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1-11-05颜文华

中国西部 2021年5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摘要] 探讨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地理联系等分析法探究了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结构类型为聚集型分布,整体上沿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分布范围较大,第一批和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方向具有较高一致性。(2)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出2个中心,5个次中心,1条带状走廊的空间分布特征。(3)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条件、政策环境等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592. 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1)05—0031—08

[作者] 颜文华 副教授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洛阳 471913

博士研究生 来西亚林肯大学 (马来西亚)吉隆坡47301

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直受到国内学者关注,有的学者从全国宏观层面进行分析[l-2],也有的学者从区域层面展开研究[3-4]。乡村旅游重点村是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典型代表,从全国视角分析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有效了解各地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差异和空间分异规律,从而更好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的缘起

乡村旅游作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与载体,其高质量发展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与制度框架[5]。理清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体系中的位置,对充分理解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帮助。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起步阶段,2006年8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镇)、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并强调在开发的过程中突出地方特色,避免雷同,加强分类指导。该指导意见的发布本质上属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旅游特色村这一重要建设内容。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旅游阶段,广大乡村成为旅游新热点,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进一步阐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全国创建1000个旅游小镇和10000个旅游特色村,并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示范区(镇、村)和示范户。这可以看作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本纲要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化发展的构想,同时把实施乡村旅游改革示范工程作为十大任务之一,提出适时选择和推出若干个乡村旅游改革示范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的推出埋下了伏笔。

随后,<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正式提出建立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更好发挥乡村旅游在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提出推动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智慧乡村旅游。该行动方案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首次以提质升级为主題的政策行动,也是首个乡村旅游年度行动方案,提出了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的支持政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深入实施,为了发挥乡村旅游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旅资源发[2018] 98号),首次明确建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培育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村,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该意见凸显了乡村旅游重点村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 9年6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的通知》(办资源发[2019] 90号),正式提出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并对其进行统一支持、管理和培育,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当地乡村旅游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上述政策的梳理可以看出:第一,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的提出及建设既是我国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也是乡村旅游重点村地位不断提升、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第二,遴选出来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是各个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旅游发展、旅游扶贫攻坚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核心引领作用,也是未来旅游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区域。因此,本文研究一方面有利十从整体上把握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冷点地区和热点地区,从而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优化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机制,更好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以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7月12日发布的《关于公示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告》中的320个村和2020年7月9日发布的《关于公示第二批拟入选全围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告》中的680个村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Goole Earth提取上述乡村旅游重点村经纬度坐标,构建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要素集;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我国地级市以上居民地数据,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全国行政区划矢量图为地理底图,运用ArcGISIO.6软件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

2.研究方法

(1)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数据分布特征的可视化方法,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领域中的密度,可以反映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和聚集程度。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k()为核函数,n为点数,h>0为核密度计算的搜索带宽,x和xi为空间样本点,X-Xi为估计点x到样本xi处的距离,fn(X)为x处的估计值,其值越大表明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越密集。

(2)标准差椭圆分析法

标准差椭圆分析是汇总地理要素中心、离散和方向趋势等空间特征的一种方法。椭圆面的属性值包括平均中心的X和Y坐标、两个标准距离(长轴和短轴)及椭圆的方向。该椭圆短半轴表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范围,长半轴表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方向,而积表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离散或紧密度,长短半轴之间的差值越大表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方向性越明显。

(3)平均最近邻分析法

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根据每个要素与其最近邻要素之间的平均距离计算最近邻指数。其公式表达为:

R=

式中,R为最近邻指数,d为某一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其最邻近乡村旅游重点村间距离的平均值;dE为每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理论最邻近距离;D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密度。当R>l时,即d>dE,乡村旅游重点村趋于均匀分布;当R一1时,即d=dE,乡村旅游重点村趋于随机分布;当R

(4)地理联系率分析法

地理联系率用于分析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其公式为: G=100-

(i-1,2,…,n)

式中,G为地理联系率,Si为第i个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的比重,Pi为第i个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例。G值在0—100之间,G值越大,说明乡村旅游重点村与区域经济的联系越紧密。

三、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方向和范围

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标准差椭圆长半轴均沿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标准椭圆差长半轴长度约为1287千米,短半轴长度约为1005千米,其差值约为282千米,标准差椭圆的转角为82. 50。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标准椭圆差长半轴约为1429千米,短半轴约为1002千米,转角为87. 19。这说明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方向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均沿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大。从整体分布差异上来看,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2.空间分布类型

本文利用ArcGIS 10.6软件中的空间统计工具进行测算,得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理论平均距离为66. 45千米,实际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为35.53千米,最近邻指数为0. 54。因此,本文可以判定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结构类型为聚集型分布,这与马斌斌等(2020)、郑光辉等(2020)研究结论基本一致[6-7]。

3.空间分布密度

从东西部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有338个,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的33.8%;中部地区有315个,占比为31.5%;西部地区347,占比为34.70/。西部地区占比最高,其中位于新疆的乡村旅游重点村个数占西部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的16.14%,且主要沿边境地区分布。东部地区占比其次,其中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占东部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的28.40%,且在三地范围内,除上海市有小幅度聚集外,其余分布都较为均匀。中部地区占比最低,其中湖北省占比最高,占中部地区总数的12.38%。

