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为例

2021-11-05王玉枝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氧气导图

王玉枝

(东光县南霞口镇初级中学 河北 东光 0616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逐渐被广大教师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拓宽学习路径,构建知识体系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为例,就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谈了几点应用策略。

1 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中的运用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前,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要教授的主要课程内容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本文以初中化学教材中《我们身边的空气》这一课程内容作为例子进行讲解。

这一小节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不在课前进行预习,学生课上是很难掌握的。这一小节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氧的性质和氧的实验室制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将这一小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预习中的疑惑之处,并将学生反馈的疑惑问题进行整合,进而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

2 思维导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1 思维导图应用前的问题设置。良好的教学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去了解探究学习中的问题,梳理知识的脉络。因此,根据本次课程内容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是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的首要环节。具体的问题可以有:①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②氧的性质究竟如何?③氧的实验室制备需要用到哪些仪器?怎么去制造氧气?等等。在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答案的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主动且独立绘制关于本次课程的思维导图。

通过借助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系统化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空气有哪些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去制氧”等方面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专注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系统总结化学知识的能力,使化学课程中的碎片化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系统,进而形成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降低认知难度。

2.2 思维导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随机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氧气的物理性质”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氧气的物理特性,学生在各自小组展开论述,各抒己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在对于化学知识的分享中加深理解。

2.3 思维导图在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应用。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安排了“氧气制造”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器材的功能与安装,总结氧气制取的主要步骤和方法等。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较多,如果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会很茫然,操作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将实验内容图示化、实验过程可视化,从而对实验的整体思路有了系统的了解,就会抓住实验的核心和实验的逻辑顺序,在实验操作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思维导图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的学习利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知识点,形成知识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氧气导图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