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官检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 白芽奇兰茶叶香气分级
2021-11-05蒋青香李慧雪李利君黄高凌
蒋青香,李慧雪,李利君,2,3,黄高凌,2,3,倪 辉,2,3,
(1.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福建省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21;3.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茶叶香气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茶叶价格、风味和等级评定具有重要作用。在感官评审中,香气对乌龙茶叶感官品质的贡献率高达30%[1]。茶叶中芳香物质也称“挥发性香气成分”,在茶叶中的绝对含量很少,一般只占干物质质量的0.01%~0.05%,却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1]。茶叶香气实际上是挥发性香气成分对嗅觉神经综合作用形成的感觉[2]。
香气品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离子迁移谱法[3]、指纹图谱法[4]、感官审评方法[5]、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6]及主成分分析[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8]等数理统计方法。其中QDA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质量评价工具[6],在剖析食品感官品质、判断缺陷成因等方面具有定量效果[9],在红茶[10]、黄茶[11]和茯砖茶[12]等 香气评价中已广泛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是一种客观评价茶叶香气品质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通过建立相关的评价模型,获得量化的评价指标[13], 现已广泛应用于白茶[14]、红茶[13]和青砖茶[8]等茶叶的香气品质评价中。国内外挥发性风味成分提取的方法[2]包括同时蒸馏萃取法、减压蒸馏萃取法、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其中HS-SPME具有无需溶剂,集挥发性成分提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等优点,广泛用于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15]。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技术[16]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ry,GC-MS-O)联用、电子鼻检测等。其中GC-MS联用技术适合相对含量小、成分复杂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且较为简便高效[17]。张应根等[14]采用GC-MS结合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15 种对白茶香气起决定作用的挥发性成分用于白茶品质等级划分,并将白茶样品分为优、良、中、差共4 种等级。任洪涛等[13]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同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30 个云南工夫红茶样品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发现4 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77.16%,其为云南红茶分类分级提供有效方法。张丽[18]采用GC-MS检测不同焙火条件下的武夷肉桂及其毛茶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武夷岩茶的代表性香气成分,进而对样品进行等级划分。根据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对茶叶进行分级划分,对丰富和完善茶叶香气品质评价体系、茶叶等级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乌龙茶是我国的六大茶类之一,因其具有独特的花香和韵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享誉国内外[19]。乌龙茶根据发酵程度及焙火工艺的差别,可进一步细分成不同类别,且具有不同的香气品质特征。例如优质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具有兰花般的香气[20]。尽管有一些研究根据感官评价、GC-MS分析对铁观音[21]、武夷岩茶[18]的香气品质进行了分级研究,但目前乌龙茶的分级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对白芽奇兰茶等品种的乌龙茶进行香气品质分级研究。
白芽奇兰茶是乌龙茶新种[22],因芽梢呈白绿色,成品茶冲泡后带有奇特的兰花香味而得名[23]。白芽奇兰茶以其香气清高浓长,兰花清香显露,滋味醇厚回甘,品质优良而驰名东南亚[24],与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永春佛手和铁观音合称为福建省五大名茶。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157.5 公顷,涉茶人口10万余人,涉茶产值近20亿 元[25], 2020年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第24位[26]。目前,对白芽奇兰茶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 多酚[27]、茶多糖[23]等活性物质的提取。刘芯如等[28]采用HS-SPME结合GC-MS对白芽奇兰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壬醇、3-甲基丁醛、癸醛、2-乙基呋喃、辛醛、2-甲基丁醛、己醛、丁酸己酯、芳樟醇氧化物、2-甲基丙醛、芳樟醇、1-乙基-1H-吡咯、庚醛和柠檬烯为该茶叶的主要香气贡献成分。根据茶厂工作人员的制茶、感官评价经验,可将白芽奇兰茶叶产品划分为不同等级。但是,目前尚未对不同品质的白芽奇兰茶叶进行香气等级划分研究。因此,本研究选用4 个等级典型白芽奇兰茶叶为研究对象,采用QDA、HS-SPME结合GC-MS技术对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香气品质分析,同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究不同香气属性强度与整体可接受程度的关系,并运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挥发性成分含量与可接受程度的关系,以期为白芽奇兰茶叶的分级及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098、935、985、961、888和105白芽奇兰茶 福建省平和县阳山茶厂;001、002和008白芽奇兰茶 福建平和县品冠源茶业有限公司。
