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空间错位分析※

2021-11-05周仲鸿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错位辽宁省交通

吕 波 王 辉 何 悦 周仲鸿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沿海省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地理区位因素较好,为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近些年辽宁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其他地区相比,全省旅游收入也相对较低。如何提高旅游收入,打破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瓶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某些指标要素如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等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术问题,研究其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现象,有利于认清地区指标要素与旅游收入的协调性以及差异性,对城市旅游经济结构转型、旅游资源配置和优化以及旅游业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错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映城市空间重构影响弱势群体居住和就业空间机会的理论假设,其理论逐渐应用于地理学、社会学、规划学等领域[1]。近几年,国内学者把空间错位理论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错位[2-4]、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5-6],上述研究均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如旅游资源、旅游收入、旅游客流等,分析其空间错位现象,并对各地级市空间错位类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另外,在研究范围上,省域[7-10]尺度研究较常见,但更多聚焦于黑龙江、安徽、山西、新疆等省区,也有部分学者从全国[11-12]、跨区域[13]尺度进行研究。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基于空间错位理论,选取部分评价指标分析其空间错位现象,对地区旅游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后续进一步开展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从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的空间错位研究相对较少,更鲜有针对辽宁省旅游收入空间错位的相关研究。探究旅游收入与各种相关指标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对合理配置旅游要素空间布局、地区旅游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以定量的分析手段能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GIS技术、矩阵模型等方法的应用更加直观具体说明研究对象的分布和差异特征。鉴于此,以辽宁省作为案例地,运用重力模型、二位组合矩阵等定量分析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探究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的空间错位现象,为辽宁省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熵值法

运用熵值法求出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等指标权重,进而计算辽宁省各地市交通建设水平综合指数[14]。

第一步,对数据Uij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方法如下:

(1)

式中,Ui表示交通指标原始数据;Umin,Umax表示指标数据最小值和最大值;ui表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第二步,计算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等指标权重,方法如下:

Wi=(1-Ki)/∑(1-Ki)

(2)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样本所占比重;n为样本数量;Ki为熵值;Wi为各指标权重。

第三步,计算辽宁各地市交通建设水平综合指数,方法如下:

(3)

1.1.2 评价因子指数

通过对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经济、人口、交通建设水平等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来消除由于各指标单位不同所产生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VT表示地市各指标指数;Ti为地市指标数据;Tmin为指标数据最小值;Tmax为指标数据最大值。

1.1.3 重力模型

在几何学中,重心是指在区域空间内的某一点上,周围要素的力量在此处达到均衡[15]。通过旅游收入重心、旅游资源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交通建设水平重心来研究空间错位现象。计算公式如下[16]:

(5)

式中,XR,YR表示各指标在辽宁省区域上重心的纬度和经度;Xi,Yi为各地市行政中心的纬度和经度;Wi为地市各指标指数。

1.1.4 二维组合矩阵

通过二维组合矩阵研究辽宁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经济、人口、交通建设水平等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具体关系,组合矩阵如表1。

表1 辽宁省各地市旅游资源、经济、人口、交通建设

表1中,A,B分别表示影响因素、旅游收入的划分区间;S表示满足条件的辽宁省各地市;C为影响因素;D为旅游收入。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人均GDP、常住人口、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等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2019年辽宁省统计年鉴、2018年各地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各地市统计局,具体数据见表2。利用熵值法计算表2中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的权重分别为0.24、0.18、0.37、0.20,并计算交通建设水平综合指数,再与其他指标数据一起利用评价因子指数公式计算各评价指标指数(表3),用于分析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的空间错位关系。通过重力模型公式和表2数据计算旅游收入重心、旅游资源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交通建设水平重心,再利用ArcGIS10.2将数据导入辽宁省矢量图中进行可视化处理(辽宁省矢量图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表2 辽宁省各地市空间错位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表3 辽宁省各地市空间错位评价指标处理后数据

2 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空间错位分析

2.1 全省空间错位分析

辽宁省位于北纬38.72°~43.43°、东经118.88°~125.77°。通过ArcGIS10.2软件中要素转点工具得到区域几何中心在北纬41.55°、东经124.05°。根据重力模型公式计算出图1,旅游收入重心在北纬40.39°、东经122.73°;旅游资源重心在北纬41.00°、东经122.59°;经济重心在北纬40.64°、东经122.54°;人口重心在北纬40.80°、东经122.50°;交通建设水平重心在北纬40.79°、东经122.57°。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重心纬度相差0.61°、经度相差0.14°;与经济重心纬度相差0.25°、经度相差0.19°;与人口重心纬度相差0.41°、经度相差0.23°;与交通建设水平纬度相差0.40°、经度相差0.16°。从上述分析可知,旅游收入重心与影响因素重心存在位置偏差,即旅游收入重心与影响因素重心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现象。其中,与经济重心偏差最小,与旅游资源重心偏差最大。由重力模型理论可知,一个区域要素的重心位置展现出该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呈现为中心向该要素的高值区偏移规律[8]。5个重心均位于区域几何中心偏西南方向。其中,旅游资源重心、交通建设水平重心在鞍山;旅游收入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在营口。

