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立性脑室内Rosai-Dorfman病1例

2021-11-06任明亮徐伦山许民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性脑室管膜脑膜

梁 鸿 任明亮 李 兵 徐伦山 许民辉

作者单位:400052 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梁 鸿、任明亮、李 兵、徐伦山、许民辉)

1 病例资料

46岁男性,因头昏3个月、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头部CT 平扫显示第三脑室后部肿块影,密度较均匀,CT 值约26 HU。MRI扫描显示肿块边界清晰,呈分叶状,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DWI未见明显弥散受限,SWI可见少许片状低信号影,PWI 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增加,病灶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图1A~C)。考虑室管膜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可能。病人及家属因考虑病变恶性可能性大、手术风险等原因不愿手术,遂给予地塞米松治疗,1周后复查MRI示T1WI 像病灶内可见多发不均匀高信号,但未见明显缩小(图1D~F)。改行伽玛刀治疗,周边剂量16 Gy,1 年后复查头颅MRI 示较1 年前略有增大,考虑病变良性可能性大(图1H~J)。考虑病变良性可能,选择手术治疗。术中经纵裂穹窿间进入第三脑室,见灰白色肿瘤,质韧,血供一般。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Rosai-Dorfman 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

图1 孤立性脑室内Rosai-Dorfman病影像学表现

2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RDD 病人平均年龄约39 岁,男女比例为1.8:1,多数病变累及硬膜,但没有硬脑膜附着的实质内和脑室内病例的报道越来越多,而单个脑室内RDD罕见。中枢神经系统RDD包括脑室内病变,几乎都没有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孤立性脑室内RDD 的CT 多表现为规则、边界清晰的病变,并伴有明显的增强。MRI T1像通常与邻近的脑实质呈等低信号,呈均匀或较均匀增强;T2像病变与周围血管源性水肿呈等高或等低信号。

脑室内RDD 需与脑室内常见肿瘤鉴别,例如脑膜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血管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但是,脑室内RDD 表现往往无特异性,术前通常难以诊断。本文病例术前诊断考虑淋巴瘤可能,激素使用1周后MRI信号有变化,推测可能与出血或坏死有关。文献报道仅用激素治疗后病灶自发缓解。残留病变可给予放射治疗,但长期随访显示多数会复发,提示全切除病灶可能才是首选。

未累及硬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RDD的报道越来越多,提示中枢神经系统RDD 的典型特征不仅仅是以硬脑膜为基础的病变。脑内和脑室内RDD影像表现不典型,尤其是孤立性脑室内RDD,明确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虽然RDD的病因和最佳治疗方法尚不清楚,但在病理学确诊后,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激素、放射和其他治疗也可考虑。中枢神经系统RDD预后尚不明确,需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性脑室管膜脑膜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的防控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转归观察
家畜的脑膜脑炎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动态变化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
耳鼻源性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分析
脑膜癌病与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