环己酮、正构烷烃(C8~C20)、芳樟醇、苯乙醛、2,5-二甲基吡嗪、α-紫罗酮和葫芦巴内酯标准品(均为色谱纯) 美国Sigma-Aldrich公司;顺-3-己烯醇标准品(色谱纯) 英国Alfa-Aesar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HH-4数显恒温水浴锅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手动SPME进样器、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60 mL顶空瓶及瓶盖 美国Supelco公司; QP-2010 GC-MS仪 日本岛津公司;Rtx-5MS毛细管色谱柱(60 m×0.32 mm,0.25 μm;30 m×0.25 mm,0.25 μm) 美国Restek公司;OP 275嗅闻仪 日本GL Sciences公司。
1.3 方法
1.3.1 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QDA
在进行QDA之前,小组成员先通过3 个预备阶段(每次花费3 h)讨论了样品的香气属性,直到所有成员均同意其属性为止。选取花香、青草香、甜香、烘烤香、木香和焦糖香共6 种香气属性作为QDA的指标,建立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QDA评价标准(表1)。所有感官评价人员(6 名男性和7 名女性)在进行QDA之前,均按表1的评价标准进行培训,直至所有评价人员均熟悉表中香气属性的气味特征和强度。
表1 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QDA评价标准Table 1 Criteria for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aroma attributes of Baiyaqilan tea infusions
分别称取098、935、985和001茶叶1.5 g于60 mL顶空瓶中,再加入30 mL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密封瓶口,置于80 ℃数显恒温水浴锅中平衡60 min,然后在(25±2)℃进行感官评价。采用9 分制评分法,0 分表示未觉察到的香气属性强度,9 分表示非常强的香气属性强度。另外,采用9 分制评分法,对4 种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定。每个小组成员对每个样品进行3 次评估,计算每个样品的平均值。
1.3.2 白芽奇兰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分别称取098、935、985和001茶叶1.5 g于60 mL顶空瓶中,再加入29.9 mL蒸馏水和100 μL质量浓度1 mg/mL的环己酮(内标物),混合均匀后密封瓶口,置于80 ℃数显恒温水浴锅中平衡60 min,平衡结束后将老化后的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插入顶空瓶中顶空吸附30 min,吸附完成后,将固相微萃取头插入GC进样口解吸附3 min,进行GC-MS分析。每个样品进行3 次平行实验(样品重复),定量结果取3 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
GC条件:Rtx-5MS色谱柱(60 m×0.32 mm,0.25 μm),载气为氦气(纯度99.999%),柱流量为3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为230 ℃;初始温度为50 ℃,并保持5 min,以3 ℃/min升温至200 ℃,在200 ℃保持1 min。
MS条件:电离方式为电子电离源,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 ℃,质谱接口温度250 ℃,定性分析时质谱扫描方式设为SCAN模式,扫描范围m/z35~500,溶剂延迟时间为1.5 min。
采用质谱数据库(NIST11、NIST11s、FFNSC1.3)进行相似度检索,筛选质谱匹配度大于80%的成分,同时结合基峰、特征离子峰和Rtx-5MS色谱柱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后,与网站https://webbook.nist.gov/chemistry/在相同色谱柱测得的对应值(记为RI0)进行对比、定性。参考文献[28]的方法,RI按式(1)计算:
式中:tn为正构烷烃Cn的保留时间;tn+1为正构烷烃Cn+1的保留时间。
参考文献[28],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以环己酮作为内标物,待测成分质量浓度按式(2)计算:
1.3.3 分型分级的香气特征及挥发性成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
以098、935、985和001茶叶的各香气属性强度(花香、青草香、甜香、烘烤香、木香、焦糖香的强度分别为x1、x2、x3、x4、x5、x6)为自变量,可接受程度(y)为因变量,用IBM 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剔除引入准则为F检验概率P不小于0.1时剔除自变量,F检验概率P不大于0.05时,自变量进入方程;得到各香气属性与可接受程度的回归模型,用t检验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用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2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为进一步验证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对002、008、961、888和105茶叶的各香气属性和香气可接受程度按1.3.1节方法进行QDA,将实际香气可接受程度值和回归模型预测的对应值进行比较,从而对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
