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立体教学资源构建及课程思政研究

2021-11-07叶晓霞吴民华张标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叶晓霞 吴民华 张标

摘  要:教学团队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为目标,针对传统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开展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包括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开展多元平台混合式教学;深化课程思政教育;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目标和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改革成效显著,形成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课程思政育人明确、考核评价全面的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优秀、精炼、新颖,教学过程有深度、有温度、有吸引力,学生满意度高;课程育人效果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均得到提高,助力培养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组织胚胎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5-0094-04

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根据《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新要求、新任务。医学是人学,医学教育必须是全人教育[2]。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医科大学积极推进医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提高课程育人能力,在医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文化、医学人文、职业/科学素养、时代精神、爱国情怀等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致力于培养服务健康中国的医学家和科学家。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形态学基础课程。由于授课对象多为低年级医学生、学科内容基础枯燥、缺乏临床联系,传统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教学资源比较单一,缺乏师生互动沟通渠道和多样有力的教学支撑。

(2)课程教学形式单调、效果不佳:理论教学缺乏互动,且教材内容与临床联系不够密切,学习热情不高;实验教学对显微设备依赖性高,学生难以自主巩固学习,学习效果不佳。

(3)课程评价体系以期末实验和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督评价,课程考核结果不理想。

(4)传统课程教学缺乏更全面的育人目标、仅专注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不足、课程思政资源相对缺乏。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加强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要求,以及组织胚胎学课程传统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教学团队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为目标,深入“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平台混合式教学,打造组织胚胎学育人优课”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一、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为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良好支撑

(一)完善課程设置及教学大纲

依据学科发展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修订完善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大纲,针对人才培养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课程育人理念,增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明确课程育人指标和功能。

(二)根据教学需要建设丰富立体化教学资源

教学团队根据需要构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不同专业和层次、课堂内与外多种教学需求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具体包括组织编写出版了理论课、实验课教材,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匹配、针对性强;编写出版了习题集、彩色图谱,增加教学辅助资料;录制了课程教学视频,建设了网络公开课、开放共享;建设了理论和实验考试题库,形成标准化考试方案;建设了各章节病例资料库,有计划分步骤地部分开展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BL)和小组合作学习(TBL)。针对课程难点之一的胚胎学部分,教学团队不断充实胚胎学实物标本及各类模型,录制胚胎学模型观察讲解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后学习。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化可共享、可互动教学资源

教学团队首先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教学视频、配套课件、教案、电子教材、模拟测试题等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对社会开放共享,满足自主学习需求。考虑到医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教学团队建设了形态学虚拟互动实验室应用于实验教学、增加实验教学过程互动和监督;组建了组织学数字切片资源库、形成数字切片教学网站,供学生课堂内辅助、课堂外巩固学习。为满足大规模线上教学互动需要,教学团队还建设了超星学习通在线课程,逐步完善了章节测试题库、随堂测试、在线实验报告、调查问卷、课程讨论话题等可互动教学资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多元可互动的教学平台,满足了课程各种教学形式的需要和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要求。

二、利用多元平台开展交互式混合式教学,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利用学习通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能力

教学团队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建设了学习通在线课程,利用学习通互动性强、操作简单、师生沟通方便的优点,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前线上教学视频自学、自学后线上章节测试、线上课程发布相关讨论话题、学生疑难问题收集;线下理论课教学讲解重难点和答疑、当堂进行线上随堂测试;线下实验课后完成线上实验报告。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均给予积分奖励,重要活动计分纳入课程最终考核,这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过程,极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参与能力,以及自我监督和评价能力。

(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病例式CBL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分析能力

组织胚胎学为医学形态学课程,教材主体是对人体结构的描述,内容较枯燥,与临床联系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团队精心选取了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临床病例、建立了病例资料库,比如结缔组织过敏性荨麻疹病例、免疫系统艾滋病病例、泌尿系统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地选择开展CBL教学。在相关章节教学前,首先通过课程微信公众号、学习通在线课程的讨论话题等方式推送给学生;理论课上老师阐述病例、明确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和讨论,分析病例问题;实验课上老师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发言,最终讨论确定病例问题答案。通过实践和比较发现,采用CBL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提问数量明显增加,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多,部分小组能引用新发表的英文期刊论文数据。课程考试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有所进步,特别是主观题分析答题能力增强。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病例教学满意。通过CBL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查阅能力、协作能力、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利用形态学虚拟互动实验室和数字切片教学网站,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以显微观察实际切片为主、数字切片观察为辅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实验课教学形式,提高了实验教学互动和监督。数字切片网站还弥补了实验课自主学习途径,学生离开实验室、不依赖显微镜也能自由观察数字切片,加强了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数字切片网站作为实验教学补充手段,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督促能力,而且部分与病理学融合,学生可浏览部分病理切片,进一步激发了对医学模拟实验以及医学后续课程的兴趣。

(四)建立多元师生沟通互动渠道,有效辅助课程教学和育人

教学团队组建了课程班级QQ群,及时推送各类教学通知安排,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疑难问题,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针对普遍问题重点讲解。老师还经常在群内推送与学科相关的时事新闻、科研进展,或传授学习方法、做人行医准则等。学期中教学团队还组织开展面对面的师生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亲切交流。这些课堂外的互动,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还能及时反馈学情,有效辅助教学,从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师的言传身教、立德育人。

