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人文思想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11-07夏静邵云贺杨洁
夏静 邵云贺 杨洁
摘 要:周易所蕴藏的天人思想、整体思想、生生思想、辩证思维等人文思想贯穿于易学发展的过程之中,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育人工程,要培育学生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培育学生优秀品德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培育学生打破常规和勇于创新的理念,培育学生善于分析和辩证思考的理念。
关键词:周易;人文易;人文思想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012-04
一、《周易》 与人文思想
一般认为,《周易》是中国古老的一本书,《汉书·艺文志》认为其成书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基本构成由《周易》经文及《易传》传文部分。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断阐发和努力,易学无所不备,涵盖哲学、历史、文学、中医、建筑、美学、天文学等内容,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到人的地位,《周易》第一次将人提到重要位置,与天地并立,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人文首见于《易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展现出《周易》对人文的看重。易学中的人文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如果就‘人文易中的价值理想内蕴于民族文化深层中,长期塑造而成的精神因素而言,一可称作民族文化之魂”,至少有“时代忧患意识”“社会改革意识”“德业日新意识”“文化包容意识”[1]四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可见一斑。
二、《周易》 的人文思想及内容概要
周易所蕴藏的天人思想、整体思想、生生思想、辩证思维等人文思想,对于今天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仍然具有现实价值,无论从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过程上等等,都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强调人文,注重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一是人文思想的提出。“人文”首见《易传》[2]:“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传·系辞传》说: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
对人地位和价值的认识是周易的一大贡献。夏代之前由于奴隶社会人民崇尚图腾崇拜,人的地位和价值远远没有被认可和提及。周易是人们从迷信崇拜走出来,重视人价值的开始。
二是天地人三才并立。人们观念中的天是神圣的,而周易将人的觀念提高到与天地并立的地位,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人的地位,彰显了人的价值与作用。
《易传》的《系辞传》说: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突出人的价值,实际上也表明了周易的与众不同。天人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思想上的解放与进步。
三是人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周易的出现结束了殷商之前以鬼神崇拜为主的宗教文化,开创了以德配天的天人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周易中蕴含的丰富的理性思想和辩证元素,为中华民族人文文化的发展创造性地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人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是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应该与天地一样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注重联系,建构起互联互通的整体思想
一是结构与内部规则构建了整体思想。周易认为万事万物是一个有秩序的整体,这种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是有一定规律的。
从序卦传中,还可以看出有天地之后,才有了万物;有了万物之后,才有了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这里面蕴含着整体观念。《周易》一书由六十四卦构成,而六十四卦自身在形式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3]。六十四卦按照一种规则建构成一个有序的统一体,卦与卦之间存在着按照某种联系组成的整体,或者说卦与卦之间是一个有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是关系思维所呈现的整体思想。周易的整体思想往往通过关系理念表现出来。周易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存在着联系,阴与阳、卦与卦画、柔与刚之间都有联系;八卦之间,六十四卦之间甚至一个卦内部都存在某种关系。
如《易经·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天在上、地在下,天与地位置不同;山与泽虽然看起来差别很大,但两者可以交互通气;震为雷,巽为风,雷与风虽然相互搏击,但并未因此互损反而相互增益;水与火是相辅相成而又联系密切的,他们并不互相厌恶。八卦虽然各有区别,各自有自己的内涵、作用、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共同建构起八卦的整体范畴。
三是过程思维作为整体思想的有效载体。周易的整体思想还有一种重要的载体,就是过程思维,过程思维是把事物的产生、变化、发展看成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是绝对静止的。易经在看待事物时认为事物是处于过程之中。
比如,从周易《乾》六爻的具体内容来看,《乾》卦六爻的变化充分表明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爻都与先后爻有联系,密不可分;每一爻都不是孤立的,不是偶然出现的,都以前一爻为基础,并成为下一爻的条件,整个《乾》卦过程明显,具有非常鲜明的条理性,充分展现了易经的过程思想。
再比如,《易传》的《系辞传》说: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学的诞生、发展本身就表现出很强的过程思维,从一个太极到阴阳二元素,从阴阳到四象,四象到八卦,八卦到六十四卦,再到万事万物。这一过程充分表明周易是注重过程的,在过程中既展示了太极与两仪、两仪与四象、四象与八卦之间的联系,又很好地将这些元素整体地运转于万事万物中,被世人用于趋利避害、预测吉凶、成就大业。
四是研究内容上无所不备的整体意识。周易不研究特别具体的问题,本身就是在整体观上来研究宇宙、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从形式上讲,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亦可看成一个整体。从内容上讲,周易研究的是整体的宇宙。
《易传·系辞传》:
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三)唯变所适,塑造了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一是周易重变,讲究变易。周易讲究变易、简易、不易。变易就是指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外部环境变了相应的人就应该有所改变。易经就是通过各卦各爻的错综变化告诉人们要重视变化,时刻保持变化的思维意识。重视变化,方能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
《易传·系辞传》说: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道尚变,阴阳本身都在变化之中,不过这种变化既是适应环境之变,也是根据某种需要而变。
二是因势利导,适时变革。变易是要有条件的,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我们要进行变易,就要具体一定的条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才能达到最初的目标。
周易革卦《彖》曰:
“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变是讲环境,变革将时事,要结合天下大势,重视时间节点,因势利导,方能“汤武革命”,以达到“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的目标。变革旧事物,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爻辞上六:君子豹變,小人勒面,正凶,居贞吉”。
变革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量做到顺天应民,取信于民,“革而信之”。
三是循序渐进,把握时机。革故鼎新不仅要讲究外部天下大事,还要注重步骤,还要把握好分寸,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要重视时机,必要时可创造时机,推动新事物产生和发展。