采用IBM SPSS 20统计软件对098、935、985和001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与可接受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为明确白芽奇兰茶叶中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对香气可接受程度最高的001白芽奇兰茶叶进行GC-MS-O分析。001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按1.3.2节的方法进行提取。Rtx-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其他GC-MS仪器参数与1.3.2节的参数保持一致。通往嗅闻仪嗅探端口的传输线温度保持在200 ℃;将湿空气以 50 mL/min的速率添加到嗅探端口,通过减少鼻腔黏膜的脱水保持嗅觉敏感性;挥发性成分在嗅觉检测口和质谱仪之间按16∶9的比例分配。当气味从嗅闻仪嗅探端口流出时,记录每种挥发性成分的气味属性。每个评审员 (1 名男性和2 名女性)对样品重复嗅闻3 次。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均值、误差的计算和柱状图的绘制;使用IBM SPSS 20进行显著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各香气属性与可接受程度的回归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4 种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QDA
刘芯如等[28]发现白芽奇兰茶叶主要呈现烘焙香、花香和甜香;郭向阳等[34]发现乌龙茶具有较好的烘焙香、焦糖香和花香,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4 种等级的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整体均呈现花香、青草香、甜香、烘烤香、木香和焦糖香气味。其中,001茶叶的花香和甜香强度显著高于其他3 种茶叶(P<0.05);985茶叶的青草香强度低于其他3 种茶叶;098和935茶叶的烘烤香强度显著高于985和001茶叶(P<0.05);4 种茶叶的木香和焦糖香强度无显著差异(表2)。
此外,对4 种茶叶水溶液的香气可接受程度进行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001茶叶的可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其他3 种茶叶(P<0.05),分值为7.7;098茶叶次之,分值为6.4;935和985茶叶的可接受程度显著低于001和098茶叶(P<0.05)。以上结果说明,虽然4 种等级的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整体香气轮廓与相关文献[28,34]报道一致,但每种香气强度及香气可接受程度有所差异。
表2 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QDA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Baiyaqilan tea infusions
2.2 4 种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采用GC-MS对4 种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得到4 种茶叶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图1),依据质谱库相似度检索、特征离子碎片和RI对比分析,在4 种茶叶中共鉴定出55 种挥发性成分,结果如表3所示。包括酯类13 种、醛类12 种、其他类化合物10 种、酮类7 种、醇类6 种、氧化物类5 种、烯烃类2 种;其中在098、935、985和001茶叶中分别检测出47、45、45、50 种挥发性成分。由此可知,酯类、醛类为白芽奇兰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类别,这与刘芯如等[28]研究的白芽奇兰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类别是烯烃类和醛类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两者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温度不同,刘芯如等[28]采用的提取温度是40 ℃,而本研究提取温度是80 ℃,茶叶体香中本身含有较多的高沸点酯类成分[35],高温条件有助于酯类成分的释放和提取。
图1 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色谱图Fig. 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Baiyaqilan tea infusions
098、935、985和001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总质量浓度分别为63 054.88、27 119.87、27 267.83 μg/L和47 278.27 μg/L(表3)。在4 种茶叶中,醇类质量浓度最高(16 077.14~37 719.70 μg/L),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46.3%~69.7%;其次为酯类(906.94~8 335.07 μg/L), 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3.3%~17.6%。这一结果与铁观音的挥发性成分以醇类和酯类为主[36]具有一致性。
表3 白芽奇兰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Table 3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Baiyaqilan teas
