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研修能致远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践
2021-11-05汪红春倪丽霞
□汪红春 倪丽霞
(淳安县汾口镇初级中学,浙江淳安 311719)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素养关乎学校的教育品质。作为杭州市“提质强校”首批试点学校,我校结合实际,将着力点落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上。
一、纠正观念,唤醒教科研意识,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学校“强化专业发展激励,鼓励和保障教师参加培训、教研、学术研究等活动”。作为杭州市首批提质强校试点学校,我校在前期做高质量育人问题诊断及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方案时就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同时,学校多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强调教师必须树立两个观念:教师即教学研究者;成为教学研究者是教师自我发展与成长的必须。学校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去追寻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并寻求对策,培养研究品质。明确了“为自己而研究”,教师就能在研究中不断成长,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班级管理特色,从而为自己得到更好的平台与机遇做好准备。这是从外部唤醒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唤醒教师的内在意识,使教师产生教科研的内驱力,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对此,我们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协同培养模式。一方面,我们邀请共同体内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来校开课、做讲座,分享自身成长经验。如学校与杭州市下沙中学结成“城乡互助共同体”学校,并在学校设立“郎艳乡村名师工作室”,由郎艳老师带领团队来校开展教学调研和德育工作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寻求一切有利机遇将教师送出去学习,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学校对教师外出学习有明确的要求:学习归来必须有感悟心得,并进行组内分享。如我们派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的骨干教师参加由杭州市下沙中学承办的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组织数学教研组赴富阳富春中学考察学习;组织英语教研组参加第十二届“鉴湖之春——语你有约”初中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协同模式还是比较有效的。它既让教师意识到研究是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又让教师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发教科研的内驱力。
二、强化指导,搭建研修平台,积极拓展教师的研修途径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唤醒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还要提供针对性专业指导,搭建研修平台,积极拓展教师的研修途径。
一方面,学校注重提升教师个人的内在素养,主要从中青年教师入手,强化教师的阅读意识。教科室每学期定时采购一批图书,并选择其中的一本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学校保证教师人手一册,要求做好阅读笔记,并通过“读书沙龙”分享阅读心得、开展书目推荐活动,教师推荐的书目为下一期教科室采购图书提供参考。此外,学校为每个学科征订专业杂志,鼓励教师积极借阅并尝试进行论文写作。
另一方面,学校主动邀请省、市、县教研员来校做针对性指导。从2020 年10 月起,学校先后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李冬梅老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研员来校问诊把脉、调研指导。同时,利用提质强校共同体杭州市下沙中学的核心辐射作用,借助共同体内学校的名师资源,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质量的培训、研讨、交流、展示活动。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拓宽了教师的研究视野。
三、找准专业发展落脚点,进行订单式培训,增强教师的研修自信
学校先后邀请“开课啦”“乐课网”等专业教培机构对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出具相应的调研报告,找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点,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学科教师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模块。专业教培机构为我校教师提供了订单式教师培训课程。
鉴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人数较多的实际,学校全力打造一个优秀教师群体。在市级课题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将这一教师群体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群体”,促使教师由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变,由骨干教师向名优教师发展。
对于入职5年内的青年教师,学校依据其专业成长需求,通过“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打造青年教师长效成长机制,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年来,学校积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拓展教师培养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成效显著。在杭州市提质强校试点学校说课比赛中,在市、县级各学科解题比赛、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比武等系列活动中,学校的获奖人次和奖次均创历史新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