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与进路

2021-11-07刘永恩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高思政教育建设

刘永恩

摘  要:“双高”建设是新时代国家顶层设计对高职院校育人质量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立足国内,对标国外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教育强国。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下国际环境、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好能够为国所用的专业人才,也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高职院校更注重思政教育工作,本文对在“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给出了可供参考的逻辑观点。

关键词:“双高”建设;思政教育;逻辑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023-03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阶段进入“深水区”,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1]。一方面,建设好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培养足够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为国外“摇旗呐喊”“抹黑祖国”,这样的高职教育依然是失败的。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双高”建设同等重要。

一、“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

2019年1月,国家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4月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高水平发展既是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更是其现实需要。在“双高”建设中,高校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地位和引领作用,同时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的形式和内容进而推动“双高”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二、“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政教育的逻辑

(一)“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政教育的理论逻辑

“双高”建设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双高”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追求高质量,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与“双高”建设相匹配,是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国家建设“双高”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如果高水平职业院校所培养的都是为国外服务的“人才”,那么这样的高职院校即使建设得再好也是徒劳,所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于现今的“双高”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政教育的政策支撑

1. 三全育人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形成十大育人体系,从而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3]。

2. 八个“相统一”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相统一”,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培养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3. 劳动育人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开设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4. “双高”建设中的思政要求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三、目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僵化过时

1. 新的教育手段的运用依然不够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智能时代,但是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目前依然还处于“纸质时代”。处于“新世代”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结合数据和屏幕的教育更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对他们也更有吸引力,但是我国的思政教育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4]。

2. 缺乏有效的协同育人途径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交织的产物,对他们的道德教育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协作,但是现存的教育观念、队伍和过程的分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首先是思政教师的理论教学与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教学不能形成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完全脱离;其次是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育人功能不能有效协调地分离;最后是作为职业院校最为突出的校企合作在育人方面也不能做到有效的协调和协作,致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情况。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较弱

1. 辅导员育人职能弱化

目前职业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结构失衡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大部分辅导员缺乏足够的职业培训和应有的行业或企业工作经验,且辅导员的职称普遍偏低,难以在更深层次的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不仅仅是管理和服务,教育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三大职能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教育角色定位并不明确,不能为学生做到思想的引领和人生价值的导航。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源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升格,虽然学校的层次提升了,但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部分学校对学生管理过于严格,更多学校则是担心学生的过激行为,而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辅导员上,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收紧了对辅导员的管理,导致辅导员出现“怕闹、怕事、怕麻烦”的问题,对学生進行“保姆式”工作,工作上以“不出事”为准绳,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2. 专任教师的育人职能有待加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但是实际上,职业院校大多数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更重视,而轻视专业建设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大部分专任教师都很好地承担了教书功能,而忽视了育人功能。不少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薄弱,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或者辅导员的事情,与自己所教授的专业课程没有多大关系,即使涉及了育人教育,也多是采用说教、命令的方式,形式单一且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最终适得其反。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形式之一,其授课往往是采用教师随讲随走的方式,留给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深入交心的时间较少,所以教师也很难做到课堂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3.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体制机制创新

我国高校的专业课包括思政课,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评价体系,但是缺乏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可靠评价体系,也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来对大学生的思政品德教育进行评价和激励,使其能够切实有效、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虽然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学生的思政品德教育建立起了评价体系,但是其中很多都是“重形而轻心”,既不能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更无法做到对学生进行由表及里、深入内心的教育。

四、“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

(一)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应建立一个长期且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层次、多方位的目标体系,设置好目标梯队,使其对学生的要求既在学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又能满足学生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同时建立好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目标评价体系,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评价体系进行动态更新,使其充分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最终使学生的道德思想激励与反馈机制不仅能够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而且还能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全过程,并使其深入学生的内心。

(二)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們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开好思政课不仅涉及我国大学的办学方向,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如何开好思政课,如何将思政课开设成为大学生喜欢的课、上到学生的心坎里,需要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特别是最近的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更加体现了国家对思政课程的重视,高职院校应使思政课程深深地融入专业建设中,最终做到育人教育润物细无声[5]。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打破各自为战的育人方式,发挥好辅导员、专任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合作育人作用。首先是统一思想,解决院校以及各方在协同育人上的思想认识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目标形成合力。高职院校应将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以实践养成教育为主的思政教育相融合,发挥好辅导员在学生生活上、专任教师在学生专业指导上、思政教师在学生思政理论学习上、企业在学生实践工作上的育人功能,并进行统一和协调,避免出现各说各话、理论与实践教育不统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统一的情况,从而损害思政教育公信力,降低思政教育的效果。思政教育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调动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思维深处去引导学生,所以高职院校既要整合好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资源,扫除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的体制机制障碍,也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四)创新教育形式

传统思政课程更多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往往有抵触情绪,接受度较差。为了便于学生吸收和理解,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增加新时代元素,添加新故事范例,从而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幽默风趣、充满哲理,使其更加有说服力。高职院校还需要更加积极地探索如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好的载体,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便捷,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育人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的教育新形势。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QQ等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同时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公众号建设,占领思政网络教育的高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思政教育形成强有力的补充,极大地丰富思政教育的广度和宽度[6]。

五、结语

推进“双高”建设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更高要求,虽然实施起来会有困难,但是更多的是机遇和责任,需要高职院校艰苦奋斗、再接再厉,培养好适应新时代、有新技能且有健康人格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随着我国外部环境的波动性以及“双循环”建设,在“双高”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使其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心里,最终培养起能够应对现当代国际竞争形势的大学生队伍,既关系到国家的现在,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中国日报网,2019-03-19.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7-02-28(01).

[3] 汤英.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5.

[4] 左世宝,邢红斌,韦诗林. 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本位回归[J]. 智能库时代,2019(26):89.

[5] 詹红燕. 辅导员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策略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55.

[6] 刘建军,王慧敏. 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2):1-6.

(荐稿人:付洪涛,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双高思政教育建设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全职妈妈浪费吗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