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声音艺术”的课程改革实训探究

2021-11-06余清子

科技视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影视改革音乐

余清子

(南京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0 引言

21世纪,新媒体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1,2]。此外,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各类课程都要探索专业知识多元化发展的新兴教学模式,几管齐下,协同进行,为培养新时代的高校人才储备精神食粮。诚如“影视声音艺术概论”这样的艺术类课程有着它独特的土壤,教学实践有着广阔的改革空间,课程改革必定会让其开出绚丽的花朵,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1 艺术课程改革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和合作意识

艺术类学生虽然反应快,学习能力强,但是缺少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团队意识比较薄弱。可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要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时更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艺术类课程改革,可以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精湛,感受艺术家的坚韧,增强他们的匠人精神,更能让他们学习如何和团队一起努力分工合作完成艺术创作。

1.2 传承优秀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的瑰宝,具有超越时代的核心价值,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课程改革的目的。艺术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理论、美学原理,教改时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出更具社会性、文化性、影响力的艺术作品[3]。

1.3 促进高校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不少国家通过立法,即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任务。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课程能够高效、顺利地改革的前提是教师必须首先掌握多种渠道的教学方法,并延伸学科的知识。广大教师只有具有时代视野,不断学习,同时不断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进行有效的、符合本校学生的课程改革。

2 影视声音艺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影视声音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课程,主要包括了影视声音艺术的基础理论以及影视声音艺术的实践应用分析,归纳总结了影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广告片等声音艺术的特点及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门影视类课程,其中还包含美学、音乐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综合类学科必然要进行多模式教学改革。传统的“板书+讲解”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需要,也不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授课时教师可以多元化、多维度地讲解作品,深入地挖掘文化内涵与新时代思想,通过类比、启发、课堂讨论、学科间互相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总结起来,本课程可采取线上欣赏、线下探讨及讲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双管齐下。课程授课的多元化展示方式使得本课程具备了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可行性[4]。

3 影视声音艺术课程改革内容探索

3.1 学科渗透

3.1.1 融入民族民间音乐知识

音乐与音响在影视声音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音乐包含影视主题曲和插曲、影视器乐曲、原创音乐、人物造型音乐、场景音乐、背景音乐、变奏音乐、引用音乐等。主要起到渲染气氛、突出造型、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描述特定情节等的作用,以《红高粱》为例,插曲《妹妹曲》就是以打夯歌为素材进再加上秦腔花脸的行腔创作而成。在给学生授课时,可以从作曲家赵季平的生平讲到获得的各种大奖,也可以从秦腔花脸的戏曲知识介绍延展到以地方戏曲为素材创作的著名影视歌曲,这些在国际上获奖的影视作品都是从民间音乐汲取素材的,让学生切实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中受到感染,提升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学生的原创影视作品的音乐来源指出一条新的方向。影视音响是一种特殊语言,具有逼真性、表意性、表情性、时间性、空间性等特性[5]。在给学生授课时,可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影视音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感同身受的情绪。例如,《唐山大地震》[6]中,房屋坍塌、天空电闪雷鸣、人们抱头逃窜、喊叫等画面通过音响配合暗色影调,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抑感,快速地进入沉痛的氛围中。

3.1.2 融入哲学、美学学科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影是探讨现实处境、反映现实问题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电影思想内涵是分析电影的重要环节。很多电影包含丰富的哲学与美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哲学、美学学科内容,分析中国影视作品时,更可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例如,《英雄》中“大音希声”的道家哲学,《当幸福来敲门》关于幸福的定义,《泰坦尼克》对于生命与爱情的讴歌,《狗镇》对于人性丑陋嘴脸的讽刺[7]以及隐喻新民主主义的破灭,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混合式教学

3.2.1 采用线上赏析、课堂讲解的模式

随着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发展,课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普及可以让教师实现线上赏析,线下分析的模式,通过微课视频的录制节省授课时间,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进入课堂,使课堂讲授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3.2.2 多元化的实践课程设计

南京传媒学院影视声音艺术课是专业必修课,总共32课时,其中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影视声音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专业的影视声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实践课程内容可结合理论课进行,例如,举办经典电影主题歌歌唱大赛,带领学生去专业录音棚调研影视声音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给自己创作的影片配乐等。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可巩固理论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应用型人才。

4 教学改革设计示例

延展不同学科知识,做好学科间的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创作出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课堂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降低理论课的枯燥感,以文艺片影视声音艺术这堂课为例,可以选择《百鸟朝凤》作为重点电影,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欣赏影片并进行慕课学习,课堂简介当时的文化背景,导演生平等。同时进行影视声音的拉片鉴赏,了解传统民族乐器,体会匠人精神,最后,在讲述影片精神内涵时融入传承非遗文化的理念,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应再扩充一些非遗文化的种类、文献、图片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 结语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既要提高政治素养,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本文以南京传媒学院影视声音艺术课程为例,探究教学实践中的方法理论,并形成课程设计思路,希望可以为相关学科提供课程改革建议,促进课程改革创新。最终达到教育之立德树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影视改革音乐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