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江山区耕牛脱膊的治疗

2021-11-06周金丹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肩胛耕牛肩胛骨

周金丹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桓仁 117200)

脱膊,通常是指牛因前膊闪伤而发生的一种肩跛的总称。耕牛脱膊后不能使役,如果不及时治疗,肩部肌肉很快萎缩,在治疗中也常由于病性不明、方法不对等,延长治疗时间,甚至造成耕牛的淘汰。桓仁县向阳乡兽医2010~2020年治愈脱膊耕牛18例,牛愈后照常使役,无任何影响。本治疗方法因操作方便,用药简单,疗效确实,治愈率高,故总结介绍如下:

1 发病的时间和原因

时间:本病多见于每年的3~4月,其次是雨季,其余时间很少发生。

原因:耕牛越冬掉膘,身瘦体弱,开春3~4月开始放牧时,牧民驱赶稍急,牛极易跌倒闪损;身体强壮的牛多因春季冰雪溶化山路湿滑,上山拉活滑跌受伤,或因前肢陷入冰洞,用力猛拔;其次是突然急转弯、角斗,或春季江面冰体融化牛喝水掉入水中被寒冷侵袭等,使肩胛骨上端脱离原来的位置而下移。

2 诊断要点

站立时,患肢肩胛骨下移,在肩胛软骨部形成凹陷(若与健侧相比较,轻的下移一横指,约1.65 cm;重的下移二横指,约3.3 cm,这是最大限度的下移),蹄尖着地,肩胛关节前移,较健肢稍长,腿向外展。

触诊,病的前期有温热、肿胀和疼痛感,病的后期肩胛部发凉、麻痹和肌肉萎缩。病牛行走拖地,患肢不敢负重,尤其是拉车总是靠边寻找松软的土路走,以减轻其疼痛,并呈现高度的混合跛行。鉴别诊断见表1。

表1 鉴别诊断

3 治疗

3.1 切口草药疗法

在距肩胛软骨上缘3.3 cm,沿肩胛骨中央,垂直地面的方向往下开5 cm的口子(切透皮肤即可,若站立不便保定,可作好切口部位的记号,将患畜放倒,再行切口,否则切口不准确),然后以食指长为半径,分离皮肉(不能向肩胛软骨方向分离),形成一空腔(只能小于肩胛骨的宽度),将药物(石岩酸角草鲜根25 g、多花勾儿茶鲜茎皮25 g、大茜草鲜根15 g、胡椒20粒、鲜鸡油50 g、白酒适量)捣烂放入患畜空腔内(若上述草药无鲜者,用干粉时,其量酌减,但必须用白酒适量将药发开,再加入鸡油调均)。一般患牛经7 d,下移的肩脚骨逐渐复原如故。取出药物,用温开水或0.1 % 高锰酸钾液冲洗,1次/d,排除积脓。2 d后拔出脓根,直到切口完全愈合,即可照常使役。

3.2 西医治疗方法

选用康母郞、士的宁、10 % 葡萄糖、氢化可的松,注射于患肢的抢风穴。

4 典型病例

向阳乡和平村七组,母黄牛,13岁,2019年3月因放牧滑跌,左前肢肩胛骨下移。触诊皮温高于健肢,稍肿,疼痛。因当时找不到鸡油,仅局部注射镇跛痛液,肿消痛止,而下移的肩胛骨尚未复原。一直拖到2020年初,又经检查,患部发凉,肌肉萎缩,肩骨明显下移4 cm。于2月初进行手术治疗,上药后经9 d,下移的肩胛骨逐渐复原,又经半月的护理,肌肉长满而痊愈,耕地拉车全无影响。

5 小结

究其脱膊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病的发生是由肩胛骨内外侧肌肉发生产重的剧伸和肩胛上神经(牛的为副神经的背支)麻痹,二者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肩胛骨上端脱离原来的位置而下移,造成局部组织的气滞血瘀,脉络受阻,以致肌肉萎缩。所用药物多为辛温之品,辛能行气行血,散瘀化滞,温能通行血脉,促进血液的循环。辛温又能补气补血。经上药的作用,使滞气得行,瘀血得散,筋脉通畅,这样局部组织的血液流入量增加,改善了营养物质的供应。再者药物对神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得萎缩的肌肉和麻痹的神经得以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肌肉萎缩和神经麻痹是一可逆过程),从而达到了治愈脱膊的目的。

猜你喜欢

肩胛耕牛肩胛骨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耕牛和农民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肩胛下肌损伤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肩胛下旋综合征研究进展
肩胛骨动力障碍对肩部疼痛影响的研究进展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