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黏膜相关淋巴瘤伴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1例报道
2021-11-05张建兴
郭 俊,张建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广东 广州 510120)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L)是指长期抗原刺激黏膜上皮相关组织产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并从无到有发生免疫反应性淋巴增殖,由良性到恶性,产生异常克隆而导致淋巴瘤[1]。MALTL 是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8%左右[2]。它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病因、病理和临床预后特征的低度恶性的惰性淋巴瘤,可以转化为恶性度较高的淋巴瘤,其最常见原发部位为胃肠道,原发于颌下腺的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颌下腺黏膜相关淋巴瘤伴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9 岁,因“发现右侧颌下肿物8 月”于2019 年11 月25 日入我院。8 个月前肿物约两拇指指甲大小,近几个月自觉肿物增大。专科查体:右颌下区扪及一肿物,质中,边界清,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尚可,无压痛,无搏动及波动感,肤温、肤色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单核细胞数0.66×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10.9%;生化:乳酸脱氢酶250 U/L;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核型:颗粒型/胞浆颗粒型,效价:1∶100;超敏C 反应蛋白12.8 mg/L;类风湿自身抗体、免疫6 项等均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①浅表超声:入院前门诊第一次超声示肿块大小约2.4 cm×1.9 cm×1.5 cm(2019-08-20),第二次超声示肿块大小约3.4 cm×3.0 cm×2.4 cm(2019-10-30)。入院后超声(2019-11-25):右侧颌下腺内见一低回声肿块,大小约:3.7 cm×3.0 cm×2.1 cm,边缘欠光整,形态欠规则,纵横比<1,内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稍增强,CDFI: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②MRI 平扫及增强:右侧下颌下腺肿大,局部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尚清楚,大小约2.6 cm×2.1 cm×3.3 cm,T1WI 呈低信号,T2WI 及T2W2 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内见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见图1,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手术完整切除右颌下腺及颌下腺肿物,送病理检查。镜下颌下腺腺体破坏、萎缩,周边可见淋巴组织结节状弥漫增生,部分区域淋巴细胞偏大,呈泡核状,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另见淋巴细胞侵犯至周边脂肪组织。免疫组化结果:CD20(弥漫+),CD21(显示滤泡中心扩张),Ki-67(60%+),CD43(+),CD3、CD23、IgG、BCL-2、BCL-6、MUM-1(部分+),CD138、CD38、CyclinD1(散在+),CD10(少数+),IgG4(个别+),CK、CD5(-)。分子病理结果:分子EBER(-)。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为:IGH 阳性,IGK 阳性。病理诊断:右颌下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右颌下腺淋巴结3 枚,均未见肿瘤。术后11 个月电话随访患者述新发耳后肿物,但拒绝就医诊治。
图1 影像学图片
2 讨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MALTL 均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亚型,最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是胃肠道。原发于涎腺的淋巴瘤少见,约占涎腺肿瘤的2%左右[2],且大部分涎腺肿瘤发生于腮腺。涎腺淋巴瘤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和慢性感染相关[3]。部分MALTL 可以向恶性程度更高的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文献较少,检索有数十例MALTL 伴有DLBCL转化,大部分发病部位为胃肠道,此外有骨髓、鼻腔、结膜、眼眶、涎腺、乳腺等,其中有1例涎腺MALTL转化为DLBCL,1例胃MALTL 并发脾门DLBCL,1例两者在全身多灶性交替出现[5-7]。涎腺淋巴瘤多表现为局部渐进性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可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好发于中老年群体。
该患者入院检查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免疫组化BCL-2、BCL-6 基因异常,文献认为这些因素可单独或联合预测患者预后,此外单核细胞计数、Ki-67、MUM-1 表达也是预后影响因素[4,5]。其中增殖指数指标Ki-67 是MALTL 伴DLBCL 转化的一种量化指标,在MALTL 中阳性细胞数≤20%,本例患者阳性细胞数为60%。临床表现及常规超声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需与多形性腺瘤等鉴别。多形性腺瘤是颌下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青年,可有钙化灶。本例患者增强CT 表现符合恶性肿瘤特点,但仍不具有特异性,提示增强影像学检查更具有诊断价值。确诊依赖术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及淋巴细胞克隆性分析,可进一步明确淋巴瘤的组织亚型。
颌下腺黏膜相关淋巴瘤是比较少见的肿瘤,临床特点不明显,多以颌下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伴有大B细胞转化后,恶性程度增高。超声可清晰显示颌下腺肿块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关系,且便捷、易重复,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超声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结合增强影像检查有助于提高肿块良恶性鉴别能力,减少误诊,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学检查。颌下腺黏膜相关淋巴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发生大B细胞转化后建议对患者加强随访及宣教,予以及时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