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教师因素分析

2021-11-05李明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提质公办育人

□李明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3)

杭州市有初级中学187所、各类学校中的初中部100所,合计287所(绝大多数为公办初中),学生23.5 万人,专任教师约2.3 万名。《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八大行动引导公办初中通过五年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形成层次类型丰富、欣欣向荣的发展格局。《方案》实施一年来,广大初中教师作为推动公办初中改革发展的主力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为了解区、县(市)初中教师对此项行动的支持度和执行力,进一步激活教师的专业发展力,笔者对全市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一线学校制定实施细则和激励办法提供参考。

一、提质强校行动在教师层面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绩效工资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每年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和优秀社会人才踊跃加入初中教师队伍,城乡初中差距缩小,广大在职教师“留得住、干得好”,专业水平明显改善。但长期以来,区域内民办初中的办学质量明显超过公办初中,“择校热”高温不退,初中教育面临着提高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双重压力”。审视初中学校校际间的差距可知,导致教育主要指标差异的根源在于教师,体现在教师专业水平和精神风貌上。为此,杭州市教育局推出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旨在以公办教师为主体“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初中学校”,教好每一名初中学生。为解决政策执行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提质强校行动在动员、设计、调控教师参与学校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一)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学校与教师是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班级建设是处理好学校、教师两者发展关系的枢纽。班级建设既要有利于学校每年办学绩效的达成,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初中学校为每名学生提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组织系统——班级,教师在此系统中通过自身的育人素养,做精做细育人工作,使初中生有快乐的学习、有健全的人格、有远大的志向,同时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班级不仅将学生组织在一起,更将教师组织在一起。教师作为一个团队为学生群体展开每天的育人实践,教师个体通过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发展,并在学校系统中获得相应薪酬,因此学校应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和其他一线育人岗位的补贴,同时建立班主任与干部津贴联动调整机制。这有助于将优秀教师配置到班主任岗位上,从而带好一个班。同时,教师只有在教学岗位上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获得更为持久的专业劳动能力和价值。因此,学校的文化建设、办学前景、特色发展、生源质量、教师的工作环境、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等均应突出班级建设的核心要素,将育人工作落实到班级,进而以班级为单位促进教师团队和学生集体建设。通过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进一步加快公办学校的班级建设,才能让每名教师看得到希望和育人成效。这样,教师们“教得好”“长得壮”,学生才能从中获得优质的教育。而“优秀班主任”、优秀“干部队伍”的涌现,才能让学校“办得好”、让“人民满意”。所以说,公办学校各个班级整体、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教师最好的专业发展平台。

(二)教师专业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点多、线长、面广,需要配套高质量的师训机制。传统的师训模式以科层制为组织方式,注重效率优先,倡导“精英型”“领雁型”培养目标。实际上,单凭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力量难以满足全体教师的成长需求,只能承担起关于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监管责任。只有立足岗位成才、教创合一等基础工作,把教师研训任务的重心下降到初中学校和学科组,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公平”,从而有效避免优质的师训资源被垄断、发展潜能被非育人任务所限制和埋没、发展成果被过高过严的标准所吞噬等现象的发生。公平是效率的基础,教师的培养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让每名教师都能获得平等的专业发展机会。随着优质高中分配生的比例不断提升,公平分配后的生源将为教师提供最好的专业发展资源。区级及以上层面开展的师训项目要体现“教师中心”,针对一线教师的实践育人需求,提高学科组的自主度。在向众多教师提供基础师训模块的同时,相关部门不应限制教师培训的选择权。“区域培训保基础,校本师训促选择”,只有凝聚每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智慧,才能控制教师间的不良竞争,从而实现分类提升、共同发展。学校要让每一名教师都能体会专业发展的“合理回报”和“成就感”,岗位成才的核心是教师个体在追求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同时,将繁重的育人任务转化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载体。

二、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分析

《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调查问卷(教师卷)》以教师岗位需求、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教方式三个着力点为主线进行设计,并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展调查。共有来自全市的3829名初中教师参与问卷调查,其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教师的占比分别为20.2%、51.4%、28.2%、1.0%。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提质强校行动和自身发展等的认识如下。