革故鼎新,日新月异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趋势,但是变革旧事物总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条件彻底具备的情况很少,要注重步骤不可操之过急,要注重计划性、操作性。
《文言传》讲: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变化即生生不息要考虑时机,时机不到也可以创造时机;但是当时机来临之时不要错失良机;哪怕抓住时机要壮士断腕,都要把握时机。
历史的趋势是生生不息的,要有革新的习惯和传统,更要有与旧势力、旧事物斗争的准备和勇气,相信天下大势浩浩汤汤,生生不息才是大道。只要“与时偕极”“自强不息”,定能“乃见天则”。
(四)对立统一,培养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
周易强调阴阳对立统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思维方式。
一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是周易的基本元素,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阴与阳贯彻于周易的全过程。周易强调阴与阳的对立统一,“阴极必阳”与“阳极必阴”都很好地概括了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阴与阳除了自身内部之外的对立统一,还主要表现在卦的表述上,卦与卦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卦内部的对立统一等。
如《易传·系辞传》曰: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泰极而否”“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二是居安思危与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最早见于《周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一言撮要,统括全局。这是讲周易的作者注重忧患,提前考虑危机、困难,以便早些着手准备。
这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应对自然的能力较弱[4]。《易》卦辞、爻辞中,常常会有凶、咎、吝、否、损等负面占断之辞。
这些观点也不断地提醒和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具有这种忧患意识,才能居安思危,从容地应对现实中各种自然灾害,无论什么大灾大难,中华民族总能逢凶化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生生不息,并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三是盛极必衰与生生不息。周易讲对立统一,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常常着手准备未来可能遇到的困境或危机。
周易内部很多关于盛极而衰的表述,如“亢龙有悔”“天德不可为首也”,否卦中“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等等,都表达了事物发展到一定极限将会向着对立面发展。
周易十三卦是泰卦、十四卦是否卦,六十三卦是既济卦、六十四卦是未济卦,都含有亨通之意的卦在前,凶险之意的卦在后,其实这只是对立统一的一个阶段。否卦之后是谦卦、未济之后又回到自强不息的乾卦,都是告诉人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要有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个人都需要保持豁达的心态,只有这样正确应对当下的一切事物,最终才能迎来亨通顺达的美丽人生。
三、周易人文思想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育学生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周易是一个丰富的系统,有极富逻辑的整体观念。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等也是一个有机系统,不是单纯的某一个学院、某一个职能部门、某一个学科、某一个教师的事情,是一个整体工程,应该有具体规划或者可行的方案,而且要长期坚持去做,切忌急功近利。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引导学生养成系统思维,周易人文思想的整体观念能发挥巨大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育人工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培育学生优秀品德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周易非常重视天的作用和人的能动性;天不再是迷信意义上的天,也不仅仅是宗教仪式上的天,而是“敬天为民”的天,人格化的天。
周易强调人与天地并立而成为三才,其地位与天地同样重要,那么现实中人就应该发挥作用,有所担当;如何发挥作用,易经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这就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价值;并注重培养个人品德。高等教育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更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5]。
我们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要将品德修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培养天地之德,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讲大德不讲小聪明,讲究长远;要培养学生天人合一的理念,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既要遵守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作用,真正做到天人合一。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升品德修养,充分发挥个人价值,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与时俱進的课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培育学生打破常规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周易强调的“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等生生不息的理念,突出人生来就是应该创新创造的、日新月异的,要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不断满足时代人民的需求,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理念。在创新过程中,人们必然面对困难与曲折,此时应该树立厚德载物、德合无疆、生生不息的生生观念,多看到希望,多相信创新的价值与责任。学生应用勇于创新的理念支撑自己,要坚信只有创造才能更好地服务每个时代人们的具体需要,才能战胜面临的困难,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辩证思维的课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育学生善于分析和辩证思考的理念。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以道阴阳,周易包含着丰富的辩证统一思想。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意识。作为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授课方式,调动青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率;引导青年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和理解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树立远大理想,积极主动作为,善于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辩证统一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 萧箑父. 人文易与民族魂[J]. 周易研究,1991(04):1-7.
[2] 余敦康.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周易[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3] 郑万耕. 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J]. 周易研究,1995(04):62-70.
[4] 杨庆中. 忧患变通和谐——《周易》的人文意识与人文理想[J]. 高校理论战线,2002(08):45-47.
[5] 罗瑞. 课程思政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教学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26-28.
(荐稿人:吕相国,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