班同学之中与他志同道合的一拨人,所以伙伴是小组组建的基础,学生可以自主依据个人知趣、人际关系而自发建组,伙伴很多时候说的话、给的建议会比父母和老师更有效,伙伴的共需使竞争更有意义、更乐于参与。共进是小组组建的前提,有共进目标的小组组建能更好的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小组进步则班级进步。伙伴共进小组一般以4-8人为宜,我校的实践表明4-8人的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必须承担个人在小组的责任,为小组贡献智慧和力量,参与小组活动的不同环节,有一个人的不投入都会导致小组的不利。班级为每一个伙伴共进小组都配备了导师,这不仅是教师称呼的变化,更多的是任务和目标的差别,导师由班级的任课老师担任,学生自主选择,导师负责指导小组同学参与活动和学习。

班级评优事关班级的价值导向,事关学生的获得感和班级认同感,它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班级常规管理中“积分制”的兑换,另一部分是班级分配到的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等不同级别的评优名额。评优的获得者大多是通过民主投票而来,有的是班主任一票既定,甚至直接指派,有的是全班直接投票产生,简单粗暴,还有的是限定条件的投票,但投票的结果是往往只鼓励了少数获奖者而没有更多的教育内涵。

把评优工作和伙伴共进小组相联系,打破旧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科学,也使全班同学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知晓怎样才能获得优秀和奖励,这些前提工作可以使班级真正被调动,实现共进,实现班级的优秀。

一、制定班级积分细则,精细管理措施

伙伴共进小组“积分制”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班级的1位班长、5位副班长、1位团支书,每人固定一天做值日班长,班级共有9位生涯组长,组长轮流值班,班主任只协助和确保评价公平。通过讨论,全班将班级的常规管理中的到位时间评价、早读评价、课堂评价、作业默写评价、各种考试评价、活动评价、品德评价、卫生评价、纪律评价等内容都转化成了分数,并由值日组长轮流负责记录,值日班长在值班当天负责监督和统计,将学生应该做好的事情,以分数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

班级的管理措施应该服务于班级的管理目标,为了号召全班寄宿生早起晨读,我们给早到的寄宿生加1分,迟到的寄宿生扣一分,不迟到不早到的学生不加不扣,走读学生晚饭后早到教室学习加1分,迟到扣1分,寄宿生和走读学生每天都有一次公平的加减分机会。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号召全班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养成学生参与课堂的习惯,我们给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得到老师肯定回答的同学加1分,一节课加分不超过2分,一个评比周期中没有举过手的学生扣3分。参加各类问题活动和比赛,校级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区级获奖乘2,市级获奖再乘2,省级再乘2,国家级继续乘2,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获奖的质量也明显提升。再如,默写全对会加分,重默会扣分;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进步最大的5人加分,成绩最优的5人加分,单科第一名加分;学生主动问问题加分;拾金不昧加分;卫生打扫不合格扣分;课堂纪律、自修纪律、宿舍就寝纪律不合格扣分等等详细的评比细则,对于学生的常规学习和生活进行细致的量化。

为了保障积分细则的实施,需选定合适的项目管理人,平常生活中谁到的最早,指定他为统计早到和迟到的负责人;学习委员做早读评价的负责人;科代表做学科课堂和作业默写的负责人;值日班长做课堂纪律的负责人;劳动委员是卫生加减分的负责人;班主任是各类考试考核和参加活动考核的负责人等等。分数由值班组长记录、值日班长审核后誊写在记录表中。班级事务由学生团队自主管理,学生和班主任各有职责,有效减少了班主任的管理内容,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管理困难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

二、先小人后君子,赏罚分明有度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在讨论班级加减分的量时,我们以加分为主,要让学生既要有差距又要分数接近,努力就能赶上。扩大加分的面,学习、活动、表现、哪怕只早的起、卫生打扫的好都能对个人和小组有贡献。学习仅是一方面,让学生的正向评价遍地开花,人人都有参与争先的能力。集体商讨合适的分值和限定条件,控制生生差距,人人都有改进的能力。

