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2021-11-06刘佳敏

科技视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商务互联网+院校

刘佳敏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在此“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改变,对商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商业精神激励了一大批初创公司的出现,也扩大了对应用型、高素质型商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故此,本文主要分析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如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1 “互联网+”时代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是在教学 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1]。时代不断在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实操型“人才。

1.1 高等职业院校商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顶岗实践内容不一致的

现在的高职专业课教学中,一般教师采用较多的教学形式有小组辩论、头脑风暴、情景演练等,虽然起到了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气氛、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等效果,但是大部分课时还是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学习、案例讨论与分析中,与商务管理实操或者顶岗实践内容存在不一致。

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实践教学和应用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情况却是一般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没有行业一流的合作企业,一线教师也缺少足够途径对企业实际用人需要和能力要求进行调研。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企业的参与,无法取得最新教学案例,只能用“过时”案例,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2 高等职业院校的商务管理教学目标不准确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高技术型人才。在实际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商务管理专业教学还是偏重理论,这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是有冲突的。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基层一线岗位,理论知识运用有限,学生对于主要就业岗位的职责和要求都不太了解,容易出现阻碍就业的情况。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容易对学生的择业、就业造成影响,也无法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应用能力强的优点。

高职的商务管理教学,如何与其他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因为这既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也关系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且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就业方向,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就业环境,从而取得长足发展。

1.3 重视课堂互动,轻视课外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高职院校有很多课堂形式,例如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等,课堂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相对自制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弱,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书本就被束之高阁,更不要提去图书馆进行深入的学习,大量宝贵的课后时间被浪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

2 “互联网+”时代下高等职业院校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2.1 “边学边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其一,“以赛促学”,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巩固专业知识。现在针对高职学生的比赛类型很丰富,但是学生有时存在局限于专业内部比赛的思想,对于跨专业比赛容易有畏难情绪,其实大可不必。诸如市场营销大赛、零售新星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技能竞赛等,其实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大部分是通识知识的考查。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实际感受企业管理和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对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可以把专业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让理论落地,并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其二,增加理论教学中的校企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采取“2+1”或者“2.5+0.5”模式,校内教学与实习分离,学生实习完之后有理论困惑或者岗位迷茫,无法再回到学校得到解决。其实校企合作的时间和形式可以更加丰富。例如专业理论课可以根据情况请企业人员进行讲授,他们可以根据一线经验,把理论知识讲得更加生活化。或者学生可以在寒暑假去相关企业进行兼职,提前对就业岗位有所了解。还可以创新顶岗实习模式,变“2+1”或“2.5+0.5”为“1+1+1”。“1+1+1”指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初步认知。第二年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对该企业或行业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在从而实习期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与老师联系寻求帮助。第三年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专业核心课程[2]。

2.2 根据时代背景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

“互联网+”时代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加注 重,高职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蓝领”,更倾向于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银领”[3]。

首先,高职教育要更加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应该是“智慧的引路人”,一定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不能拘泥于书本内容,应时刻关注专业相关的最新动态,真正教授给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此同时,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显现,让教与学形成良好循环。

其次,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局限于书本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互联网时代,不论是知识还是讯息,都是日新月异,书本上的理论和案例更新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这样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面对“互联网+”时代巨大的信息冲击,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更加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这也是高职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在教学模式就应该进行设计,采取润物无声的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3 增加课后沟通,帮助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有的院校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其实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管理类学生是特别重要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与制定,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分析自己,同时对今后的就业路径更加坚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就有的放矢地为将来从业进行知识上、技能上,甚至是证书上做好准备。

作为专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种种便利,在课后与学生多沟通,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构筑适合其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校期间避免迷茫,确立每个学期或者阶段的目标,增加就业实力。定时与学生就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实时地更新或者修改目标。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追求上进的好习惯。

目前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管理学大类属于就职门槛相对较低的,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做好储备,进入社会的晋升空间会受到限制。现在高职的学习制度决定了学生在校一般时间只有两年半左右,如果再加上大一入学的适应和调整,剩下的时间真的极其有限。这时候更加需要专任教师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投入心血,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环境,找到职业成长路径和目标,从而提高在校学习效率,合理规划在校时间。

3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在此时代,如何应对并做出调整,利用好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教师前面的一道考题。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在专业上进行追求和探索,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有效、有用、有质的课程。

猜你喜欢

商务互联网+院校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商务休闲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