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挂线造口术对前庭大腺囊(脓)肿的疗效分析

2021-11-06吴茜李亮杨赛花童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10期
关键词:残腔挂线造口术

吴茜,李亮,杨赛花,童明

前庭大腺囊肿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前庭大腺腺管堵塞,分泌物无法排出,淤积后形成大阴唇中下部向外膨出的囊肿。当囊内合并感染时称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囊(脓)肿好发于性活跃期的育龄妇女,门诊发病率约2%[1]。

挂线造口术是国外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的主要方法之一[2]。近十余年国内对挂线造口术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3-5],均认为挂线造口术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有逐渐取代传统造口术的趋势。挂线造口术使用的材料国内外各有不同,O型橡胶引流环[3-4]、Word导管[6]较为常见。O型引流环在术后形成的“人工瘘管”较短,有复发风险;而Word导管容易脱落且经济成本较高,不易在我国的基层医院开展。为寻找更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案,本文使用自制T型橡胶管进行挂线造口术对前庭大腺囊(脓)肿进行治疗,并与传统造口术、O型挂线造口术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 2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武汉总医院妇科门诊部前庭大腺囊(脓)肿患者141例,随机分为A组50例(T型挂线造口术),B组39例(O型挂线造口术),C组52例(传统造口术),详见表1。纳入标准:① 20~55岁的非妊娠、非经期妇女;② 囊(脓)肿均为单发,囊肿直径5~7 cm,波动感明显,无硬结;③ 手术时无阴道炎、外阴皮肤感染,无糖尿病、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史;④ 无手术禁忌证。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3组患者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白带常规、心电图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登记患者及家属联系方式。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负极片紧贴右侧大腿上1/3,丙泊酚静脉麻醉后,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

1.2.2 手术方法 A组:将长10 cm,直径1.0 cm医用橡皮引流管纵行剪开形成半圆管,再沿中轴线纵向剪裁7 cm,即形成T型引流管。T型引流管a、b臂长7 cm,c臂长3 cm。做第1切口:选取患侧囊肿最低点,使用超高频电刀在处女膜缘与小阴唇中间处做1 cm纵行切口。排出脓液后依次用0.5%活力碘、3%双氧水、0.5%甲硝唑液冲洗残腔。做第2切口:在囊肿顶端做长约0.5 cm纵行切口。血管钳钳夹T型橡皮管a臂自第1切口进入,第2切口穿出,与第1切口处的b臂丝线固定,形成环状,环不宜过紧,避免切口间组织缺血。剪切a、b臂多余材料。血管钳钳夹c臂顶端,放置囊腔最深处引流。

B组:将长10 cm,直径1.0 cm医用橡皮引流管纵行剪开形成半圆管。做第1切口和第2切口(方法同A组),血管钳自第1切口进入,第2切口穿出,钳夹引流管顶端拉出后与引流条末端丝线结扎为环状,圆环间隙以容1指尖为宜,剪切多余材料。

C组:使用超高频电刀在囊肿表面,处女膜缘与小阴唇中间做一同囊肿同长的纵行切口,排出脓液后冲洗囊腔(冲洗溶液同A组)。2-0合成线间断缝合囊壁与皮肤黏膜4针,使创缘外翻,形成人工瘘管通道。活力碘引流条一端填塞至残腔最低点,另一端垂至创缘。

1.2.3 术后处理 A组:术后每3~5天换药1次。使用0.5%活力碘、0.5%甲硝唑液冲洗瘘管及引流条,若冲洗过程中发现引流条c臂移位,可用3号扩宫条将c臂自第一切口顶至囊腔最低处。术后21天观察人工瘘道完全上皮化后拆引流管。

B组:术后每3~5天冲洗残腔(冲洗溶液同A组),并左右牵拉O型圆环,避免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21天观察人工瘘道完全上皮化后拆引流管。

C组:术后每日返院,冲洗残腔(冲洗溶液同A组)并更换引流条,待分泌物明显减少后停止使用引流条。改每2~3天冲洗残腔。若发现瘘管粘连使用血管钳分离,直至造口上皮化。

