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

2021-11-04廖卢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实效性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于从人的本质出发,进一步疏导人的思想问题,从而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其宗旨是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实现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理念正体现了这种人性的关怀。以对“以人为本”的解读为起点,深入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缺失,并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工作理念提出看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实效性;人的发展

[作者简介] 廖卢琴(1985—),女,海南三亚人,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0-0042-04    [收稿日期] 2021-03-0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理念正体现了这种人性的关怀。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理解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背景及其思想内涵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背景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观点中,最早以现实的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指出:人是处于现实中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1]。以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为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理念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概念首次被正式沿用,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直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本是适应人类的需要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它对于人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2]。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思想独立,个性张扬,追求突出个人特色的话语表达,要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就要充分关注他们的内在需求,如何满足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自我进步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发挥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可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实效性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把握,首先,应该认识“以人为本”中的人。这个“人”不是作为自然科学对象的生物物种的人,而是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对象的人。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念认为,这里的“人”应该指现实的人,即在社会中生活和活动着的人。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一政治角度来看,“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指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本”一字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指世界的本原,另一种解读是指事物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讲的“以人为本”的“本”,应该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进一步说,“以人为本”的“本”主要向大家解释的是人和物二者谁最根本、谁最重要,从本质上来看,与物相比,人才是事物的根本。

从内涵上看,“以人为本”有三层解读:第一,人是主体。主要强调人在社會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肯定。第二。人是目的,强调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第三,人是一切事物的最高尺度。强调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即尊重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语境中的“以人为本”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语境中,“以人为本”被视作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内涵就是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发挥人的主体性,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高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教育对象身上,从其内在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以彻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是新时期全面理解人和关怀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要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把人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重要的是要肯定人的主体性和价值,充分认识工作对象,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与“人”的密切结合。

1.认识人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他认为,在社会中的人,应该要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4]。这就是说,人的发展需要是人作为社会人的一个本质要求,满足正当需要时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需要出发,承认和尊重人的合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为满足人的根本需要创造必要的条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