学生为什么会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会给学生不断的反馈和强化,学生有进阶的愿望。我们可以借鉴游戏的优点,给学生的分值进行累加,并可兑换成技能,给更高分数的学生技能不断优化提高,让学生有动力。比如一次免罚、一次免作业、一次优先选座位、一次与老师共进午餐,一次外出体验活动,一次升旗手等等,给学生进阶的愿望。

班级中的小处罚变成了减分,不当行为扣除相应的分数,迫于小组间均分的评比压力,小组内伙伴间的调节会使学生有较好的改善,比如自修课中,第一次讲话参与者扣2分,第二次讲话扣4分,第三次讲话交由班主任处理,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学生会被多次扣分。班级的高压线可以给以多扣分处理,比如宿舍纪律扣分就会把学校的考核分数扩大3倍后扣在涉事学生身上,学生分数扣的就很肉疼,小组伙伴间会自发完成整改。

三、评优有据可依,明确努力方向

群体的优秀离不开个人的优秀,在伙伴共进小组的彼此促进中,小组成员和小组的获得感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某个学生是小组加分最多的人,某个小组是班级最优的小组,就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班级可以将班级位置分成小组数的地块,一个评比周期换一次座位,小组间按名次顺序选择座位位置,加分多的个人允许在小组内优先选座位,小组仅有建议组内座位的权利,最终的座位由班主任微调后决定,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视力健康需求和特殊情况,对小组间位置进行微调。一个评比周期内优先选小组位置的做法,学生反馈已经很有效了,最后两名的小组还要写书面反思并接受改进措施。小组间采用类似足球联赛的积分制,积分累加后评出小组的学期名次。

学校推进伙伴共进小组的实施,设置了学业成就奖、公益奖和优秀团队奖,班级的生涯小组评比分数帮助我们更科学的进行学生评价,学生做好了早读、上课认真听课并举手回答问题、作业默写有优势、主动提问数量多,这些表现往往与成绩成正相关关系,学业成就奖获奖可能性大。班级的优秀团队奖获得者是学期积分最高的小组。公益奖中的优秀共进伙伴,由班级一学期得分最多的学生获得;优秀课代表和优秀班干部由一学期工作中在伙伴共进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突出的同学获得,全班投票时不得投自己小组的同学评奖;优秀寄宿生由学期积分中宿舍卫生和纪律扣分最少、早到最多的寄宿生获得。每一项校内获奖条件学生都是明确的,给了学生努力的方向和同等的机会。小组积分制的推行也为区级、市级、省级等评优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学期中班级最受欢迎的活动时就是班级的学期总结大会了,期末考试后选一节课,班级会用班费买很多不同类型吃的,班主任也会自掏腰包补贴同学们一些吃的,摆满整个讲台桌,给班级里各项评优获奖的同学、重大活动的参与者、各项班级技能的获得者、各小组间的名次差别,给予“有明显差别”的物质奖励,给小组和成员获得感。但是我们会确保人人有份,让学生人人有参与感。期末考试后学生的心情本就很好,再有点小奖励,组织评優活动,学生都很开心,也很期待。

有一次区教研员到班级听课,在课堂反馈环节评价我们班级有两点不一样:1.高三课堂上学生真心的抢着举手回答问题,很少见。2.学生座位安排有多桌是男女同学同桌,很少见。我想回答这一切的答案就在班级的伙伴共进小组活动的开展,是小组评优模式给了班级正向价值的引导,是小组评优活动给了我们优秀下去的动力。学生毕业时同学关系最好的往往是共进小组的伙伴,因为他们一起经历了努力,经历了进步,经历了优秀。基于伙伴共进小组的评优模式让每一个“过程”被见证,每一个“优秀”被凸显,每一个“评选”被努力。

猜你喜欢

寄宿生学期伙伴
我的“好伙伴”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