在4 种茶叶中,脱氢芳樟醇(6 060.21~ 25 186.42 μg/L)、吲哚(1 333.01~7 500.62 μg/L)、 反式-橙花叔醇(1 210.99~10 456.92 μg/L)、香叶醇(954.83~3 652.42 μg/L)、1-乙基-2-甲酰基吡咯(971.80~1 739.72 μg/L)和芳樟醇(936.75~2 278.92 μg/L)质量浓度均较高(表3),为白芽奇兰茶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关研究表明,吲哚在茶汤香气中含量较高,不仅是乌龙茶花果香的致香成分,也是茶汤花香香调的重要贡献者[35]。此外,橙花叔醇、芳樟醇是普遍存在于乌龙茶中的关键呈香成分[2],具有花香及果香特征的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脱氢芳樟醇为乌龙茶的特有成分[37]。香叶醇在东方美人茶[38]、铁观音[39]、白叶单枞[40]、金萱[40]中均有被检测,是乌龙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刘学等[41]研究的3 个铁观音乌龙茶样均以反式-橙花叔醇和吲哚所占百分含量最高。由此可见,白芽奇兰茶叶与其他乌龙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一致。
对4 种茶叶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098茶叶中反,反-α-法尼烯、6-甲基-5-庚烯-2-酮、反式-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内酯、芳樟醇、脱氢芳樟醇和吲哚的含量均显著高于935、985和001茶叶 (P<0.05)(表3);除935茶叶的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及985茶叶的2-甲基丁醛和藏花醛外,935和985茶叶中绝大部分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比098和001茶叶低 (表3);001茶叶中顺式-茉莉酮、顺式-3-丁酸己烯酯、丁酸己酯、反式-2-丁酸己烯酯、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反式-2-己烯基己酸酯、香叶醇和反式-橙花叔醇含量均显著高于098、935和985茶叶(P<0.05);此外,098和001茶叶中苯乙醛、己酸己酯、1-乙基-1H-吡咯、1-乙基-2-甲酰基吡咯和苄腈的含量均显著高于935和985茶叶 (P<0.05)。这可能是因为4 种茶叶的来源和加工制作过程中外界温度湿度等不稳定性因素有所差异,从而造成4 种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差异性。张珍珍等[39]分析3 种清香型铁观音,发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相似,但挥发性成分含量有所差异;黄浩等[42]对不同季节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品种茶叶在不同季节其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有所差异。
2.3 4 种白芽奇兰茶叶分型分级的香气特征及挥发性成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不同等级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香气可接受程度与不同香气属性强度的关系,用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098、935、985和001茶叶香气属性与可接受程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4)。模型3拟合效果最佳,其多元回归方程式为:y=0.431x1+0.482x2+ 0.389x3+0.131。除常数外,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表明x1、x2和x3对y均有显著影响,模型相关系数R为0.937,决定系数R2为0.878,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由多元回归方程式可知,花香、青草香和甜香对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此外,对002、008、961、888和105茶叶的整体香气轮廓和香气可接受程度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同时采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这5 种茶叶的香气可接受程度进行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实际香气可接受程度与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本实验结果与林琦等[43]研究表明,红茶水溶液的可接受程度与花香、甜香和果香呈正相关,与青草香和烘烤香呈负相关有所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茶叶类别和发酵程度不同,同一香气属性对其可接受程度的影响也有所差别。
表5 白芽奇兰茶叶各香气属性与可接受程度的回归模型验证结果Table 5 Results of validation of regression model between aroma attributes and sensory acceptability of Baiyaqilan tea
续表6
