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环境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1-11-06李红霞

科技视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考核职业课程

李红霞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0 引言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1];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训练,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针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及“双高”校建设对学科建设的标准要求,从教学内容选取与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的途径,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传统教学存在问题

传统教学中,环境微生物技术课程按照教材章节目录上课,重在理论讲授,知识点抽象,与实践结合甚少,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实施过程中偏重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使用教材较为陈旧,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教学形式以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为主,课堂互动以提问为主,现代化信息教育教学手段运用有待提高;在考核评价方面,以期末闭卷考试+平时考勤表现为主,一张试卷定乾坤,缺少教学过程性考核,导致有些同学临考前突击应对,且更偏重理论知识考核,实践环节考核薄弱,考核体系不完善。基于传统教学中凸显的问题,对本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明确教学目标

教高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对行业企业调研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具体要求,总结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主要为分析检验岗及污染治理岗。环境微生物技术是针对微生物分析检验岗及微生物污染治理岗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微生物分析监测”及“微生物污染治理”两大职业“核心竞争力”,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分析检验及污染治理岗位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初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等领域微生物学问题;在项目训练中培养环保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顶岗实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2 教学内容项目化设计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细化行业企业职业能力要求,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对原有教学内容序化、整合,确定教学内容;以微生物分析检验及污染治理岗位真实任务为依据,以岗位典型项目为载体,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设计为分析检验和污染治理两大模块六大项目,项目设置按照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顺序进行,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此外,本课程教学项目由课内课外两条线组成,课内以校园中水站污水微生物项目为主线,贯穿六个项目课内教学全过程;课外拓展项目以污水处理厂污水微生物项目为主线,以第二课堂形式进行。

2.3 教学组织实施

课程改革后,开展“课前准备→课上学习→课后拓展”教学活动,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在课程平台发布学习任务,上传学习资源,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发布课前学习指导;学生根据课程平台学习计划,浏览在线学习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任务知识积累。课中,教学组织实施,主要分为布置任务、任务实施和成果展示、总结拓展三大部分。(1)布置工作任务。教师设置情境,引入任务一。(2)任务实施。按照“咨询、决策、实施、评价”步骤法进行教学组织实施。步骤一,知识储备。各小组课前已完成知识夯实积累,课上通过讨论、整理记录笔记、疑难问题向老师及同学请教等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完成任务知识储备。步骤二,制订工作方案。各小组讨论制订完成本次任务工作方案,并根据活动过程进行合理分工;教师充当旁观者角色,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对所制订方案适时给予提示。步骤三,各小组自行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巡回指导。步骤四,小组评价。各小组参照本次任务考核标准,进行小组自评和组间评价。(3)成果展示、总结拓展。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及情况汇报;教师对各小组成果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任务实施结束后,教师总结本次任务相关理论知识点,归纳任务重难点并进行知识拓展。课后,学生完成课程平台单元测试、讨论、评价等在线任务,夯实、巩固本次课所学知识;完成课外拓展项目,进一步拓展职业能力。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以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为主,课堂互动以提问为主,导致课堂有些沉闷乏味。课程改革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3.1 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生动性优势,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课前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课后夯实、巩固、强化已学知识;课堂上,依据学生线上学习追踪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着重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并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和合理配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3.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

在教学活动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对于给定工作任务,各小组讨论制订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对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就存在问题进行正确引导,总结相关知识点,归纳本次课重,难点内容并重点讲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3.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课程教学平台、视频、动画等现代化信息教育教学手段,结合案例法、分组讨论法、启发法、体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头脑风暴、小组PK、投票、问卷调查、在线测验等教学活动等引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化解了教学难点问题,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本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包括项目考核、平时成绩、技能考核和闭卷考试等内容。项目考核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任务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考勤、课堂表现以及线上平台在线任务完成情况;闭卷考试主要考核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考核主要对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考核。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综合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环境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在我校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持续进行课程诊改,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典型案例,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继续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完善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保证环境微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夯实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建设技能型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猜你喜欢

考核职业课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