图1 辽宁省重心空间分布

依据表3得到辽宁省各地市空间错位评价指标分布图(图2),进一步分析辽宁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空间错位的原因。旅游收入重心位于西南偏南,主要因为大连、丹东、鞍山等高质量旅游景区多分布于此,如大连老虎滩极地馆、大连市金石滩景区、鞍山市千山景区等5A级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地区旅游收入较高。旅游资源重心位于西南偏北,主要是沈阳、大连、朝阳、鞍山等地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4个地市旅游景区占比55.95%,且沈阳旅游景区数量远多于其他城市,共有111个。经济重心位于西南略偏南,由于大连、盘锦、营口等沿海经济带地理区位条件好,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经济发展较好。人口重心、交通建设水平重心位于西南部未发生明显的偏移现象,这与自然因素有较大关系。辽宁省地势大体可分成北高南低,从陆地向海洋倾斜,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向中部平原倾斜。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满足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有利于人口的集聚,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容易。

图2 辽宁省各地市空间错位评价指标分布

2.2 各地市空间错位分析

重力模型只能从宏观角度研究辽宁省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的空间错位关系。现引入二维组合矩阵模型分别研究各地市旅游资源、经济、人口、交通建设水平等指标与旅游收入的具体关系。结合图2和实际情况,将影响因素和旅游收入分别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层级。具体关系大体分为同步区、偏离—正错位区、偏离—负错位区3类。

2.2.1 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分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开发高质量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也会增强。A级旅游景区作为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对衡量当地旅游资源丰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A级旅游景区作为衡量旅游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表4中可知,①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为双低区。这些地区大部分以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导,旅游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级别景区(4A、5A)数量较少。另外,由于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可替代性强等原因,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表现为双低的趋势。②偏离—正错位区:大连、丹东、盘锦。虽然大连旅游资源指数处于中等水平,但旅游资源开发较好,高级别景区数量最多(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0个以上),对游客吸引力大,促进了当地旅游收入的增加,两者表现为中度偏离错位。丹东、盘锦旅游资源指数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旅游收入分别处于中、较低等水平,两者表现为低度偏离错位。主要因为丹东和盘锦区位优势明显,丹东属于边境城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盘锦自然资源丰富,如大洼县、盘山县邻近渤海。③沈阳、鞍山、朝阳、锦州、葫芦岛属于偏离—负错位区。旅游资源指数层级高于旅游收入指数层级。具体来看,沈阳、朝阳相差2个层级;鞍山、锦州、葫芦岛相差1个层级,说明尽管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程度不同,但旅游资源并不是影响上述城市旅游收入的唯一条件,还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表4 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

2.2.2 经济因素与旅游收入分析

经济因素是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优势区对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创新等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人均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人均GDP作为经济指标来研究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关系。

从表5可知,①大连、阜新、铁岭属于同步区,大连是副省级城市,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优势较为明显,人均GDP最高,能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各种资金支持,经济指数与旅游收入指数呈双高的趋势。阜新、铁岭经济发展速度慢,旅游业也相对落后,旅游资源丰度低且开发难度大,经济指数与旅游收入指数表现为双低的趋势。②偏离—正错位区:丹东,人均GDP排在全省相对靠后位次,但凭借地区特色优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经济指数与旅游收入指数相差1个层级,属于低度偏离错位。③辽宁大部分城市属于偏离—负错位区。其中,盘锦、辽阳经济指数分别处于高、中等水平,旅游收入指数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相差2~3个层级,属于中度偏离错位。沈阳、鞍山、锦州等8个城市经济指数与旅游收入相差1个层级,匹配关系分别为较高—中等、中等—较低、较低—低等类型,属于低偏离—负错位区,说明处于偏离—错位区的城市经济与旅游收入存在空间错位现象,经济条件需要合理有效投入到旅游业中去,才能帮助提高地区旅游收入。