(一)对提质强校行动有信心

75.6%的初中教师认为公办学校将在五年内提升发展水平。“三个全部”(民办初中招生报名超过计划全部摇号、杭州初中生全员参加中考、民办初中的公办教师全部清理完成)的政策能够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公办初中发展的生源问题。生源情况的改善能够充分调动公办初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专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追求专业发展,成就职业幸福。62.4%的教师认为在学校的劳动付出可以得到合理的物质回报,随着提质强校行动的实施,公办初中的优秀教师“留得住、干得好”。

(二)对办好家门口的美好初中有决心

85.7%的教师认为现在任教的初中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美好初中”,教学质量高、教师专业能力强是美好初中的核心竞争力。81.6%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高(“满意”“比较满意”的占比分别为45.8%、35.8%),广大教师认为育人工作的价值在于能从学生成长中获得成就感、找到尊重与认可,并且教师收入稳定。

(三)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有认识

84.3%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的课程体系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改革应聚焦“轻负高质”、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94.5%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活动。教师们建议学校加强与质优生学习配套的“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四)对主动参与研训有要求

86.6%的教师表示在工作遇到困难时,能从教研组、年级组获得关于育人工作的帮助。教师们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校本培训是“参加课改或课题小组的研讨活动、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教学研究、实践反思和专家指导。

(五)对成为骨干教师有期许

83.9%的教师表示教有余力,愿意参加相关专业培训,认为要加强个人自我学科教学能力建设和骨干教师培养,希望成为本学科教师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六)对名校集团化建设有思考

75.5%的教师认为名校集团内部的优质资源能够有效帮助个人提升专业能力,并表示每学期名校集团内应组织2次教师交流,交流时间安排在教学周为宜。有55.4%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一年以上的异校挂职是有效的,并希望相应的专项补贴达到月收入的30%以上。这说明名校集团化作为办学形式的变革,不仅使“种子教师”的专业劳动被充分肯定,而且应给予专业劳动更高的经济回报。

三、政策建议

(一)积极探索公办初中的发展之路,构建促进公办初中健康发展的评估体系

调研显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将区域内既有的优质民办初中作为公办初中发展的标杆,并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培养规格、学科教学质量两个领域。《方案》的实施应处理好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关系,通过学校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学生的健康成长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随着优质生源的公平分配,各类公办初中如口碑较好的公办初中、对口名优小学的初中、社区环境较好的初中、师资力量较强的初中、主要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初中均要把握发展机遇,明确办学定位和目标,确立比较优势,争做优质学校,共同营造美好的教育生态,探索并实践“家门口的美好初中”的发展之路。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适合各类公办初中办学质量评价的评估体系,以评估促发展,以“为了每一名初中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制定“家门口的美好初中”的评价标准,切实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率”的评价导向,改变教师中“唯帽子”的价值取向。此外,还要积极构建引导公办初中扎根社区、向内挖潜、内涵发展的评估体系,依据“重育人过程、看全面分数、评教师专业”的方针,不断完善评价办学质量的评估方案。

(二)聚焦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学校治理帮助教师充分认识遵守法规是育人的起点。学校应强化底线思维,打造清廉学校,做好清廉教师队伍建设中风险点的预防和布控。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应立足校情,骨干教师培养和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建设始终是重点。教师培训的重心应下沉至学校和育人岗位。学校要围绕学科教师团队建设,组建更加专业化的研训小组,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素养,有的放矢地将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以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准。同时,智慧教育建设应与学科课程耦合,与已有的班级授课有机整合,使其更好地为照顾差异、促进学教方式变革服务。

(三)依托项目化建设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延伸教师的专业成长链

当下初中校际间的差异集中表现在优质师资和校长领导力上。学校可通过项目化建设分别从学校、学生两个维度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层面的项目——名校集团化,可聚焦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的教师群体,以“一校一策”制定提升方案,并用好与名校集团化、名师乡村工作室等相关的政策,让优秀的“种子”教师和校长在集团化学校里、在更广阔的岗位网格中、更灵活的人员搭配中找到成长平台和发展契机,延伸专业成长链,切实帮助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孵化、培养学校管理人才和优秀教师。学生层面的项目——学生社团建设,可依据学校办学传统和师资水平,寻找适合本校学生培养的特色项目,以师徒制、工作坊、跨校组建教师团队等方式充实专业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发掘各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中的人才苗子,组建学生社团,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从而通过学生社团及其相应的专业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提质公办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