为进一步探究挥发性成分含量和可接受程度的关系,对098、935、985和001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和可接受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6)。为明确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香气属性,对可接受香气程度最高的001茶叶进行GC-MS-O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在P小于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的有6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茶叶的可接受程度与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r=0.981)、香叶醇(r=0.974)、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r=0.980)、顺式-茉莉酮(r=0.984)、反式-橙花叔醇(r=0.972)的含量呈正相关,与二甲基硫醚(r=-0.978)呈负相关。相关文献表明,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呈清香味[44],香叶醇(40 μg/L)呈玫瑰香和柠檬香[29],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呈梨香[45],顺式-茉莉酮呈花香、清香和甜香[46],反式-橙花叔醇(15 μg/L)呈花香和青草香[29]。GC-MS-O结果表明,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主要呈青草香和清新味,香叶醇主要呈现花香和柑橘香,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主要呈现果香和花香,顺式-茉莉酮主要呈现甜香和花香,反式-橙花叔醇主要呈现花香。这5 种成分对白芽奇兰茶叶的花香、青草香和甜香具有一定贡献,同时与花香、青草香和甜香对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二甲基硫醚阈值低(1.1 μg/L)且呈硫磺味[31],与可接受程度呈负相关,可能降低了茶叶整体的香气可接受程度。
表6 挥发性成分含量与可接受程度的Pearson相关性及气味描述Table 6 Odor description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between volatile compound contents and sensory acceptability
相关文献表明,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是白毫银针[47]、汝城白毛茶白茶[48]的主要香气成分。苗爱清等[40]研究表明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是黄金桂中花香的主香,同时也是铁观音中香气强度大于3的主香成分,而香叶醇在白叶单枞、铁观音、黄棪、金萱4 个品种乌龙茶中均是香气强度大于2的助香成分。嵇伟彬等[49]研究表明中国台湾乌龙茶与闽南乌龙茶均具有较高含量的反式-橙花叔醇,顺式-茉莉酮在金萱中含量较高。Zhu Jincai等[32]研究表明香叶醇和橙花叔醇与甜香和花香具有很高相关性,且硫化合物通常与茶叶样品的负感官贡献有关,只有在适当的数量出现时,才可能会改善茶的香气质量。因此,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香叶醇、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顺式-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二甲基硫醚含量的高低对白芽奇兰茶叶水溶液的可接受程度有着很大影响,进而影响茶叶品质。在本研究的4 种白芽奇兰茶样中,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香叶醇、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顺式-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含量从高到低均依次是001、098、935、985茶叶,二甲基硫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935、985、098、001茶叶(表3)。由此可见,在这4 种白芽奇兰茶样中,上品为001和098茶叶、下品为935和985茶叶,这与竹尾忠一等[50]研究的铁观音香气成分以橙花叔醇和吲哚含量高者为上品具有一定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两者研究的茶叶品种不同,所含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也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探明了花香、青草香和甜香与白芽奇兰茶叶的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发现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香叶醇、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顺式-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二甲基硫醚含量是决定花香、青草香和甜香气味强弱的关键成分,为采用GC、离子迁移谱等进行香气成分分级提供了成分指标。
3 结 论
QDA表明花香、青草香、甜香、烘烤香、木香和焦糖香构成了白芽奇兰茶叶的整体香气轮廓,但不同白芽奇兰茶叶其各香气属性的强度和可接受程度有所差异。在4 种茶叶中共鉴定出55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醛类为白芽奇兰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类别。脱氢芳樟醇、吲哚、反式-橙花叔醇、香叶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和芳樟醇为白芽奇兰茶叶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且4 种白芽奇兰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及含量上有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香、青草香和甜香对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表明6-甲基-5-乙基-3-庚烯-2-酮、香叶醇、顺式-3-己烯基己酸酯、顺式-茉莉酮和反式-橙花叔醇的含量与白芽奇兰茶叶的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且这5 种成分对茶叶的花香、青草香和甜香具有一定贡献;而二甲基硫醚的含量与其呈负相关。本实验结果丰富了白芽奇兰茶叶主要赋香成分的研究理论,为白芽奇兰茶叶香气品质等级划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