表5 经济因素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

2.2.3 人口因素与旅游收入分析

一定的人口数量是城市旅游业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人口规模的聚集有利于旅游目的地资源、经济等要素流动,促进城市旅游收入的增加。常住人口指的是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因此,以辽宁省各地市常住人口表征人口因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分析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现象。

人口作为旅游业中消费、服务的主体,与旅游收入息息相关。旅游景区的客源以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游客为主,旅游项目建设和运作都需要有当地居民的参与。因此,地区人口数量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而间接影响旅游收入。从表6可知,①大连、抚顺、本溪、营口、阜新属于同步区。大连人口指数与旅游收入指数表现为双高的趋势,属于双高区城市;抚顺、本溪、营口、阜新人口指数与旅游收入指数表现为双低的趋势,属于双低区城市。②偏离—正错位区:丹东、盘锦,人口指数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旅游收入指数处于中等和较低等水平,两者相差1个层级,说明人口因素对两地区旅游收入影响较小。③偏离—负错位区:沈阳、鞍山、锦州、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沈阳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基数大,旅游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两者相差2个层级,属于中度偏离错位,说明人口因素影响沈阳旅游业发展不显著,旅游资源、经济等因素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鞍山、锦州、辽阳等6个城市,人口指数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旅游收入指数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城市发展属于低度偏离错位,也说明人口因素对该类城市旅游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表6 人口因素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

2.2.4 交通建设水平与旅游收入分析

交通建设水平是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减弱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扩大游客出游半径的范围,提高地区旅游流的流量和流速,进而促进地区旅游收入的增加。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等指标均反映交通建设水平程度,基于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利用熵值法计算上述指标权重,再计算各地市交通建设水平综合指数,以此作为研究数据分析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现象。

从表7可知,①大连、抚顺、本溪、盘锦、阜新、朝阳属于同步区,大连交通建设水平指数与旅游收入指数的关系为高—高型,主要是大连经济水平高、人口集聚能力强等原因,城市网络通达度高,与旅游收入表现为双高的趋势;抚顺、本溪、盘锦、阜新、朝阳交通建设水平指数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交通网络覆盖率不高,城市区位可达性较低,导致游客数量少,交通建设水平指数与旅游收入指数表现为双低型。②偏离—正错位区:丹东,交通建设水平指数较低,旅游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两者相差1个层级,属于低度偏离错位,说明交通条件并不是影响该城市的唯一因素。③偏离—负错位区:沈阳、鞍山、营口、锦州、葫芦岛、辽阳、铁岭,该类城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空间错位。沈阳、锦州、葫芦岛属于中度偏离错位,相差2个层级;鞍山、营口、辽阳、铁岭属于低度偏离错位,相差1个层级,表明交通条件对上述城市旅游收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表7 交通建设水平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本研究通过评价因子指数、重力模型探究辽宁省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的空间错位关系,再利用二维组合矩阵进一步研究各地市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的空间错位现象,得到如下结论。

从全省角度看,辽宁省旅游收入与旅游资源、经济、人口、交通建设水平等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现象,5个重心均位于几何中心偏西南方向:资源禀赋重心、交通建设水平重心在鞍山;旅游收入重心、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在营口。

从各地市角度看,辽宁省14个地级市旅游收入与影响因素具体关系大体分为同步区、偏离—正错位区、偏离—负错位区3类。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组合矩阵中,处于同步区和偏离错位区城市数量基本一致,6个城市为同步发展型,8个城市为偏离错位型;经济因素与旅游收入组合矩阵中,同步协调性差,偏离错位程度高,3个城市为同步发展型,11个城市为偏离错位型;人口因素与旅游收入组合矩阵中,同步协调性较差,偏离错位明显,5个城市为同步发展型,9个城市为偏离错位型;交通建设水平与旅游收入组合矩阵中,同步型为6个,偏离错位型为8个,两者相差不大。

3.2 相关建议

双高区城市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继续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高级别的景区建设,增强人—地感知形象;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人—人感知形象。双低区首先应该调查、评价当地资源特色优势和劣势,其次抓住市场机会,掌握游客偏好,以“量少质优”为原则,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对偏离—正错位型城市而言,某一指标要素对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小,但旅游收入的增加是由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长远角度考虑,应该尽早处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地区要素保持同步性,旅游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偏离—负错位型城市可能是形象遮蔽、品牌特色不明显等原因的问题,产生某些影响指标与旅游业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应分析自身周围存在的竞争者,可以采用避强、比附等定位策略,重新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大对当地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游客对旅游地的整体感知形象。

猜你喜欢

错位辽宁省交通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繁忙的交通
有趣的错位摄影
小小交通劝导员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教育”要不得
阅读理解三则
角色错位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