三、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建立多元育人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立德树人使命感

针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注重专业知识讲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不足这一弱点,教学团队首先着力打造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知识扎实广博、育人仁爱有方的教师队伍,成立了课程思政小组,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学习培训,并通过专题会议、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引导大家明确一名优秀的医学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积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形成价值认同。

(二)深挖广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课程改革之前,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找出课程思政融入点,课堂教学生搬硬套,造成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两张皮”,课堂思政育人效果不佳。组织胚胎学属于医学形态学课程,在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结构设计的精妙、胚胎发育过程的复杂、领略人体奇妙的同时,其实传递无限哲理与丰富的人文精神[3]。教学团队首先从大纲层面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对课程内容和思政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组织教师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逐步构建课程相关的思政资源库。该资源库以教案、课件、小视频、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授课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特长选择其中素材,开展课堂思政教育。结合国内外时事和科研进展,团队还不断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努力将德育元素多元化,比如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科学家和科学献身精神、两性畸形与转胎丸和优生优育等,不仅使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内容高度契合、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学术精神,而且从美育、人文等多角度开拓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

(三)开展延伸至课堂外的课程思政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团队组建了班级QQ群、学习通班级群聊等师生交互平台,并积极组织开展师生面对面座谈交流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思政教育,从教授学习方法到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从生活琐碎小事到考试考研大事,从课程专业知识问答到相关国际时事社会进展……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教学团队还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外科研实践,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医学模型大赛等活动,提供多样的学习渠道,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优化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品行和综合能力培养

(一)优化形成性评价,改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深化改革

教学团队根据“中国学生发展九大核心素养”的育人新理念新要求[4],与时俱进地改变课程考核观念和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形成了包括了平时学习情况、学生品行、实验考核、期末考试等在内的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调整后的课程考核体系更加注重课程育人目标,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在课程中的培养和体现。比如利用立体教学资源以及学习通在线课程的互动统计功能,把学生的教学视频自学、课堂互动测试、课后讨论参与、在线作业完成等情况均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正确的自我评价;开展CBL病例式教学把学生表现纳入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团队还会根据每年的教学情况设计问卷,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问卷星网络调查,收集课程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设置、优化教学过程和形式、改进课程考核评价过程,逐步建立能够更全面、科学培养和体现学生道德情操、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品行培养,助力课程育人

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的评分要求里,除了學习表现和直接成绩,还增加了对学生平时品行操守的评价。在实验课前老师对学生明确要求,包括遵守上课和考试纪律、尊师爱友、爱护卫生和设备、在线上课程和班级群聊中正当发言等,从思想上增强意识,对日常行为加强约束,通过多元课程评价体系强化品行培养,助力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五、改革成效显著

(一)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满意度高

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教学团队教师课堂授课在学校教学督导评价中屡获优秀,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高。2020年,学生对学习通在线课程评教总分高达97.05分,其中对录播课程逻辑性强(4.92/满分5分)、在线自测效果满意度(9.91/满分10分)、辅导课准备充分(9.90/满分10分)、可以拓展学习(9.87/满分10分)几项得分最高,显示了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和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作用的认可。问卷星网络调查结果还显示,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2015级)对课程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72.87%,与之相比,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学生(2020级)对课程整体满意度显著升高,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9.77%。

改革后,學生课程考核成绩也显著提高。表1选择了改革前期、后期两个时间段(2013年、2019年),比较分析了两年的课程考核情况,发现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率、课程考核的平均成绩和总体及格率均显著提高。

(二)课程育人效果显著,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提高

通过在线课程交互式教学、病例式教学、数字切片网站和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创新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显著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教学教研科研活动,成果显著,比如学生自主录制的本专业课程内容讲授片段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学生组队制作的组织学、胚胎学模型参加学校医学模型大赛屡次获奖,教学团队教授指导学生参加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获奖等。

(三)教学相长,教学团队理念进步,成果不断

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了内容丰富、教学新颖、有深度、有温度的组织胚胎学育人优课,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发展,培育了更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课程获得各方好评,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教学团队先后多人在学校、学院授课比赛获奖,多人获学校年度优秀教师、学校在线教学优秀教师等表彰;超星学习通在线课程访问量高达560多万人次,获得了学生、校内和校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课程先后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课程类二等奖、广东省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优秀奖。教学团队在此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先后完成3项省级教改课题,发表课程改革相关教学论文4篇。

六、展望

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对于专业课程而言,思政教育要立足于专业课程基础,其中课程本身是核心,思政教育是升华。只有保证了课程自身的优质,只有课程教育足够吸引学生,才能保证思政教育不会成为无本之木。医学专业课程更是如此,只有不断打磨完善课程本身,才能在传授学生医金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操守,培养出既严谨求真、医术精湛,又仁爱有方、家国天下的医学人才,这是当今医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教学团队未来继续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董为人. 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实践探讨[J]. 解剖学杂志,2020,43(04):275-279.

[3] 李迎秋,屈波,陶穗菲,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初探[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7):87-89.

[4] 一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09):34.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