3组术后均给予奥硝唑0.5 g 口服2次/天,共3天,24 h后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5 min,2次/天,共7天。

1.2.4 观察项目 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术后瘘管粘连情况,术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年,比较3组患者复发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3组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换药次数比较,A组与B组优于C组(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 术后疗效比较

A组与B组在术后粘连发生率上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复发率低于B组与C组。详见下页表3。

表3 3组术后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前庭大腺是位于两侧大阴唇下方1/3深部的2个粘液腺,分泌的粘液通过前庭大腺管排至阴道前庭,在性生活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前庭大腺腺管长约1.5~2.0 cm,直径约0.8~1.0 cm[7]。开口分别位于处女膜外缘4点到8点的位置。由于位置特殊,容易在性交、经期、分娩、阴道炎时遭受污染,导致腺管堵塞,粘液无法排出[8]。合并感染时可伴外阴疼痛、红肿,发热等不适,降低生活质量。若不及时给予治疗,感染还可能进一步扩散,导致腹壁下脓肿、肛周直肠脓肿[9]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现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的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以注射硬化剂为代表。其原理为抽出潴留液体,注入硬化剂封闭囊腔,使其变性。但有损伤前庭大腺功能的风险,且术后复发率高[10],部分患者治疗无效后仍需手术治疗[11]。

手术仍然是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最为有效的方法。前庭大腺囊(脓)肿剥除术为根治术,由于血供丰富,术中容易出现血肿、剥离不全等,术后丧失腺体可出现阴道干涩、性功能障碍,仅在反复复发或怀疑恶性病变时采用[12]。传统造口术通过切排囊(脓)肿,形成一条新的人工前庭大腺腺管而达到治愈目的。因其操作简单、有效且不破坏前庭大腺功能,在我国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局部反应大,术后可能出现粘连复发、阴道口瘢痕化[13]、阴唇瓣化[14]等。尤其是瘘管粘连闭合,容易导致前庭大腺囊(脓)肿再次复发。本文C组瘘管粘连达82.7%,远高于A、B组,考虑与无法持续放置引流条,瘘管在未完全上皮化失去支撑而粘连有关。同时传统造口术后随访次数多,频繁的换药、分离粘连,增加了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导致部分患者未按时随访,造口粘连未及时干预。因此,预防瘘管粘连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O型挂线造口术将引流条固定在人工瘘管上形成闭环,达到引流的目的。与传统造口术比较,O型挂线造口术形成的手术创面更小,局部反应更轻、引流更充分有效。本文B组在术后换药时间、粘连率及复发率均低于C组。B组中1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术后第6天原脓肿深部出现囊性包块。拆除引流条,血管钳沿原第一切口进入残腔分离深部组织,见脓液流出。局部换药引流6天后包块消失、分泌物减少。1例前庭大腺脓肿在术后1个月复发,行传统造口术后痊愈。考虑可能与O形引流条仅贯穿了脓肿表面,形成的人工瘘管较短有关。

T型挂线造口术在O型挂线造口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深入囊(脓)肿深部的引流臂,能对深部的前庭大腺进行充分引流,对囊(脓)肿术后形成的残腔进行支撑,使其不易粘连封闭。模拟的人工瘘道更加接近前庭大腺管的生理解剖,待人工瘘管完成上皮化后再拆除引流条,降低粘连率。引流材料采用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橡胶[15],质地柔软有弹性,放置过程中无明显不适感。且制作简单,容易获得。本文A组粘连率2%,与B组差异不明显,复发率低于B组。粘连率及复发率均明显均低于C组。

综上所述,对前庭大腺囊(脓)肿的患者,T型挂线造口术经济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我国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残腔挂线造口术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肝脏膈面肝包虫手术后残腔引流方式对术后患者的影响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延续性保健指导对老年直肠癌造口术患者院外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残腔与缝闭残腔的临床疗效对比*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挂线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