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诗卑微讨工资,古代老师也是辛酸“打工人”

2021-11-05讲历史的王老师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田打工人私塾

讲历史的王老师

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于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竞相去一线城市的中小学当老师。那么在古代,老师的待遇好吗?

古代的教师有两种。一种是官府开设的各级官学的教师,这种教师亦师亦官,享受国家俸禄,相当于今天的公立大学教授,但人数凤毛麟角。古代大部分教师在私学(也就是俗称的“私塾”)教书,其地位类似今天的中小学教师。

从学生来源看,古代的私塾分为三种类型——散馆、私家私塾和社会私塾。

所谓散馆,是由教师开办的学校。开散馆的教师一般需要很高的学识和声望,多是名儒或退休官员。在这里,教师也是老板,工资依据效益而定,没有固定数字。

私家私塾分为两种:家塾和族塾。

富贵的人家聘请老师来家里,专门教自家的公子和小姐,这就是家塾。《红楼梦》里,贾雨村就是林黛玉的家塾教师。家塾教师提供的是私人定制服务,工资自然不会低。除了支付工资,雇主还要安排家塾教师的一日三餐。日常餐食要保证一荤一素,节庆日子还要两荤两素。

所谓族塾,是由一个大宗族开设的学堂,专门教授本族的孩子。族塾教师一般由本族中有学识的人来担任,《红楼梦》里,贾瑞的爷爷贾代儒,就是贾家的族塾教师。族塾的办学经费来自本家族的学田。所谓学田,是古代为办学而专门购置的田产,其收益全部用于学校经费。族塾教师的薪资可参考家塾,但一般不会高于家塾,毕竟族塾教师多出自本族,给的都是亲情价。

再来说说社会私塾,一般也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村塾,服务一个村或几个临近的村;另一种是义塾,是地方官绅地主们为贫困学生设立的公益性学校。村塾和义塾教师的聘用要求不如家塾高,薪资也低于家塾,收入同中等农户收入差不多。另外,食宿自理,教师可能要到寺庙借宿。这些学校的日常教学用具开支也要由教师自己承担,最后剩下来的薪资只够教师养家糊口。

古代教师在逢年过节时会收到“红包”。与今天违规的灰色收入不同,古人给老师的“红包”具有公开的礼节性质,由办学者统一发放,類似节日福利。根据《常熟县儒学志》记载,明朝常熟县塾师收红包的规矩是“清明、端阳、中元节仪各三钱”,加一起大约一两银子,合今天一千多元钱。

和每一个“打工人”一样,古代教师也最怕欠薪,但他们不会拉横幅上访,而是用比较文雅的方式表达不满,比如写诗。明朝的笑话集《解愠编》中就记载了这样一首诗:“东君何事太蛮擅,束脯终年不肯还。擎伞遮阴专为热,围炉向火只因寒。”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既非山水田园,也非边塞怀古,可谓自创门派的“讨薪诗”。古代老师连讨薪都这样看重师道尊严,着实有些无奈。

(张愚摘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素材任意门·古代家塾教师工资有多高】清代小说《绿野仙踪》中记载,一位颇有学问的举人名叫王献,被一大户人家请去当家塾教师,年薪八十两。后来,这户人家嫌工资太高,颇有怠慢之意,王献就准备走人。另一个大户人家听后忙把王献请去,开价年薪一百两。乾隆年间,中等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大约是三十二两。对比可知,当时家塾教师的收入是中等农户收入的两到三倍。

猜你喜欢

学田打工人私塾
从方志看清代福建学田
“打工人”,日韩拍出新花样
“打工人”这个热梗里藏着多少悲欢
韩国“打工人”人均欠债23万
给予“打工人”更多关怀关切
论1943年国民政府对学田制度的改革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