从国家地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20.1%、8.9%、14.0%、13.5%、17.9%、16.8%和8.8%,华东地区占比最高,西北与西南地区其次,东北地区占比最低。

为直观表达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聚集特征,本文采用ArcGIS 10.6软件中的Spatial Analyst工具生成我国第一批、第二批以及总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核密度分布图①。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批和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均主要在京津冀、长三角、川渝贵、青甘边界等局部地区聚集分布。而从总体米看,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出2个中心,5个次中心,1条带状走廊的分布特征。其中,两个中心分别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说明乡村旅游重点村核密度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保持较高一致性。五个次中心则分别是晋冀豫交界地区、山东的中心地区、以重庆为核心的川渝贵地区、青甘边界、海南等区域;一条带状走廊则是指沿着湖南东部、湖北西部、陕西中南部呈带状分布。另外,还可以看出,西藏、新疆和内蒙古属于核密度较低区域,这与郑光辉等(2020)研究结论一致[8]。

四、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l.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国家政策干预存在空间尺度效应和作用机理的差异性[9]。乡村旅游重点村是鉴于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处阶段对政策的需求而产生的。乡村旅游具备一定发展水平是人选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必要条件,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给出了六项遴选标准,第二批调整到八项标准。乡村旅游重点村沿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正是这些区域的村庄利用优越的资源禀赋和便捷的区位优势率先发展,最终成为各地乡村旅游典范。把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评选为乡村旅游重点村,不仅可以在经营管理、发展模式等方面为其所在区域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参考,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进一步带动其邻近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具有更大的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乡村旅游重点村越密集。从核密度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主要集中分布在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以及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它们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两个区域。本文选取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通过地理联系率测算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程度,计算得出地理聯系率为95. 26,表明二者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此外,本文运用ArcGISIO.6软件以各省会城市、地级城市为中心,绘制主要城市缓冲区分析图。结果发现位于城市60千米缓冲区以内的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约76.4%,东部地区位于城市60千米缓冲区以内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占比更是达到90%以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各个地区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也存在密切关联,东部地区主要服务中心城市,聚焦于都市乡村旅游度假村的建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主要通过依靠旅游资源禀赋,如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文化村镇等旅游资源,吸引其他地区的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东北、新疆等地区除了依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气候等条件发展避暑与冰雪旅游外,还积极开发边境旅游。

3.交通区位条件

交通区位条件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外交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其中公路和铁路是游客出行的大众交通方式。乡村旅游主要面向邻近城市客源市场,游客出行主要以自己驾车为主。因此,公路交通的通达程度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ArcGISIO.6软件绘制全国主要公路20千米缓冲区分布图,发现乡村旅游重点村沿公路分布特征十分明显,说明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对交通区位具有很高依赖性。

4.政策环境

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的推出也受评选政策影响。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评选制定了六个方面遴选标准,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名额在15个以内,并适度向“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倾斜。第二批遴选标准调整到八个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名额不超过25个,推荐名单适度向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每个可额外推荐不超过2个村,不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个推荐名额。这些政策要求无疑会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带来影响,核密度分布图中五个次中心的形成也与此直接相关。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分析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我国乡村旅游政策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运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地理联系率等分析方法,借助ArcGIS软件,本文揭示了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第一批和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方向具有较高一致性。整体上,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沿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分布范围较大,空间分布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第二,乡村旅游重点村最近邻指数约为0.54,小于临界值1,其空间结构类型为聚集型分布。

第三,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出2个中心、5个次中心、1条带状走廊的分布特征。

第四,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条件、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且均呈正相关联系。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联系紧密,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对交通区位条件具有很强依赖性,政策环境也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问分布带来影响。

2.建议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区域资源禀赋、文化风俗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被遴选出的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水平和带动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明显区域分异。为更好发挥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旅游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落实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支持政策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对人才、资金、土地等相关政策的需求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地给予重点支持,帮助其提升短板、做强长板、塑造亮点。第二,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标准,适当向中西部地区给予名额倾斜。东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优势,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市场需求拉力较强。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整体上对政策环境支持有较高需求,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更多支持。第三,要特别注重市场推广,形成宣传合力。乡村旅游重点村无疑是一个金字招牌,值得从国家层面给予整体推广支持。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行业协会或国有旅游集团具体负责,搭建全国性宣传推广平台,如乡村旅游重点村微信平台、抖音平台、官方网站等。所有被遴选出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都能在这些平台上进行针对性的宣传策划活动等,并且设计统一的LOGO,强化自身形象宣传。

参考文献:

[1]雷俐丽.我国都市农业旅游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研究——基于面板模型分析法[J].江苏农业科学,2018,(05).

[2]朱媛媛,周笑琦,陈四云,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5).

[3]吴昕昱,张文政,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08).

[4]王耀斌,宋颖,黄珊,等.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07).

[5]马静,舒伯阳,中国乡村旅游30年:政策取向、反思及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20,(04).

[6]馬斌斌,陈兴鹏,马凯凯,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0,(07).

[7][8]郑光辉,蒋涤非,陈国磊,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机理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09).

[9]安传艳,翟洲燕,李同.近10年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ElsevierScienceDirect收录文献的分析[J].资源科学,2020,(05),

(责任编辑王娟)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